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luoxia****01809 文档编号:4860164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一语文课件:《望海潮》(新人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 例句和 ABD 都是由名词排列而成属于意象组合 答案 C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 _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 云树绕堤沙_天堑无涯 3 执手相看泪眼_ 4 今宵酒醒何处_ 答案 1 烟柳画桥 2 怒涛卷霜雪 3 竟无语凝噎 4 杨柳岸 晓风残月 一阅读望海潮回答 810 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

2、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析 市列三句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 答案 示例 加点词语暗示了杭州这一大都市的声色之盛 9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都市生活图景 _ 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本词对杭州都市的描绘抓住了具有特征的景物人事上片通过形胜都会繁华写杭州的山水美丽都市富庶下片通过写西湖美景人民游赏及盛赞孙何来表现杭州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平 答案 示例 本词描绘了一幅太平繁荣富庶美丽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10请简要概括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 分点陈述 _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

3、术手法的能力艺术手法问题是一个很宽泛很灵活的问题解答此类题注意抓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点或几点本词在描绘杭州生活图景时主要运用铺叙夸张等手法 答案 示例 本词用层层铺叙的手法展开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景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生风把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步展开步步深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二阅读雨霖铃一词回答 1113 题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4、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时的哪些要素这对于表达词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 _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情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 交代了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离别悲情的作用 1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内容上交代了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和对词句结构作用的把握的能力解读时须统观全词处在上片末或下片首的词句一般都具有过渡作用回答此类问题必须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答案 内容上是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从结构上看这句既

5、是对上片所写情景的收束也是为下片写离别之情张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本词中作者是如何应用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的 _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歌表现手法中的虚与实的能力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浓溢的情思 答案 示例 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短短几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为虚写虚写中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

6、些话的内涵了 二局部涵泳 1 望海潮一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的特点试结合该词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柳永长于慢词望海潮可见作者的铺叙技巧 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作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的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7、是天生的佳言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2语句赏析 1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赏析这里重点写人家却从城外的风景写起到处是柳树水面上架着彩画装饰的桥梁这是环境与下面两句联系起来无异于说那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处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些人家家家挂着挡风的帘子处处张着翠色的帷幕又是一派繁荣景象而这些人家又是参差十万参差言其街巷房舍的形状十万言其数量高高低低长短错落的十万人家极言城市的繁华 2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赏析这三句写人民的欢乐先写西湖山水回荡着悠扬笛声弄字用得极妙可作摆弄玩弄戏弄逗弄等解释解释为逗

8、弄最好弄晴即是那低一阵高一阵长一声短一声的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之间悠扬飘荡就像逗弄着晴朗的天空一样这引起人们对那笛声的美好想象晴又暗示这是白天所听到的音乐 菱歌泛夜是说夜幕降临之后湖水之间采菱的歌声还在到处飘荡泛作飘荡讲夜与晴相对一日一夜无异于在写西湖之间日夜都有笙歌鼎沸然而这两句还只写到人之声即人吹出的笛声唱出的歌声还没写到人嬉嬉钓叟莲娃一下子写到人无论是钓鱼的老叟还是采莲的女子个个都笑容满面嬉笑愉快嬉嬉二字一下子又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山水注入许多生动活泼的人间生活色彩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赏析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执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

9、千言万语号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 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这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句子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和别情有关自霸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 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在这个时候送别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

10、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 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试想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三开放探究 柳永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人们对他的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和潦倒贫困的一生却评价不高你是怎样看待柳永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 思路提示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能加深我们对柳永的理解和对封建社会落魄文人命运的认识从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流连

11、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但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其词当时广为流传他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于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以今人的观点来苛求古人其实他的所作所为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抗争 一文脉梳理 二意旨探微 望海潮用慢词的形式和铺叙的手法通过对钱塘湖山美景和都市繁华的描绘表现了太平安定的都市生活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太平国家富庶经济繁荣的承平景象 雨霖铃上阕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阕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首词抒发了词人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 望海潮 1工于铺叙善用白描 柳永长于慢词本篇即可见作者在慢词中的铺叙技巧起首三句一说地理二说都会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洞

12、察全局统帅全篇为下文张目烟柳两句前写环境后写住宅继以参差一句总括杭州之盛得之于钱塘江西湖 词中接着写江对东南形胜作进一步的交代接着又写市场住家对繁华作进一步的描述下阕转写西湖从环境写到生活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祝颂中不离杭州呼应开头 描写杭州的壮丽繁华景象如画不着一色用白描的笔法层层铺叙写得淋漓尽致开阔清新 2巧用夸张淋漓尽致 本词采用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将这一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 雨霖铃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诗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写的均是送别时的大环境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宋代都门外的汴河两岸种植很多柳树高柳乱蝉嘶所以这句正是写柳上的蝉鸣而柳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自然会触动离情这里实际上已经点明了送别的主题 长亭在唐宋时期已经被当做离别地点的通称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这正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2虚实相生情意绵绵 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外写的都是眼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