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8806695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上册全册(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1 页电 子 教 案班级: 三年级学科: 美术教师: 时间: 上册第 2 页 共 31 页课题课题: :魔幻的颜色魔幻的颜色第第 1 课时总序第课时总序第 1 个教案个教案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

2、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批 注注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 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 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

3、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 (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第 3 页 共 31 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题课题: :万花筒万花筒第第 1 课时总序第课时总序第 2 个教案个教案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

4、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批 注注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

5、射出来的,它们 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 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 画)第 4 页 共 31 页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 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 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题课题: :大

6、人国与小人国大人国与小人国第第 1 课时总序第课时总序第 3 个教案个教案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第 5 页 共 31 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

7、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批 注注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 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 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 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8、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 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 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 大人国或小人国。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 6 页 共 31 页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题课题: :前前后后前前后后第第 1 课时总序第课时总序第 4 个教案个教案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

9、,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批 注注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 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

10、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 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第 7 页 共 31 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题课题: :登山游戏登山游戏第第 1 课时总序第

11、课时总序第 5 个教案个教案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批 注注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

12、请几个学生和教师对手进行游戏)师生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 导入新课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棋?(出示课件) 第 8 页 共 31 页师: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 游戏棋。(板书课题)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师生讨论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棋谱组成 师: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教师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

13、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学生尝试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初步领悟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 创作内容 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出示课件) 1、提出要求:(出示课件) 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深层引导 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创新设

14、计 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展示作品 组与众不同的创想。 交流心得 2、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提出表扬。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希望大家在课堂总结后,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用泥或彩泥制作一幅象棋,跟同学或家人玩一玩,大家说,好吗?第 9 页 共 31 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 在纸上设计图,让学生自己安排棋子走的路径他们特

15、别兴奋,有创作与游戏的愿望,为本课的导入与进行 做了较好的准备。课的重点是线路图在整张纸上的构成安排,教师通过让学生范画发现问题,并讲评导学, 让学生较快理解棋盘布局的合理与适用。课中能引用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让他们自由创想棋的玩法与规 则,使学生玩得有趣,也设计得生动。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题课题: :黑与白黑与白第第 1 课时总序第课时总序第 6 个教案个教案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执行时间执行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3指导学生用

16、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批 注注1、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第 10 页 共 31 页并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