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1733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走近宋代OK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60(9601279) 1279) 考纲明细考纲明细1、宋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宋代的经济3、宋明理学4、宋代科技成就:5、宋代的文学艺术。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近三年高考文综试卷对宋的考察情况:多以选择题出现,考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加强、科举制;城市、商业的发展;宋明 理学。材料题主要围绕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三、宋代的思想文化政治掌握宋加强专专制主义义中央集权权的措施及影响 。 经 济农业经济政策?租佃关系普及、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 瓷都?商业城市?货币?对外贸易思想文化(1)思想:理学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观点 、影响); (2)文化: 科技成就:三大发明; 文学艺术:宋四家(书法)、文人山

2、水画与 风俗画、宋词(代表人物及作品)、南戏。 世俗文化:娱乐场所的出现及文学艺术的平 民化趋向。政治措施:中央:二府三司制,分 割相权,加强皇权。地方:收精兵、削实 权、制钱谷,基本解决 地方割据问题,加强中 央集权。但留下积贫积 弱的隐患。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农业:不抑兼并,租佃关系日益普 及。 手工业:景德镇为瓷都。 商业:城市繁荣,政府管理放松, 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夜市、晓市 和早市。海外贸易繁荣,出现大量的 沿海港口城市。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纸 币“交子”。 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特征: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 移完成。思想: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学哲学化思辨 化。科

3、技:三大发明领先并影响了世界。文艺:宋词风俗画反映市民生活的多彩。特征:科技文化繁荣发展。名人印象中国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历史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赵宋之世也。”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孙中山先生说:“宋朝是民生史观”。 中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 往的朝代是宋朝!”我眼中的宋朝宋哲学的王朝艺术的王朝积贫积弱的王朝科学的王朝开 放 的 王 朝繁盛的王朝文学的王朝矫枉过正留后患矫枉过正留后患文化昌盛属雅宋文化昌盛属雅宋繁荣开放重心移繁荣开放重心移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真题演练和典型试 题巩固宋的重点主干知识。(2009浙江高考)14.右图

4、是一副残缺的中 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011天津文综卷2)宋人诗云:“东家打 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 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 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材料: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人们惊喜 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 。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 代化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 也有学者认为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 代 吴铮强宋朝国运真相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举例说明“ 宋代是

5、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4分)并简 析宋代并没有因创新而强大的原因。(6分) 文化创新: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的发明和运用;沈括和梦溪笔谈。思想方面,理学的兴盛。文学方面,宋词的创立和繁荣。艺术方面,人文山水画的繁荣和风俗画的 出现。(4分,考生任答四点具体表现即可,其 它事例只要符合历史也可。) 原因:政治:封建专制巩固,缺乏制度创新;政治 改革导致“三冗”局面;重文轻武思想盛行;统治者的优柔寡断和政治的腐败;周边环境恶化,长期战争消耗国力。经济:小农经济的阻碍,土地兼并和两级分 化严重导致社会矛盾重重等。(6分,小农经济 的阻碍必答,其它任答两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 就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