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885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睡眠障碍(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睡眠障碍第一节 睡眠概述 一. 正常睡眠 睡眠(sleep)定义:睡眠是与觉醒状态 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一. 正常睡眠 睡眠的定义 睡眠是由于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 的动物生理性活动低下,给予适当刺 激可使之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一. 正常睡眠 睡眠的定义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 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有专门的中枢 管理睡眠与觉醒,睡时人脑只是换了 一个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有 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 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 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 保证。一. 正常睡眠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睡眠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 )也被称为做 梦豁免

2、后异 相睡眠一. 正常睡眠第一阶段: 向睡眠的过渡阶段 (浅睡期) NREM睡眠 第二阶段:睡眠加深,体温 下 四个阶段 降,出现纺锤波和K-复合波 。第三、四阶段:慢波睡眠: 个 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正常成年人NREM睡眠各期的脑电波一. 正常睡眠REM睡眠特征: 低电压,快频脑波; 颈部肌肉张力松弛以及脊髓反射被抑制,此时运 动系统受到很强抑制; 频繁出现快速的眼球运动,同时在一些和视觉有 关的脑结构,包括大脑皮层视区,出现高大锐波 ,统称脑桥-膝状体-枕区皮层波(PGO) 一. 正常睡眠阶段1:占整个睡眠时间 5%NREM睡眠 阶段2:占整个夜间睡眠 45%阶段3:占整个睡眠12%阶段4

3、:占整个睡眠13%REM睡眠 : 占整个睡眠时间25%一. 正常睡眠 生理表现 NREM期的生理变化:感官敏感度降低,肌肉放松,动作减少 ,心跳和呼吸频率减慢,血压降低,消化 道分泌减少,口腔、鼻腔、眼睛分泌明显 减少,尿量减少,肾上腺素降低,生长激 素增加,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显著增加 ,基础代谢率下降(凌晨2点到4点搭最低 点,约下降10%)等。一. 正常睡眠REM睡眠生理表现:脸及颈部肌肉张力消失,身体动作 较大,阴茎勃起,呼吸、心跳加快等 。一. 正常睡眠 睡眠与年龄:新生儿 20-22小时 2月婴儿 18-20小时 1岁 15小时 2岁 14小时 3-4岁 13 小时 5-7岁 12

4、 小时 8-12岁 10 小时 12-18岁 9 小时 成年人 7-8 小时(不宜少于6小时) 60-70岁 9小时 70-90岁 10小时 90岁以上 不宜少于10小时二. 睡眠的意义 睡眠是生命延续的必须 睡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睡眠能保护脑力,使精神充沛。三. 睡眠的质量评价 正常睡眠与异常睡眠的差异: 睡眠时间是否充分 睡眠是否规律 是否伴有异常行为 是否有不良感觉 是否影响了生活 睡眠异常持续时间第二节. 睡眠障碍的分类 一. 定义睡眠障碍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 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二. 睡眠障碍的分类DCSAD的分类: 典型的失眠症(insomn

5、ia) 过度嗜睡症(hypersomnia) 睡眠举行周期紊乱(disorders of sleep/wake schedule) 睡眠行为障碍(parasomnia)二. 睡眠障碍的分类 CCMD-3将睡眠障碍分为:失眠(睡眠缺乏)与嗜睡(睡眠 过多)。将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睡 眠异常合并称为发作性睡眠异常,包 括睡行(在睡眠中出现各种行为), 夜惊(在睡眠中出现受惊的各种表现 )和梦魇(反复出现导致个体被惊醒 的噩梦)。二. 睡眠障碍的分类 CCMD-3分类: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51.1失眠症51.2嗜睡症 51.3睡眠-觉醒节律障碍51.4睡行症51.5夜惊 51.6梦魇51.9其他或

6、待分类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第三节. 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症 嗜睡症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行症 梦魇症 夜惊一.失眠症 定义失眠症是一种 以失眠为主的睡 眠质量不满意的 状况, 其他症状 均继发于失眠。一.失眠症 失眠症包括:难以入睡、睡不深、易醒、多梦、 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 疲乏,或白天困倦。一.失眠症 流行病学全球慢性失眠的患病率约为10%。青年人失眠症患病率为10%中年人为20%,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则为35 50%。失眠在全球常见%Allstn et al. 1996, stn and Sartorius 1995全球范围的睡眠障碍 (DSM-III-R)患病率(WHO

7、-数据) 中国主要城市:45 %全球平均接近:25 %一.失眠症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多数女性患者 与月经及更年期有关;而老年人失眠 症的患病率为3545%。此外失眠症 多与社会经济地位、离异、独身、分 居、工作压力、抑郁、药物及嗜酒等 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失眠症 临床表现 入睡困难:是最主要表现。安静卧床 3060分钟以上不能入睡。 睡得不实:睡的浅,易醒后难再睡。 早醒:提起2小时以上,常23点就 醒,醒后无睡意。 担心失眠:极度关注失眠一.失眠症 诊断 症状标准 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包括难以入 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 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 倦; 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

8、眠结果的优势 观念。一.失眠症 严重标准 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 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 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二. 嗜睡症 定义嗜睡症(hypersomnia)指白天睡 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 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精神障 碍的症状。二. 嗜睡症症状标准 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 不存在睡眠时间不足; 不存在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 或睡眠中呼吸暂停; 无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如猝倒症 、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醒前幻觉 等)。二. 嗜睡症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从生活规律方面进行调节。 首先,要多

9、参加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使自己的 心身得到兴奋;其次,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唱歌等,多参 加社交活动,再次,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每天给自己制 定好生活学习计划,认真努力完成等。 药物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改善白天嗜睡状况 可服用兴奋剂如甲苯盐(Ritalin和其他品牌名)或右旋 安非维他命(Dexedrine)进行治疗,而且白天要有规律地 进行小睡。 (2)、消除猝倒和睡眠瘫痪现象 猝倒和睡眠瘫痪患者可用三环抗抑郁剂来治疗。也可通过 服用羟基丁钠盐来治疗,因为这种药物的副作用的特殊性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三.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定义 指睡眠-

10、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不符 ,导致对睡眠质量的持续不满状况, 患者对此有忧郁或恐惧心理,并引起 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三.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三种亚型 睡眠时相延迟型 时差综合型 轮班型三.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症状标准 病人的睡眠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即与 病人所在环境的社会要求和大多数人遵循 的节律)不符; 病人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而在应该清 醒的时段出现嗜睡。严重标准 明显痛苦或影响社会功能。病程标准几乎每天发生,并至少已1个月 。排除标准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 、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的 症状组成部分。四. 睡行症 定义睡行症(sleep walking diso

11、rder)是 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 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 或户外行走,或作一 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 清醒的混合状态。又 被称为梦游症或夜游 症。 四. 睡行症 此症发生在慢波睡眠的第3、4期 ,也是回忆能力最低的时期。与患者 做梦无关。梦游时大脑警觉性和反应 性均降低,运动也欠协调 。四. 睡行症 一般表现患者常在入睡后23小时内从床上坐起,目 光呆滞,做些无目的的动作,双目凝视、往返徘 徊,或刻板地做日常习惯性动作,如大小便、穿 衣、进食、打扫卫生、拉抽屉、开门和开车等, 无目的的游走后随地而卧,次日醒来惊诧不已。 有时口中发声,能与人答话,但口齿不清、答非 所问。偶可按要求上床睡觉。能避开障碍,

12、有时 也被绊倒。受到限制时可出现冲动、逃跑或攻击 行为。发作时很难唤醒,事后全无记忆。 四. 睡行症 诊断症状标准 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发作时,睡 行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滞,对别人的招呼 或干涉行为相对缺乏反应,要使病人清醒 相当困难; 发作后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或躺在地上 继续睡觉; 尽管在发作后的苏醒初期,可有短暂意识 和定向障碍。但几分钟后,即可恢复常态 ,不论是即刻苏醒或次晨醒来均完全遗忘 。四. 睡行症 诊断严重标准 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 能。 病程标准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数分 钟至半小时。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痴呆、癫痫等)导致 的继发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但可

13、与癫 痫并存,应与癫痫性发作鉴别。 排除癔症。四. 睡行症 治疗睡行症的治疗除消除病因外,可于睡 前服用安定、利眠宁等药物以加深睡眠。 如是癫痫引起的,可给予苯妥英钠、鲁米 那等抗癫痫药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包括自我催眠疗法和松 驰练习等,有助于缓解症状。五.梦魇症 定义梦魇症( nightmare)是指睡眠中 被噩梦突然惊醒,且对 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 晰回忆,并心有余悸的 一种睡眠障碍。五.梦魇症 原因由于人在入睡状态中血压进一步降低 ,造成心脑缺血,供氧减少,大脑皮层的 运动中枢比感觉中枢先进入抑制状态;或 由于外周神经进入抑制状态比中枢神经快 ,从而造成神志清楚,运动瘫痪的梦魇症 。中医

14、认为梦魇症是由于气血两虚,气不 周运,气滞血瘀,凝阻经脉所致。五.梦魇症 诊断症状标准 从夜间睡眠或午睡中惊醒,并能清晰和 详细的回忆强烈恐惧的梦境,这些梦境通 常危及生存、安全或自尊。一般发生于睡 眠的后半夜; 一旦从恐惧的梦境中惊醒,病人能迅速恢 复定向和完全苏醒; 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六. 夜惊 定义夜惊(night terror )是一种常见与幼儿的睡 眠障碍。主要表现:睡眠中突 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 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 快、呼吸急促、出汗、瞳 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 状。六. 夜惊 诊断症状标准 反复发作的在一声惊恐性尖叫后从睡眠中醒来, 不能与环境保持适当的接触,并伴有强烈的焦虑

15、 、躯体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 、呼吸急促、出汗等),约持续110分钟,通常 发生在睡眠的初三分之一阶段; 对别人试图干涉夜惊发作的活动相对缺乏反应, 若干涉几乎总是出现至少几分钟的定向障碍和持 续动作。 事后遗忘,即使能回忆,也极有限;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痴呆、脑瘤、癫痫等)导致 的继发性夜惊发作,也需排除热性惊厥。第四节. 睡眠障碍的原因 生物学原因 遗传因素 体温变化 生物节律 躯体疾病 生物易感性二. 心理社会因素 睡眠期待 文化差异 内心冲突 不良睡眠习惯 错误的认知三. 应激与环境 生活应激 睡眠环境四. 其他心理障碍 慢性疼痛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慢性疲劳综合症 交互作用第五节. 失眠症的治疗 治疗 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和认知治疗一.失眠症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一.失眠症 常见苯二氮卓类药物一.失眠症 长期应用可产生药物依赖,突然停用可 引起戒断症状 失眠、激越、抑郁 原有症状反跳 震颤、肌肉抽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