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1961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P)-3章(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然辩证法概论(即: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现代科学技术哲学 )1科学技术方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 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 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 的理论体系。科学技术方法种类繁多。按其适用范围的大 小可以区分为三类:1、适用于某些学科的特殊 研究方法,如光谱分析方法、条件反射方法、同 位素示踪方法等;2、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 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方法、 假说方法、技术预测和评估方法、系统方法、数 学方法等;3、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如归纳方法、演绎 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等。第三编 科学技术方法论 2这三类方法之

2、间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其中,第一类方法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内容, 第三类方法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内容,自 然辩证法学科主要研究第二类方法。第二类方法也有许多种。严格说来,这些方法 在科学技术研究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但是, 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不同方法所起的作用是有区 别的。可分为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与开发方法 。可以按科学研究的大致程序从总体上勾划出科学 研究方法的框架。科学研究当然没有刻板的固定程序,但在多数 情况下,会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以基础科学 的研究程序为例,它大体包括以下五个环节:31、选题这一环节是从发现或接触各种科学问题开始 的。经过广泛收集有关背景资

3、料,全面估价自己 的研究能力和条件,并对课题作出论证之后,才 能把课题确立下来。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选 课是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在这个环节上,发现和 确认问题的方法起着重要作用。2、获取科学事实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按课题的需要收集和 整理事实材料。既需通过文献检索获得间接经验 ,更需通过观察、实验取得直接经验。当然,获 得科学事实是不能完全脱离理性思维的,特别是 在实验的设计以及观察、实验结果的处理中,理 性思维更起着重要的作用。43、进行思维加工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已有的材料, 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方法,进 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在这个环节上,科 学研究的创造性表现得

4、特别明显,因而创造性的 思维方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4、验证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对已形成的假说进行 实践检验。通过将假说演绎出的新预言与实验结 果相比较,对假说的完善程度作出评价,再进而 决定是提出新假说还是完善充实原有假说。验证 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但也常常辅之以逻辑 判定。 55、建立理论体系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是把已确证的假说和先 前的理论尽可能统一起来,形成比较严密的有内 在逻辑关系的体系。在这一环节上,公理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 方法起着明显的作用。需要明确的是:第一,上述程序主要是基础 研究的一般程序。关于技术研究的程序将在以后 另行论述;第二,即使在基

5、础研究中,情况也相 当复杂,很难用这个框架概括无遗。6第十章 科研选题方法任何科学研究开始于选题,即确定研究什么 课题。选题对于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选 题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一 介绍。 一、科学选题的重要性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可以这样几方面来认识。首先,选题是科研过程中带有关键性的第一 步。7其次,科研选题对于科研成果的获取以及对 推动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一)在科学史上,象牛顿、爱因斯坦以及 前面介绍的华生、克里克等人这样一些著名的科 学家,之所以取得科学中的重大成果,与他们正 确的选题分不开的。从反面来讲,如果选题不正 确,那必然影响科学成果的获取,即便伟大的科 学

6、家也会一事无成。8(二)选择课题不仅对获得科研成果关系极 大,而且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三)选题的过程对是对科研人员思维能力 的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考练。9。 二、课题的来源与分类科研选题很重要。要选好课题,又必须了解 研究课题的来源。总体上讲课题都来源于实践, 具体讲:第一是社会生产实践;第二是观察实验 中提出的问题;第三是各门学科的相互作用中的 问题(学科的高度综合与高度分化必然带来许多 问题);第四是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必然提出很 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课题的来源是非常广 泛的。应该注意这些方面可以提出许许多多问题 ,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要把

7、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依据或者说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0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一)需要性原则所谓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研究课题必须着 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包括生产发展的需要,国 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为需要等等。有些文章 和教材在讲选题时,关于实践需要方面,只讲生 产实践的需要。这是片面的。当然,其中最基本 的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一定要重视经济效益,从 选题开始,就得注意技术评价和经济效果的分析 。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反映了社会实践的需 要。就我国现实生活来说,选题必须着眼于“四 化”建设的需要。 11前面提到,有些课题来自学科本身所产生的一些 问

8、题。所以有必要研究这类课题,正是着眼于科 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二)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定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的理 论根据。实际上,也就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按 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这一原则,就保证了科研的 方向、路线正确无误,课题研究就有成功的希望 。怎样贯彻选题的科学性原则呢?1、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的确立,一般应为事 实根据,部分学科(如纯数学)的理论研究课题 的确立,虽然不一定要有直接的事实根据,但应 有科学理论根据。相反,如果所选课题既无事实 根据并且又无理论前提,那么这种课题的结果是 徒劳与失败。 12例如,企图证明“神灵”的存在,或者证明 巫医治病的科学根据。关于永动机的课题关于生命方程

9、的问题2、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确立,必须有科学 理论根据。13(三)创造性原则这条原则就是讲科研课题要有创造性,它应 是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并预 期可能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成 果。创造性原则之所以是科学研究中的一条基础 原则,因为科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没有探索性、创造性,就称不上科研。选题的 创造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的价值。评审学位论文, 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在科学 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因此科研人员 应重视创造性原则。14怎样选择学术价值大,有创造性的课题呢? 科学家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方 面:1、要到科学发展的前沿

10、阵地去选题。2、要到原有理论和新实验事实尖锐矛盾的 地方选课题。3、要到科学知识的空白区选题。15(四)现实可能性原则所谓现实可能性原则,是指选题时必须考虑 课题有可能预期完成的主、客观条件,要从实际 具备和经努力可得的条件定题。选题的现实可能 性原则,也可以称选题的可行性原则。选题时, 不仅应注意完成课题的可能性,而且应重视现实 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原则是选题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任何时候,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总受一定条件的限 制。科研既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探索 性、创造性活动,它也受一定条件下限制。恩格 斯提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 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

11、 什么程度。”现实可能性原则,体现了科研的条 件性。 16选题时,研究人员必须考虑完成该课题的必备条 件,如不具备课题或是无法进行,或中途下马, 或会长期出不了成果。要避开那些虽有意义,但 条件尚不成熟、耗费精力却长期不见效的“硬骨 头”课题。怎样贯彻选题的现实可能性原则呢?第一,选题应该注意从现实的主观条件出发主观条件,是指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如基 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水平)、技术水平、研 究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阅 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个人兴趣、对 课题研究途径的认识等。17第二,选题应注意从现实的客观条件出发客观条件,主要是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 料)、设备、

12、物资、经费、时间、协作条件、导 师特长、相关学科的发展程度等。 第三,要扬长克短,创造条件我们是唯物论者,强调选题必须从现实的主 、客观条件出发;又是辩证法者,认为主、客观 条件可变的,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 和创造根有利条件,发迹不利条件。选题不仅要 考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而且要考 虑扬长克短、创造条件、尽力而行。 18第一节 观察方法 一、什么是观察?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 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观察可分为科学观察与非科学观察。科学观 察是和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和任务相联系,所以 科学观察在于它目的的特殊性。(为理论建立提 供材料;用以证明理论、

13、假说的正确性;用以反 驳理论、假说的错误性。)这正是与非科学观察 的重要区别。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观察分为量的 观察和质的观察。第十一章 观察与实验方法19根据观察的形式,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二、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科学观察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应力求全面地 、如实地反映观察对象的情况,以供进一步的研 究。如果不做到全面而可靠的收集科学事实,科 学观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如何使科学观察能够全面而可靠的收集科学 事实呢?根据科学家们的经验教训,可归纳为这 样几个方面:20第一,要做到客观性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呢?为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就应忌带主观性。不要有先 入之见;不能择其所好。在很多

14、情况下应重复观察,以 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第二,观察要做到系统性第三,要做到精确性第四,要做到典型性 三、观察方法的作用与局性1、作用:观察是科学认识的一个重要源泉。观察方法也是检验科学理论和假说的真理性的标准21观察方法一是可以证明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观察方法还可以推翻错误的理论和修改发展科学 理论。2、局限性在看到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的时候 ,还应该看到它的局限性。22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什么是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 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 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 方法。 23从实验的定义可以知道1、实验的结构:实验者,进行

15、实验的手段 (包括工具、仪器、实验装置);实验对象。2、实验与观察的联系与区别从相联系上来看:观察和实验的直接目的都 是为了获取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的材料,从而达 到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目的。因而它们都是有目的 、有计划的认识自然的活动。可以认为观察是实 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而同时又高于观 察。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观察和实验往往是紧密 结合在一起的。观察依赖于实验,实验也离不开 观察,二者有着相结合的整体化趋势。当然严格 说来没有不观察的实验,却有不实验的观察。 24从区别来看:(1)单独的观察是在自然条 件下进行的,而实验方法是在人的控制和广预下 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法可以纯化和简化自然过程

16、更便于研究。同时由于实验是一种人为的物质过 程,它可以观察到自然界不能发生的物质过程和 无法进行观察的物质过程。25(2)观察往往不能证明客观必然性,而实验则能 证明客观必然性。如古代人观察到某种植物能治某种病,但仅 仅只能得到这点感性认识而现代科学实验,则能 证明能够治病的必然原因。实验与观察的区别之点,也正是实验方法的 特点。实验方法的分类 2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方法的种类也越 来越多,因而提出了实验方法分类的问题。人们 一般把实验分为二大类:一大类就是直接实验(即在直接对研究对象 进行实验)在直接实验中根据量和质的关系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 和结构分析实验。27根据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又可以分为析因 实验,对照实验(这两类实验又称为探索性实验) 。按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来分,还包括判决性 实验。也称为检验性实验。对某一理论、假说的检验。对争论两方观点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