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复习课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8806703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国论》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国论》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国论》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国论》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复习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 国 论苏 洵课前妙语珍藏1、 三毛说:每个人心中一亩田,种树 种李种春风。梨花开尽春又来,在心中播 撒善良的种子,我们的世界定会鲜花朵朵 ,芳香弥漫。2、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丽的音 乐是善良。”罗素说:“一切道德品质中 ,善良是最重要的。”题记有一种光芒,始终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 神家园;有一种火焰,始终跳动在古老而 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有一种暖流,始终奔 流在文明前进的步伐中;这便是善良。 善良的本性复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的文言实 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等 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和重点语段 的背诵 3、学习将课文中的素材用于自己的 作文写作中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则秦之

2、 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2 ,暴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 之不甚惜,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4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侵之愈急。 。5古人云:“ , ,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 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 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3、判 矣。5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齐人未尝赂秦, ,何哉? 。8呜呼! , ,并力西向,则吾恐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9则胜负之数, , ,或未易量。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 。 !11 ,其势弱于秦, 。12苟以天下之大, , 。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 国也。8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 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9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

4、月割,以趋 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 胜之之势。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矣。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方知需用 功,发奋读书籍。并同儿与女,思究 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 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 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 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 辛勤为第一。赂l秦 六国互丧sng 率shui赂秦耶y 小则获邑y 思厥ju先祖父 暴p霜露 无厌 yn 草芥ji 下咽 yn 与y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j牧以谗诛 革灭殆di尽 当t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ng 悲夫 f 为w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月割 苟g

5、u以天下之大注 意 字 音1. 1.非非兵兵不利不利 2. 2.战不战不善善 3. 3.弊弊在赂秦在赂秦 4. 4.赂秦而力赂秦而力亏亏 5. 5.破灭之破灭之道道也也 6. 6.或或曰曰 7. 7.六国六国互互丧丧 8. 8.率率赂秦耶赂秦耶 9. 9.不赂者不赂者以以赂者丧赂者丧 10.10.盖盖失强援失强援弊:弊病,弊端。弊:弊病,弊端。兵:兵器兵:兵器。 善:恰当善:恰当, ,得法得法。亏:亏损,减弱。亏:亏损,减弱。道:途径,道路;原因。道:途径,道路;原因。或:有人。或:有人。互:交互互:交互, ,相继相继。率:都,皆率:都,皆以:因为,由于。以:因为,由于。盖:表原因,因为盖:表

6、原因,因为。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欲勿与,又患秦兵之来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 也。4、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5、左右欲兵之(兵器,武器)(兵器,武器)(士兵,军队)(士兵,军队)兵兵“ “兵兵” ”的本义为的本义为“ “兵器、武器兵器、武器” ”。引申为。引申为“ “持兵器的人,士兵持兵器的人,士兵 、军队、军队”“”“军事、战争军事、战争” ”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 “战争、军事战争、军事” ” 义引申出义引申出“ “侵略侵略”“”“战略,战术战略,战术” ”等义。等义。(战争(战争 ) (用兵

7、策略,战略)(用兵器杀人)1.秦以攻取之外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较秦之所得4.其实百倍 5.则秦之所大欲6.固不在战矣以:凭着,用。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得:得到的土地。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固:本来。则:那么 所大欲:最大的欲望。7.思厥先祖父8.暴霜露,斩荆棘 9.以有尺寸之地10.子孙视之不甚惜 11.举以予人12.然后得一夕安寝厥:其,他们的。 祖父:祖辈和父辈。 暴:通“曝”,冒着。 以有:才有。 以:相当于“而”。举:拿。以:来。 予:给。然后:这样以后。视:看待,对待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14.奉之弥繁,侵之

8、愈急 1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16.此言得之颠覆:国家灭亡。 固:本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弥、愈:更加。得:得当,适宜。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终:最后。迁:改变。迁灭:灭亡。与:结交、亲附。也:判断句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 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 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继:随着、跟随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 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既:已经。 免:幸免。始:开始,起初。义: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译: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 了。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 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 贿

9、赂秦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斯:这。效:效果,结果。始:才。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 就是用武力对抗的结果。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 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 祸患。速:招致。以:用为:作为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 再,李牧连却之。于:跟、与。 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再:两次。却:使退却,译为击退,使动用法 。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 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 续击退了它。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赵尝于秦五战”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洎:等到。 以:因为。谗:小人的坏话

10、。而:却,连词,表 转折关系。洎诛:被动句。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 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为:成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译: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 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慧穷 竭,国力孤单,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 已。且:况且。 处:处在。 革灭:消灭。殆:几乎,差不多。 智力:智慧和国力。 诚:实在。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 不行,良将犹在, 向使:以前假如 。 附:亲附,依附。犹:还。译: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 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 国的刺客不去刺秦

11、王,赵国的良将还 活着,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 未易量。 数、理:天数,命运。 当:通“倘”,假如。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如能够与秦国 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或:或许。易:轻易。量:判断。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咽也。以:用。 封:封赏。事:侍奉。礼:礼遇。名词为动词。 并力:合力。 恐:恐怕。下:吞下。名词作动词。咽:咽喉。 译: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 ,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六国)合力 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也不能咽 下咽喉去。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12、积威之所劫,译文: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 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势:形势。 为:被。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劫:胁迫,挟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 割让,以致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 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日:一天天,名作状。 月:一月月,名作状以:而。结果连词,以致为1:治理。 为2:被。 无:通“勿”,不要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译: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 弱,却还有可以凭借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 势。 夫:句首发语词。 势:势力,力量。于:比。而

13、:却。 犹:还。 可以:可以凭借。 译: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却追随六 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苟:如果。 以:凭借。从:追随。故事:旧例。 是:这。 课本素材应用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 雨洗礼。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 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 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种 变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 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请选择一个朝代举例阐述自己 的观点。 1、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 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 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

14、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 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仗 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 青莲居士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 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诗意地生活) 2、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 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 首,生命微笑。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 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 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 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历史本像 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实到了生命 的价值与意义。(诗意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