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2840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与功能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功能第一节传播的类型 以传播层次划分的类型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自我传播 定义:又称内向传播,是在人的个体思维中进 行的传播活动。 作用:1、有助于人们作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 判断与认识。2、有助于人们说服自己实事求 是地看待问题,坚持或放弃某一观点。3、有 助于人们求得心理平衡。4、有助于人们整理 自己的思维,保证正常进入外向传播。 特点:随时性;随意性;无保留性;记载性差 。人际传播 定义:大凡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 群体之间通过个人性媒介所进行的信息交流, 都是人际传播的范畴。可包括两人间传播、小 群体传播与公

2、众传播。 作用:1、实现自我认知;2、建立和谐关系; 3、认识与控制周围环境;4、交流与获得人生 经验;5、满足情感需要 特点:双向交流;手段多样;情境性强;互动 性强。人际传播(二) 开展条件:相同的符号体系;共 同的话题;正常的反馈。(影响 因素:时空条件、认同程度、社 会地位、情绪状况等) 动因:动机理论(本能说;经济 人说;社会人说)、需要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 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日 本社会学家岩原勉。 群体的分类: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 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可分为初级群体、 和次级群体美国社会学家

3、库利;根据群体中 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或机构,德国社会学家把群 体分为团体和一般群体;依据组织性的强弱, 另一位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将群体分为组织群 体和非组织群体。我们这所讲的群体传播主要 指非组织群体传播。群体传播群体规范与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功能: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 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 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 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 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 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 效率。另外,群体规范对来自群体外

4、的信息或 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群体规范的维 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群体传播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所谓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 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 一个基本准则,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多数意见 的服从决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于理性 判断作出的。在不少场合,群体压力也会带来 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美 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50年代进行的小群体 趋同行为实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形成原因:一是信息压力,二是趋同心理。群体传播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所谓信息压力,指的是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 数人提供的

5、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 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所谓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 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 心理。在很多情况下,个人被迫接受多数意见,正是 出于这种担忧。 当然,多数意见的支配地位并非在任何场合都是绝对 的。另一位心理学家S莫斯考维西的同类实验也证明 ,群体中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当 这些中坚人物显示出意志的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 态度表明的强烈性之际,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力的影 响,甚至可以改变既有的合意而形成新的合意。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所谓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 的非常态社会

6、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 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 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1、结构性压力。例如 在自然灾害、物价不稳等危机状况下,社会上 普遍存在着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这些结构性 因素是集合行为发生的温床。2、触发性事件 。集合行为一般都是由某些突发性事件或突然 的信息刺激引起的。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 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传播机制之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传播机制的种类: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 匿名性”;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 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 人接受

7、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集合行为中的暗示 更接近于临床医学中的催眠暗示。集合行为的参加者 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 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 信和盲从。而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 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的过程。 集合行为中信息和情绪的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 机制的制约。 传播机制之二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 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 性的模仿。这是因为,在面临突然或灾难性事件时, 人们用常规方法很难应付局面,反应一般基于本能进 行,而最简单省力的反应莫过于直接模仿周围人的行 为,于是出现了相互

8、模仿。心理学认为,这种模仿与 人的安全或防卫本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高度不 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在场的多数人 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 在其它类型的集合行为中,这种非理性模仿的发生则 基于另一些原理,其中之一是“匿名性”原理。研究者 发现,平时循规蹈矩的常人之所以会有出轨行为,是 因为他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 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 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作出种种宣泄原始的本能冲 动的行为。传播机制之三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 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

9、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 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 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的流言公式:R=IA(流 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此公式指出了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1、流言通常是围 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 生的;2、来自正式渠道的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暧 昧性增加。传播机制之三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 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 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 流言。 集合行为中流言的特点:1、流言信息的快速 增殖。集合行为中流言的散步大多以“演讲”的 形式进行,这会使流言信息连同

10、它携带的情绪 以异常速度弥漫到人群中。2、流言信息的奇 异回流现象。集合行为中人们不必为信息的正 确性或准确度负责,每个人都会根据己愿对其 内容进行改造和变形。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 的谣言。集合行为评述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传播是受到许多异常 的、非合理的机制制约的。集合行为是 一种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带来 破坏性结果的行为,是影响社会的安定 团结和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组织传播 定义: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 外部公众间的信息沟通。 组织传播的结构 组织传播正常进行的条件 组织传播的特点 组织传播的功能组织传播的结构下行传播 定义: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 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

11、的过程。 内容:1、关于工作任务和内容的指示或说明 ;2、关于组织成员权利和义务的信息;3、关 于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的信 息;4、工作单位上司对部下工作的评价和奖 惩信息;5、关于组织的目的、理念以及社会 作用或贡献的信息。组织传播的结构上行传播 定义: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 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 达活动。 意义:1、上行传播是中枢指挥管理部门获得 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2、基层部门或第一线 人员是组织的窗口,他们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了 解能够成为组织进行新的应变决策的重要依据 ;3、上行传播是把握组织成员的精神状态的 重要渠道,指挥管理者可根据下面反

12、映的情况 及时采取措施,把成员的情绪和士气调整到组 织所需要的理想状态。 结论 影响因素:组织的层次和环节 层级过多导致的问题:信息传播 的速度缓慢;信息的扭曲和失真 。 措施:减少组织的环节和层次。组织传播的结构横向传播 定义:指的是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 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 间的协调和配合。 特点:不是上下隶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协商与 联络关系。 意义:横向渠道的不畅轻则会带来各部门、岗 位之间的相互推委、互不合作,严重影响办事 效率;重则会各部门、各成员间各自为政,形 成隔阂、矛盾和冲突,甚至形成独立王国,破 坏组织的有机统一。组织传播的结构非正式渠道 定义:指

13、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 渠道。 种类: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组织成员工 作之余的交谈、私人交往等;二是非正式的小 群体传播,如自发的革新小组、兴趣小组的交 流等。 特点:1、交流的信息广泛;2、交流的双向平 等性;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4、 内容方面人情味浓。结语 正式渠道的传播体现了组织成员“组织人”的特 点,非正式渠道的传播体现了他们作为“社会 人”的特点。 传统的组织管理理论只关注机构分工、职权划 分、规章制度的作用,而忽略了组织成员作为 社会人的特性,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兼有物质 和精神两方面的意味。 正式和非正式两种传播渠道的兼具是任何一个 现代社会中的组织都不可

14、忽视的。组织传播正常进行的条件 要求组织内部的成员掌握有足够的 信息 要求内部传播渠道畅通,传播网络 齐全(由其不同的工作性质、文化 层次和基本素质来决定) 依赖于良好传播环境的建立 应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组织传播的功能指挥 应变 激励 说服 整合组织 传播的特点 传播主体组织化 传播行为规范化 传播对象复杂化 传播手段专业化 传播行为二元化大众传播 定义: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 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 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特点:传播机构高度专业化;传播 对象分散且匿名;传播内容大众化 ;传播手段高度技术化;信息反馈 的困难。讨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面影响:大众传播提供的

15、并不仅仅是“服务”,它还作为 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 有重要的影响。 1.提供新闻、信息和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外部 世界的动向和变化; 2.提供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安排日常生 活; 3.提供文化享受,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4.提供娱乐,使我们能够从工作、学习和生活 的紧张压力下解放出来,获得轻松和休息。负面影响:新名词“电视人”的出现。 1.电视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使人际交流日 益淡漠; 2.以电视为主要消遣工具的人们中,很多人变 得懒于思考问题,受电视控制,思想区域简单 化; 3.电视屏幕上的暴力和色情镜头,对青少年的 负面影响; 4.在电视前久坐不动的人们,容易体

16、力下降, 有碍健康。八:应该如何看待负面影响从受众角度看,一是不可轻信大众媒介的信息 ,要认识到它使一种“虚拟环境”;二是应尽可 能接触各种媒介(包括人际信息源),在比较 、鉴别、思考中,迫近事实的真相)。 从传者角度看,应意识到,媒介担负这引导社 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而又慎地防止 对环境作“歪曲”地反映。思考题(一) 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 性质和特点? 什么是人际传播?它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 体传播”? 谈谈集合行为中信息流与传播机制。 试述组织传播及其功能。思考题(二) 组织内传播过程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 ? 谈谈组织内非正式传播渠道的作用。 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什 么? 谈谈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影响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