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272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化学讲座(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考备考策略张恒信一、中考常考的化学反应有哪些?二、这些化学反应怎么考的?三、全方位认识这些热点化学反应热点1. MnO2 2H2O2=2H2O+O22012年3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 g,过氧化氢溶液 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20所示的实验。请 计算:2008年38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 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 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 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 系如图20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

2、量分数。 2011年35.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 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 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 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 等。2010年3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 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B为单 质, .。 BAC2009年31. 请回答: (1)甲起的是 作用;热点2.中和反应n酸只涉及盐酸和硫酸,碱只涉及氢氧化钠和氢 氧化钙2012年30.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 变了一个魔术一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 象如图13所示。2011年7、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 物质相互混合过程

3、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 中可能答图4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2010年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 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 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2010年35【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 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 pH的方法: 。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 。2009年30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 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 13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 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4、g时,所得溶液中的 溶质为 (写化学式) 2008年8图3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 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归纳: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H2SO4=CaSO4+2H2O热点2归纳n指示剂指示中和反应的进程(酚酞)n中和反应中混合液溶液的PH的变化图像(由图像的 变化确定谁往水里面加入)n中和反应生成物的理解(产物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 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 )n预测:n判定中和反应的进行不仅可以用指示剂、PH试纸, 当酸或碱过量时,还可以用酸碱的其他性质检验n中和反应可以用微观模型表达式表示 反应类型、

5、现象、应用、探究、微粒变化热点3.Na2CO3+2HCl=2NaCl+CO2+H2OCaCO3+2HCl=CaCl2+CO2+H2O2012年35.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 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 还可能是 2011年35. 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 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0年31.FBACD+HE图13+G+F+C2010年36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 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称取该样品 11 g,加入到盛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 烧杯

6、中的溶液质量为56.6 g。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009年36.组别药品实验现 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 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块状石灰石和稀硫 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碳酸钠粉末和稀盐 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组药品 ,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008年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 的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008年14.2008年37.【拓展探究】(1)氢氧化镁、碳酸钙、 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这些物质

7、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二是 。 (2)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 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2012年28.(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 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10年30.(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 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 热点4:CO2的吸收和检验2008年31.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热点4. CO2 + 2NaOH = Na2CO3+ H2O CO2 + Ca(OH)2 = CaCO3+ H2O2011年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D.CO2 + Ca(OH)2 = CaCO

8、3+ H2O2010年3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B 为单质,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 材料。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BACD+HE图13+G+F+C热点5.二氧化碳的检验石蕊试液 CO2+H2O=H2CO32011年14. A.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 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2009年36.(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 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 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008年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 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 色石蕊溶液变红

9、,所以CO2是酸热点6.铁(Zn)和酸的反应n2012年35.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 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 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 了实验2,n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 到 n2011年31. 3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 图14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为金属氧化物, E、F为金属单质,且F为紫红色,化学反应和的基本 反应类型相同。 Fe+H2SO4=FeSO4+H2Fe+CuSO42010年35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 序的实验,用到的药

10、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 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 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 察到的现象是 。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 的依据是:2009年37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 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 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 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2008年6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 弱的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2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热点7.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nFe+CuSO4=FeSO4+CunCu+2AgNO3=Cu(NO3)2+2Ag两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探究和推断热点8:炼铁的原理:3CO+Fe2O3=2Fe+3CO2 常出现在推断或填空中热点9:水的电解n2012年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2011年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 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 实验结果如图13所示。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 组成。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2

1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 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 子组成中 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 水的化学式为H2O。 (3)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0年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 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0时间/s生成气体质量t12H2O2g2008年28图13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 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 和气体b。 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a为 ; (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热点10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012年1

13、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012年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011年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 是( ) 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010年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 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0时间/s氧气质量 g2010年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 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0时间/s氧气质量 g0时间/s氧气质量 g2010年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 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0时间/s氧气质量 g2008年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 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联系方式:张恒信: qq:984235458化学教师交流群:群名称:九年级化学研讨群号:206571387群的宗旨:思考教学 研究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