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009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56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意不明上可用优秀(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导入新课歧义:句子总是运用在特定的语境里,应该只有一个意 思.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误 解,这种语病就称歧义.表意不明“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 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它包括歧义和指代不明。表意不明歧 义 指代不明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语义的 现 象,给读者造成理解上 的 障碍,甚至造成对 句义的误解。 (代词)指代的对象不 明确表意表意不明的常见的两种类型不明的常见的两种类型 一、指代不明指代不明例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 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

2、措施,经 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例2.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勇敢 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 例3.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 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 己的评价。在句子中出现“这”、“这样”、“那”、“那样”、“此” 、“他(她它)”、“他(她它)们”等代词时,我们 需确认一下它们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例4: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 急坏了。可以指修理自行车的师傅,也可指坏了车子的人例5“开刀的是她父亲 ” 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 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 手术” 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 一步深

3、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 确的认识。(辽宁卷D项) 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勇敢呢?从 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 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 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病析:在句子中出现“这”、“这样”、“ 那”、“那样”、“此”、“他(她它)”、“ 他(她它)们”等代词时,我们需确认一下它们 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指代不明、(全国卷)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 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 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

4、于是 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 没能到场领奖。 “自己”是代指“我”还是“老师”,表意不明“很高兴”的主语不明,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患病住院”的人是“黄昆”还是“黄昆和姚明” ?小结小结1 1: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 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 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一 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 指代的对象。指代的对象。 1.指代不明下

5、面句子都存在因“指代不明”造成歧义的问题,请作具体说明。(1)(2014山东)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答案 “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也可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可把“不像在银幕上那样”移至句末。是个性格开 朗外向、 不拘小节 的人(2)(2010全国)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答案 表意不明,“这表明”中的“这”指代不明确。从句子来看,“这”应指上文“指责这一学说”的行为,但因为前面用了“对于人”,造成“这”

6、指代不明确。这(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过去中国大部分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答案 “这方面”指代不明。这方面(4)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答案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不清楚。这方面例1、(江苏)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 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 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二、歧义因多义词、多音词、词性兼用、结构关系不同等 原因造成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句意不明,这就是 歧义现象。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例2:到2

7、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例1:这个人好说话。(1)由多音词造成歧义例1: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可以指颜色,也可以指色情)例2: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03全国卷)例3: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论 著。 “杜甫的全部论著”是指杜甫所作的论著,还 是指有关评论杜甫的全部论著。(2)由多义词引起例4“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例4“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 “向”可理解为“从” ,也可理解为“给”,表 意大不相同(3)词性不同造成歧义 例1“我要炒肉丝” “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例2“饭不热了” “热

8、”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 以吃。 “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例3:我看我们单位保管就很好。(1)这种药物可以zh癌。 (2)这个人好说话。(3)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4)这辆车没锁。(致/治)(可读“ho”,指“易于”、“ 便于”。也可读“ho”,指“喜 欢”) (走=步行离开 去世) (5)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锁名词 / 动词) (前名词 / 动词) 2010年底,小王还欠款一万元。答案 汉语中有些字因意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句中“还”读“hi”还是“hun”,意思是“仍”还是“归还”?词义不明。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答案 “章太炎的书”词义不明,是

9、章太炎的著作,还是章太炎曾收藏的书?不清楚。例1:我们们要学习习文件。(“学习习文件”既可理解为为动宾结动宾结 构,也可理解 为为偏正式名词词短语语)例2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例3美国会通过对华贸易法案。 (学生的家长学生和家长 ) (美国可能美国国会 ) 4.结构不定造成歧义的几种情况 (1)结构不同造成歧义例例4 4我们我们三个人一组三个人一组我们三个人一组 我们三个人一组 例例5 5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份报告,我写不好我写不好(能力有限) 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10、解析 “批评”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不明确,是他在文章里批评别人多还是别人对他的文章批评多?可改为“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2)由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引起例1:他在某杂杂志生活栏栏目上发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饮食 习惯习惯 与健康的文章,批评评的人很多.例2:这个人谁都不认识。例3:巴勒斯坦游击队对击队对 以色列的进进攻是早有准备备 的。(3) 停顿两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 别存入了两家银行。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辨析方法:分清句子结构例3: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还是“爸爸妈妈”心 里着急,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可在“爸爸”

11、和“ 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还可在“妈妈”后加逗号)例4.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 喝。误例: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解析 由于逗号停顿的位置不同,原句可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在同一句话里,由于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因句子比较长而需要停顿,若停顿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意思上的很大差异。误例:数百位战斗英雄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表彰会。解析 数量短语作为定语易出现歧义,“数百位”是修饰“英雄”还是修饰“亲属”?可将“数百位”调到“亲属”前。(4)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三个县里的干部出席了这次大会。

1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 新起色。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司,不仅拥 有强大的国际资金支持,而且拥有规避经济风险 的成熟加盟模式。 辨析方法:判断修饰语的修饰对象例: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究竟是“三个记记者”呢,还还是“三个报报社”?可改为为“ 报报社的三个记记者”)例:校长长、副校长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领导 出席了这这次 会议议.例3. 数百位死难难者的亲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例4,我家里收藏了多本博学多才的梁启超的儿子梁 思成的书。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 定要有新的起色新的起色。“几个学校的领导”中的“几个”修饰不明确 ,造成指

13、“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还是指“同一 个学校的几个领导”意思不明确。定语修饰对象不确定引起(修饰对象两可)例7、李幼斌扮演的马超的弟弟马良为了能与未 婚妻张苇琴过上宽裕的生活,铤而走险,贪污了 10万元公款。(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解析 动词“发现”的对象是“敌人”还是“敌人的哨兵”?不明确。可据其中一种意思改为“哨兵发现了敌人”。即时巩固1 指出下列句子出现歧义的原因。(1)开学后不久,王虹同学借张晓丽同学一本唐诗宋词选读。答案 “借”的方向性不明确,“借进”“借出”两可。表意不明。可将“借张晓丽同学”改为“借了张晓丽同学的”或“借给张晓丽同学”。(2)松下

14、公司这个14毫米厚度的新产品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答案 “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主语指向不明。(3)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12年11月的照片。答案 动词的施受不明,可以理解为孙燕自己拍摄的,也可以理解为别人替她拍摄的。(4)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答案 停顿不明,“晚上来的人”有两种停顿,两种切分:一是“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意谓“迟到”;一是“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意谓“夜里”。答案(5)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年底将要建成投产。答案 修饰两可。“一个”既可修饰“

15、外商”,又可修饰“加工厂”。答案(5)、“和”“对对”“在”等词词引起歧义义 (1)“和”字引起歧义。 “和”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结构,容易造成界限不 清,引起歧义。 例1: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两个人来学校了,也 可理解为“王小刚的爸爸”和“赵小花的爸爸”两 个人来学校了。 例2:我动员弟弟和爷爷下月五号一道去城里。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弟弟和爷爷”两个人 ,也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我、弟弟和爷爷” 三个人。 例3:小刚和小华的爸爸到学校来了。(“爸爸”可指小刚的爸爸和小华的爸爸两个人 ,也可指一个人,即小刚和小华共同的爸爸,还 可指小华一个人的爸爸)例

16、4:老师和学生中的一部分。(可指老师和一部分学生,也可指一部分老师和 一部分学生)(2)“对”字引起歧义。对学生会提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建议”是学生会提出的,还是针对学生会而 提出的,意思不明确。 塞族武装对北约联合部队的进攻是早有准备。是指塞族武装进攻北约联合部队呢,还是指 北约联合部队进攻塞族武装呢?意思不明确。(3)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误例: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解析 “对”的管辖范围不明确,是“对”报案人愤慨还是“对”围观者的行为愤慨?表意不明确。介词介词“在在”与方位名词组成与方位名词组成“在在上上”、“ 在在中中”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 例1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可以表示把字写在火车上面,也可以表示在火可以表示把字写在火车上面,也可以表示在火 车里把字写在别的什么东西上。车里把字写在别的什么东西上。 例2他在水中做实验。 可以是他整个人在水里操作实验,也可以是他可以是他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