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3791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新规范设计软件应用(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2002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软件应用软件应用主要改动的设计规范(6本)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钢结构等待新规范 结构计算按照其它规范已经修改 钢结构截面设计等待3本新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上部结构设计的主要改动1.风荷载作用2.地震作用3.地震作用调整4.荷载效应组合5.设计内力调整 6.结构整体性能控制7.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1 1、风 荷 载 计

2、算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脉动增大系数、脉动影响系数都存在减小的情况。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风荷载计算新旧规范比较 7层框架 1.18% 17层框支 0.85% 18层框剪 1.24% 21层框筒 0.50% 28层框筒 0.00% 31层框支 0.67% 35层框支 0.33% 36层剪力墙 1.25% 平均: 0.75 % 2 2、 地 震 作 用 计 算F 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 征周期、设计反应谱F 扭转耦连 F 偶然偏心F 双向地震作用 F 竖向地震作用 F 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地震

3、计算剪重比新旧规范比较 7层框架 16.06% 17层框支 7.35% 18层框剪 10.30% 21层框筒 10.05% 28层框筒 6.65% 31层框支 10.77% 35层框支 0.33% 36层剪力墙 6.06% 平均: 0.75 % 地震最大层间平均位移新旧规范比较 7层框架 16.10% 17层框支 9.76% 18层框剪 13.60% 21层框筒 13.33% 28层框筒 10.66% 31层框支 13.33% 35层框支 11.22% 36层剪力墙 10.77% 平均: 0.75 % 柱计算配筋新旧规范比较 7层框架 15.1% 17层框支 2.3% 18层框剪 17.9%

4、21层框筒 0.6% 28层框筒 5.2% 31层框支 4.4% 35层框支 2.6% 36层剪力墙 0.0% 平均: 0.75 % 梁计算配筋新旧规范比较 7层框架 4.6% 17层框支 6.0% 18层框剪 13.7% 21层框筒 16.8% 28层框筒 11.2% 31层框支 7.8% 35层框支 7.2% 36层剪力墙 5.2% 平均: 0.75 % 偶 然 偏 心F新高规3.3.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 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 直的建筑物边长的5%。 考虑了偶然偏心地震后,就在原有的未偏心X,Y地震EX,EY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四个地震工况EXP,EXM

5、,EYP和EYM,在内力组合时,任一个有EX参与的组合,将EX分别代以EXP和EXM,将增加成三个组合;任一个有EY参与的组合,将EY分别代以EYP和EYM,也将增加成三个组合。因此,地震组合数将增加到原来的三倍。柱局部坐标下的标准内力输出:第 1 柱单元 上节点号: 1 下节点号: 1 主轴夹角: 0.0000(rad)(工况号) 轴力 X向剪力 Y向剪力 X向底弯矩 Y向底弯矩 X向顶弯矩 Y向顶弯矩( 1) 91.5 -219.5 22.7 -61.9 -1038.6 -60.5 -148.1(+5%) 81.8 -237.9 30.6 -83.6 -1124.2 -81.5 -162.

6、0(-5%) 102.2 -201.5 -19.9 54.3 -954.7 53.2 -134.5( 2) 222.1 -146.8 -108.8 294.6 -619.7 292.8 -178.9(+5%) 209.2 -166.4 -95.5 258.5 -709.1 257.5 -194.1(-5%) 235.6 -129.9 -122.8 332.9 -545.3 330.2 -164.9( 3) 26.1 -49.3 0.0 -0.2 -230.4 0.0 -35.6( 4) 107.4 -48.1 -51.0 138.0 -187.2 137.4 -72.6( 5) -1214.7

7、 -85.5 5.1 -12.5 -780.4 -15.0 318.4( 6) -138.0 7.7 0.5 -1.0 -19.7 -1.6 61.0双 向 地 震 作 用F新抗震规范5.1.1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 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 的扭转影响。F现在我们考虑某个地震反应参数,该参数在X和Y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SX和SY,那么 在考虑了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后,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多方向水平地震作用抗震规范5.1.1条规定 :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针对这一条,程序增加了针对这一条,程序增加了自动计算多方向水

8、平地震作用的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多个(最多允许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指定多个(最多允许1212个)地震个)地震作用方向,程序对每一地震方向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计算作用方向,程序对每一地震方向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计算相应的构件内力。在构件设计阶段,也将考虑每一方向地震相应的构件内力。在构件设计阶段,也将考虑每一方向地震作用下构件内力的组合,这样不至于漏掉最不利情形,保证作用下构件内力的组合,这样不至于漏掉最不利情形,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安全。了结构设计的安全。考虑多方向地震作用菜单输入考虑多方向地震作用菜单输入3 3、 地 震 作 用 调 整F 最小地震剪力调整 F 0.2Qo调整 F 边榀

9、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F 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 调整 F 转换梁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 F 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 最 小 地 震 剪 力 调 整F新规范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 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最小 地震剪力系数。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 ,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类别7度7.5度8度8.5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 本周期小于3.5s结构1.6 2.43.24.86.4基本周期大于5.0s结 构1.2 1.82.43.24.0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ITEM018) 地震产生的基底剪力与结构总重量的比值_

10、G= 77907.524 KNVexx/G,Vexy/G= 4.985% 1.436%Veyx/G,Veyy/G= 1.436% 4.463%(ITEM050) 按高规(3.3.13)条计算的地震力放大系数_第 1地震方向地震力放大系数= 1.000第 2地震方向地震力放大系数= 1.000程序输出的剪重比和地震力放大系数程序输出的剪重比和地震力放大系数竖 向 不 规 则 结 构 地 震 作 用 效 应 调 整F新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 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F新高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 70%或其上三层平均值的80%时,该楼层

11、地震剪力应 乘1.15增大系数。 F程序根据侧向刚度比不满足上述要求的楼层自动判 断为薄弱层,并对该楼层地震剪力自动乘1.15增大 系数4、荷载效应组合 基本组合 活载控制的组合 恒载控制的组合 地震荷载的组合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组合式如下:1) 1.35恒+0.71.4活1.2恒+1.4活1.0恒+1.4活 2) 1.2恒+1.4风1.0恒+1.4风 3) 1.2恒+1.4活+0.6 1.4风1.0恒+1.4活+0.6 1.4风 4) 1.2恒+1.4风+0.7 1.4活1.0恒+1.4风+0.7 1.4活 5) 1.2(恒+0.5活) +1.3地+0.5竖地+0.2 1.4风1.0(恒+0

12、.5活) +1.3地+0.5竖地+0.2 1.4风 二维计算: 柱组合数从36组增加到56组梁组合数从32组增加到56组三 维 结 构 计 算 的 具 体 组 合 数51+24*2=99 99*3=297 (梁)恒+活+风+偶然偏 心的水平地震(活荷不利布置)53+24*2=101101*3=303 (梁)恒+活+风+偶然偏 心的水平地震+竖向 地震 (活荷不利布置)53 53*3=159 (梁)恒+活+风+水平地 震+竖向地震 (活荷不利布置)新规范作用组合旧规范53 53*3=159 (梁)5 5. .设 计 内 力 调 整F 梁设计剪力调整 F 柱设计内力调整 F 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 梁

13、 设 计 剪 力 调 整抗震等级框架梁连梁特一1.2*1.3=1.561.39度和 一级框架1.331.3一1.31.3二1.21.2三1.11.1抗震规范第6.2.4条和高规第6.2.5、7.2.21条规定,抗 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抗震抢中 高跨比大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设计剪 力值应调整。柱 设 计 内 力 调 整为了体现抗震设计中强柱弱梁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规范第6.2.2、6.2.3、6.2.6、6.2.10条和高规第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柱、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角柱、框支柱的组合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抗震等 级特19度和 1级框架一二三框 架 柱M1.681.4521.41.21.1V2.3522.1081.4*1.4=1.961.2*1.2=1.441.1*1.1=1.21底 层 柱M1.81.5971.51.251.15V2.522.3191.4*1.5=2.11.2*1.25=1.51.1*1.15=1.265角 柱M1.8481.5971.1*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