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7908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诗词鉴赏指导(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鉴赏导读主讲人:张艺【高考考纲要求】 1 1、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形象、 语言语言和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2 2、评价文章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和和 作者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面临最大问题: 读不懂 审不清 答不准诗歌鉴赏的三“懂” 1、懂密码 理解内容 2、懂审题 明确指向 3、懂表达 准确表述密码1题目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 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 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 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

2、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 歌。歌。如如20022002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中的题中的“闻笛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 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 音乐世界,其中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暗飞声”、“满洛城满洛城”写出了写出了 笛声的韵味笛声的韵味,“闻折柳闻折柳”则写出了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笛声的内涵, 末句末句“故园情

3、故园情”写出了写出了“闻笛闻笛”的感受的感受。抓住题。抓住题 中中“闻笛闻笛”,笛声,笛声“折柳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 了。了。其他诸如: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 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 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 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 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 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 感主旨思念。密码2注释 两种作用 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这 时所处的环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 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 阅读障碍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4、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 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 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 ,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 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 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 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 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 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 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 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 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密码3作者 知人论事 人生经历 作品内容 总体风格密码4意象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 感的事物。简单的说,意象就是 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

5、诗人 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 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 、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 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 意象。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 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歌的写作既 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天才与勤奋作伴成功与刻苦相连不要期待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 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

6、缺乏比喻象征,忽 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 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 诗实在不行。 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 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 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 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 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 、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 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 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意象不仅 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 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鹧鸪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 愁别绪。 鸾、

7、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 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 情思(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 、子规夜半还啼血)。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酒偷闲学少年。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 图。请用两字短语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 。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密码5诗眼 好诗都有诗眼,诗眼是最值得赏玩品味的。 如: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 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眼为“心远”。 因为“

8、心远”,所以“无车马喧”、“地自 偏”、 “欲辨已忘言”。 “真意”虽比“心远”深一层,但也是从“ 心远”中生出来的。将“心远”与各组合的 意象印证,诗的主旨“退隐后超脱尘世的心 境”就非常明确了。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 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许浑:晚 唐诗人。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三、四两 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 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鉴赏:溪云刚刚浮起,太阳却沉下西山 ,一个“沉”字,使人的眼前浮现出一 幅日落西山的美景。山

9、中的雨就要落下 来了,金风灌满了小楼,一个“满”字 让人顿感秋天的凉爽之意。鸟儿飞下绿 芜点缀着夕阳中秦苑的美景,蝉儿在枯 黄的树叶间响亮的鸣叫,为汉宫之秋增 添了活力和生机。诗中流露出作者出对 秦汉两代辉煌帝业的向往,寄托了热爱 祖国、希望国家振兴的感情。咸阳城西楼晚眺许 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明确指向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小松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余杭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结合诗句

10、,说说这两首诗分别侧重从 什么角度写景色之美的。解题:结合诗句(落实)两首诗(比较)景色之美(同)写景角度(异)角度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视觉、嗅觉、听觉、(形象、气味、声音)甲诗从色彩角度写秋季美景。诗 人用拟人手法,把乌桕写成“老染工 ”,小枫去偷天酒。“猩红”、“醉 容”都突出了红,生动描绘出了一个 红彤彤的金秋风光图。乙诗从花香角度写春光。小诗先 写山花的姹紫嫣红,然后侧重写花香 的怡人,尤其是“熏满千村万落香” 句写出了香味之浓,在嗅觉上给人以 春的美好体验。 4分 小松主要从视觉角度写乌桕的猩红, 小枫的“醉容”,古松的苍翠,描绘了秋景 的绚丽多彩;乙诗先写山花的色彩,然后 用夸张手

11、法,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浓浓的 花香。 3分小松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字,为 “错”“染”打下了伏笔;一个“偷”字,好像 偷喝了天上的仙酒;“一夜”二字写出秋天 来临之快。乙诗用动静结合手法,写出了 春天山花烂漫,“熏满”一句使用夸张,写 出了花香迷人的美丽。 2分杨诗用正面描写手法,从小处入手写秋 景之美,范诗用侧面描写手法,从大处落 笔写春天的花香。不懂角度 造成误评 1分杨诗从局部入手,用拟人手法,把树写活 了,乌桕、小枫、孤松都有了灵气,十分 生动形象,给人美的享受。范诗从全局入 手,妙在动静结合,而后使用夸张手法, 写山花漫山遍野,让人美不胜收,堪称大 手笔。审题不当 答非所问 0分杨

12、诗融情于景,以美写哀,“孤 ”、“醉”二字写出心中满是凄凉 ,表达生命苦短的哀叹。而乙诗 写蔷薇香自苦寒来的特点。茫然一片 离题万里0分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甲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乙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问题误读诗意 不明题意 措施抓准命题点 是什么确认手法、感情等 为什么分析原因 怎么样技巧手法的使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诗眼” 往往是指

13、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简要赏析。 (2003全国题)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仿佛 显得幽冷。“咽”、“冷”两字绘声绘 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 寂的景象(意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 晏 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 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 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 苦的?答案:诗人用“愁烟”、

14、“泣露”将“菊”、 “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 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 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 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 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 字。此题考察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 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 ,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切入准确、答题规范 抓点准确、无一遗漏 分层清晰、一目了然懂抓“点”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

15、。许 浑:晚唐诗人。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 三、四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 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 角度分析其妙处。 懂分层例:从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 咸阳城西楼晚眺三、四联的妙处。答题思路颔联景物描绘之妙 情感表达 之妙颈联景物描绘之妙 情感表达 之妙示例:颔联妙在明写溪云骤起,斜 日西沉,狂风大作,暴雨将至,暗 写晚唐的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作 者借咸阳西楼的风雨变化来表现时 局的动荡不安,流露出深深的焦虑 之情。颈联妙在借秦汉故都的衰败写 晚唐无可挽回的衰落“鸟下绿 芜”暗示祸难临头的惊恐,“蝉鸣 黄叶”透着来日不多的悲凉。曾经 极盛一时的“秦苑” 、“汉宫” 一片荒凉,预示着晚唐的风光不再 ,前景堪悲。表现出作者的一种无 可奈何的惆怅和凄苦之情答题思路颔联景物描绘之妙颈联景物描绘之妙情感表达之妙示例1:二、三两联妙在景物描写颇具暗示 性,并且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 情。二联写风云突变、日沉雨来,预示 一场社会动荡的暴风雨将横扫晚唐。三 联写秦宫汉阙前满目凄凉,鸟雀仓皇躲 避,秋蝉在黄叶上垂死般地悲鸣,渲染 了一种悲苦莫名和惊恐不安的气氛。诗 人借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