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288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9.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l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 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 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2. 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和途径l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基础知识掌握:1、简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的区位 优势2、东北农业布局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东北农业区域发展方向4、我国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答题思路小技巧:气候对区域农业的影响;东北粮食商品率高的成因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

2、件分析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 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东北地区范围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东北地区特点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地位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 气候,冬季寒冷,夏季 温暖,雨热同期l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l 西部高原l 周围山地环绕黑土和黑钙土广布, 河湖众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利于农业生产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 ,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易 受低温冷害影响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气候良好的工业基础l 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 l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发达的交

3、通l 对外联系方便 l 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人少地多l 人均耕地多 l 农业经营规模化社会经济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为农业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水稻 玉米 小麦.大豆辽河、松花江流域,东部河谷地带 普遍,由南向北减少 由南向北增加积温降水林业 和特产区兴安落叶松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鹿茸、人参长白山 苹果梨延边林业 和特产区柞蚕辽东丘陵 苹果辽南积温降水畜牧业区三河牛、三河马 东北红牛呼伦贝尔 松嫩平原西部畜牧 业区积温降水舍饲养畜业 广大农区 / 猪、鸡、牛、奶、乳制品积温降水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微专题二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

4、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特点地区专业化生产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农业发展 存在的问题l 人口激增 l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后果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业面临问题:l 水土流失(山区) l 黑土退化(平原) l 土地沙化(西部) l 盐碱化(西部) l 草场退化(西部) l 自然灾害频繁 l 环境污染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原因对

5、策耕地黑土退化 土地沙化 盐碱化l人口激增 l高强度农林开发 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l 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 l 保持水土 l 退耕还林还草 l 保护湿地 l 增施有机肥林地 草地林、草地比重下降 草场退化沼泽开垦沼泽地 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 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 粮食需求a.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 业链条c.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 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 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 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 态农业 和舍饲畜牧业a.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 济b.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

6、限牧工程 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 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 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 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 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我国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微专题三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n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还比较低n “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 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 较大n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n 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 平低n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 化、盐碱

7、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 灾害日趋频繁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人为 因素自然 因素l 水土流失l 土地荒漠化l 沙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l 城镇建设用地l 生态退耕l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n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 ,对各种作物合理布局;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域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 力n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健全和完

8、善农 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n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旱涝保丰收;加大中、低产田 治理力度,合理用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 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n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如:改良 耕作制度、良种培育等n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1.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B.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 C.该地区适宜大规模

9、机械化耕作 D.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 2.该地河流四、五月也出现汛期的原因是 A.雨带推移到此地 B.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C.春天冬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 D.冰川在春天开始融化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 示意图(单位:m)”,回答 12题。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 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34题。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

10、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 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 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6.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

11、改善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3题。 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 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 ,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 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劳动力丰富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 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B.C.D.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 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 荒

12、漠,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的破坏我国的粮食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 ,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45题。 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 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1.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

13、1日2013年4月15 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 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 异情况。l 图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 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 4以上l 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 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 明理由。 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 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 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 ;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 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 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