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1936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巢湖水环境现状和治理方案自然地理 谈晟荟Contents目录01地理位置概述-03解决对策-04文献中研究方法总结-02问题现状及其产生原因-05参考文献-1.巢湖地理位置特征巢湖,曾称南巢、居巢湖,俗称焦湖。长江水系下游湖泊,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 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平均宽15.1公里,湖岸线最长181公里多公里。最大水域面积约825平方公里,最大容积48.10亿立方米,最大深度0.987.98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水主要靠地面迳流补给,流域面积为12938平方公里,集水范围包括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舒城、无为等两市五县。沿湖共有河流

2、35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杭埠河、白石天河、派河、南淝河、烔(tong)炀(yang)河、柘皋河、兆河等。从南、西、北三面汇入湖内,然后在巢湖市城关出湖,经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中国五大湖指中国的五个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它们分别是江西省的鄱阳湖、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省的太湖和洪泽湖,以及安徽省的巢湖。1.1 巢湖市行政区划图1.2 环湖注入的河流2、店埠(bu)河:流经店埠镇3、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与其姊妹河东淝河正源都在肥西县高刘镇东部的江淮分水岭地区。4、派河发源于肥西县中部江淮分水岭,河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城西桥、上派、中派、下派入巢湖,全长48.9公里,流域面积584.6平方公里。

3、5、杭埠河,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流经六安市的岳西县、舒城县,合肥市的庐江县、肥西县,在三河镇注入巢湖。全长为145公里,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6、白石天河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部,马槽河是其上源,已于1977年在广寒桥截引入杭埠河,减少来水面积98平方公里。7、兆河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是引江济巢工程的一部分。全长34公里,流域面积1138平方公里,大部为山丘区。1、柘(zhe)臬河:流经柘臬镇2. 问题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1 蓝藻、水华的概念及其危害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蓝藻水华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

4、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s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2.2 巢湖蓝藻近年概况2.3 产生原因2.3.1 巢湖建闸巢湖建闸导致湖体换水周期变长,水体流动性降低,污染物沉降,加速巢湖内源污染,同时巢湖建闸导致水位升高,周边生态湿地面积减少,加剧巢湖入湖污染负荷。巢湖闸,位于安徽省巢

5、湖市市区西南司家巷,始建成于1962年12月。该闸连接巢湖水出口,经裕溪河,流入长江,系长江流域巢湖水系重点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巢湖市的著名景点之一。行政主管单位为巢湖闸管理处,隶属于巢湖市水务局。2.3.2 污水随意排放巢湖周边工业和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巢湖接纳周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总量增加,使得巢湖污染负荷加大。分别对应上文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2.3.3 面源污染巢湖历来是“鱼米之乡”,为增加产量,施 用过多化肥、农药,且利用率低下,导致面源污染负荷逐年加大,增大了巢湖入湖污染负荷。面源污染(Diffused Pollution,DP),也称非点源污染(Non-point

6、 Source Pollution,NPS),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根据面源污染发生区域和过程的特点,一般将其分为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两大类。2.3.4 内源污染巢湖入湖污染物大量积累以及建闸使得水体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导致巢湖内源污染负荷过高,加剧了巢湖水体的污染趋势。内源污染主要指进入湖泊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积累在底泥表层的氮、磷营养物质,一方面可被微生物直接摄入,进入食物链,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循

7、环;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及环境条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而重新进入水中,从而形成湖内污染负荷。2.3.5 生态环境破坏巢湖流域为发展农业,开垦荒地,破坏了环湖周边生态环境,巢湖建闸同时损毁巢湖环湖湿地环境,导致污染没有被有效拦截。这些对环湖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污染趋势。参考文献 孟平, 马涛. 巢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生态治理法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171-173.3 解决对策3.1 对主要流入河流进行治理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标准较低,污水处理厂执行标准为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二级或一级排放 标准,尽管排放水质要求达到最高

8、一级 A 排放标准,但是出水水质也只相当于地表水劣五类标准。在目前条件下,如果要提高污 水排放标准,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大大增加。人工湿地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湿地,位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其机理是利用湿地植物吸附、过滤、氧化、还原以及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等作用,使原污 水得以净化。因此,对巢湖流域污染负荷较重的主要入湖河流可以采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在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修建人工湿地,进一步削减污染物,降低巢湖入湖污染负荷,可以有效治理巢湖水环境。安徽省环保厅日前发布了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城镇污

9、水处理厂排放水质要求,抬高流域内工业企业进入门槛,有利于淘汰污染型落后企业和产业升级,显著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改善巢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湖体富营养化状况,促进巢湖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巢湖流域及安徽省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3.2 面源污染治理办法目前对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面源污染还没有很好的治理措施,通常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等方法减轻面源污染。近年来,使用生态沟渠拦截农业尾水技术措施得到广泛研究及试用。生态沟渠,是以排水和灌溉为主要目的,同时能够强化拦截农田氮、磷等养分流失,且景观效果好,是一种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半自然人工 湿

10、地水文生态系统。3.3 内源污染治理方法巢湖的内源污染控制主要涉及物理和生物方法,常用方法有 底泥清淤和生物控藻。底泥清淤是一种快速有效去除湖底沉积物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物理方法,但有些研究认为内源污染负荷不能有效降低,清淤方法仅能暂时缓解水体环境,不久,湖泊就会恢复原状。研究表明,大型水生植物具有拦截外源污染、吸收营养化湖泊底泥氮、磷的功能,部分植物的根茎可以有效抑制底泥营养物 释放,水生植物生长后期通过人工打捞去除,从而带走湖泊中过 多营养物,降低水体污染负荷,同时,一些水生植物的种植对水体 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投放滤食性鱼类进行生物控藻。通过品种改良、搭配和养殖新技术的使用,在生态功能

11、区引入以浮游生物为食 的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参考文献 戈贤平, 陈家长, 吴伟. 太湖蓝藻的爆发和生物 治理J. 中国水产, 2008, 388(3):7-8.3.4 环湖生态治理修建农田区域生态缓冲带修建生态缓冲带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河床冲刷,减少泥沙入湖,缓冲带植物可以对入湖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从而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以达到保护及改善水质目的。同时修建缓冲带美化河流生态景观,促进区域经济的 协调发展。4. 文献中研究方法总结参考文献 张红, 黄勇. 基于NOAA/AVHRR卫星资料的巢湖水华规律分析J. 中国环境 科学, 2009, 29(7):727-732.4.1 利用NDVI研

12、究NDVI-0.13,无明显水 华现象。-0.13NDVI-0.01, 轻度水华现象。-0.01NDVI0.25,中 度水华现象。0.25NDVI,重度水 华现象。参考文献 顾长梅, 张运, 钱贞兵,等. 基于MODIS的2000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 暴发时空分布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2):75-78.4.2 利用FAI研究参考文献 唐晓先,沈明. 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20002015)J. 湖泊科学, 2017, 29(2):276284.4.3 设置采样点为系统研究巢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根据采集的代表性样品以及巢湖的自然形态,利用经纬度网格法对整个巢湖

13、湖区和8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不同汛期布点采样。主要是搜集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 搜集到的水质数据。知晓磷、氮、氨 氮、硝氮的含量。得出相关结论。参考文献 奚姗姗, 周春财, 刘桂建,等. 巢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J. 环境 科学, 2016(2):542-547.5.参考文献1.吴珺, 李浩, 曹德菊,等. 巢湖东半湖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动态及成因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10):2035-2041.2.解华明, 潘法康, 舒莹,等. 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遥感监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21):12825-12827.3.顾长梅, 张运, 钱贞兵,等.

14、 基于MODIS的20002013年巢湖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分布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2):75-78.4.董海燕. 巢湖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 巢湖学院学报, 2009(3):106-109.5.王国刚. 巢湖水污染原因及防治对策J. 安徽科技, 1999(7):4-6.6.孟平, 马涛. 巢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生态治理法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171-173.7.张红, 黄勇. 基于NOAA/AVHRR卫星资料的巢湖水华规律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7):727-732.8.王书航. 巢湖水华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D. 合肥工业大学, 2010.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