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9224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贞观之治 与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 过程中功业超过李建成和 李元吉,但身为次子,不 能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 亦知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 ,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 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 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权 的斗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 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 帝,是为唐太宗。 含义: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 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 、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 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 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 建时代较为著名的“治世”。贞观 四年,唐太宗遣李靖平定厥, 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

2、威胁 ;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 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 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 (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 。唐太宗对厥降众及依附于突 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 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 汗”。原因:唐太宗引隋之 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 策,纠正前朝之弊端, 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 ,大臣要廉洁奉公,政 府要轻徭薄赋。唐太宗 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 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 ,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 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 要因素。政绩: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 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 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

3、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 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便于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 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 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 ,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 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 容之一。十五年 以江夏王李道 宗送文成公主 和亲于吐蕃的 赞普松赞干布 ,发展了 汉和藏两族间 的经济文化交 流。总结唐太宗的一生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 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 ,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 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 还有奢侈现象的明显增加。在贞观 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开始修造宫殿, 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 一年又修翠微宫。 不过,系数一生,唐太宗毕竟是个 名君,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过度奢侈 糜烂的错误。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 了自己的一生。 后来唐太宗也自己检讨:“初不纳 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