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2031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政复习之三农 旧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段备课组高三段备课组免征农业税免征农业税2005年1月14日报道,新年前后,江苏、 重庆、河南、四川、山西、内蒙古、贵州、安 徽、海南、广东多个省份相继宣布2005年全部 免征农业税。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 个省份宣布全部免征农业税。(编者注:近年 来,农业税在中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变小 ,2004年已降至不足1%。2004年中央一号文 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1 1月月30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2

2、005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年中央一号文件正正 式公布。式公布。在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在中国总体上已进入“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发展阶段的大背发展阶段的大背 景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景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着力于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产能力,着力于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 制,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在制,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在20042004年国内年国内 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总值超过13.6513.65万亿元,外汇储备升至万亿元,

3、外汇储备升至60996099亿美元之时,中亿美元之时,中 国已经具备国已经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政府决心的经济实力,政府决心 不再让收入不足城市居民三分之一的农民承担太多负担。中央一不再让收入不足城市居民三分之一的农民承担太多负担。中央一 号文件也同时提出,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号文件也同时提出,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 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 仍然非常艰巨。一号文件继续强调:仍然非常艰巨。一号文件继续强调:“ “坚决实行最严格的

4、耕地保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20042004年,国家粮食直补资金年,国家粮食直补资金116116亿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亿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 96%96%,近,近6 6亿种粮农民直接享受到了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亿种粮农民直接享受到了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 新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新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05年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着重点不同点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粮食增产、农 民增收放在了首位;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则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 的战略

5、任务提了出来,这就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长期的保障。2005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 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 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 、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 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5年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中央出台了哪些政策?各项支农

6、政策有增无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再次做出承诺:明年各项支农 政策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 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这承诺句句都有实实在在的含金量: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倾斜。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补贴水平。大幅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 购置补贴。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建立 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 金,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实行转移支付。加大扶贫开发和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明年对农村教 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有较大幅度

7、增长。2005年中央给农民新增的实惠还有哪些? 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扶持“三农”的新政 策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进 行补助的试点;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实施 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2005年在新形势下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05年“一号文件”提出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同时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操作原则: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 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 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 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 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

8、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 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 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 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对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的新规定2005 2005年年“一号文件一号文件”规定:要落实新增教育、规定:要落实新增教育、 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 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70%。到。到20072007年,年, 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 到免书本费、免杂费

9、、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扶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扶 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加快实施步伐。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加快实施步伐。一、经济学角度:(一)政治学科内分析:1 1、免征农业税有何经济意义、免征农业税有何经济意义 ?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种粮农民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种粮农民的 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保证国家的粮食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保证国家的粮食 安全;安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

10、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康发展; 有利于全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利于全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 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2、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即经济手段加强对经济生 活的宏观调控;3、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 本目标,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体现 了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4、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我国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 二、哲学角度:1、体现

11、了事物与周围事物的普遍联系,工业与农业、城 市与农村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也体现了国家从整体上 把握工农、城乡的联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2、“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体现了工业与农业 、城市与农村作为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 系;3、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外汇储备数量的增加,使我国具 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体现了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4、“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体现了坚持集体主 义价值观和道德观,正确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 生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矛盾。1 1、免征农业税有何政治意义、免征农业税有何政治意义 ?三、政治学角度:有利于解决好有利

12、于解决好“ “三农三农” ”问题,维护农民的切身问题,维护农民的切身 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稳定和国 家长治久安;家长治久安; 保证农业和粮食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保证农业和粮食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 立自主地位;立自主地位; 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政治和精神文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政治和精神文明 的全面进步。的全面进步。 2、国家职能:国家正确行使经济和政治职能,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3、国家机关的原则:体现了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 负责的原则;4、国家性质: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为什么要

13、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参考答案: 我国人口多,可耕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近我国人口多,可耕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近 年来,各地城市建设、兴办开发区、道路增加,受此年来,各地城市建设、兴办开发区、道路增加,受此 影响全国耕地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影响全国耕地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 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 经济的头等大事,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经济的头等大事,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 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再次,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质之一,是人民生存再次,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质之一,是人民生存 之本。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