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48580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中医养生与冬季保健主讲人主讲人: : 史永亮史永亮引引 言言n n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n n健康是人类的最大的财富;健康是人类的最大的财富;n n健康是最大的本钱;健康是最大的本钱;n n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与进步,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与进步, 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 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 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 n n中医养生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中医养生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

2、人 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 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 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一、中医养生的概念一、中医养生的概念n n养:养: 护养、保养、调养;护养、保养、调养;n n生:生: 生命、生存、生长;生命、生存、生长;n n养生:养生:保养生命,养护生命保养生命,养护生命n n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 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 和养生方法,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和

3、养生方法,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 ,以以 推迟衰老推迟衰老, ,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 法的综合。法的综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认为中医认为n n养生的实质养生的实质 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形体不蔽,精神不散。n n养生的核心养生的核心 调和阴阳,平衡阴阳调和阴阳,平衡阴阳n n养生的原则养生的原则 协调脏腑、保阳益阴;协调脏腑、保阳益阴;畅通经络、调和气血;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清静养神、节欲保精;清静养神、节欲保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调息养气、持之以恒。n n养生的途径养生的途径 n n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

4、起居、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避虚邪而安正气。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平衡阴阳n n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的活力。二是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整以纠正其偏差。n n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贯彻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n n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调情志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

5、中强调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畅通经络、调和气血畅通经络、调和气血n n素问素问调经论说: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 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n n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内外相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 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 代谢旺盛。阴阳协

6、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代谢旺盛。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 充、气足、神旺,所以身体健康而不病充、气足、神旺,所以身体健康而不病n n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 是用动作达到所谓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行以达郁动行以达郁”的锻炼目的的锻炼目的 清静养神,节欲保精清静养神,节欲保精n n 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养神之道贵在一个。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静”字,使人字,使人 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 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

7、所逐。主张专心致志,保持精神静谧所逐。主张专心致志,保持精神静谧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 ,避免,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n n要想使身体健康无病,保持旺盛的要想使身体健康无病,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生命力,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 “精精”。精足,则人之生源充足,生源精足,则人之生源充足,生源 足则防老抗衰有术。千金要方中指足则防老抗衰有术。千金要方中指 出: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 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

8、身危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 ”。告戒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告戒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 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 ,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调息养气,持之以恒调息养气,持之以恒n n保养元气:顺四时、慎起居、调情志保养元气:顺四时、慎起居、调情志n n调畅气机:多以调息为主调畅气机:多以调息为主n n养生保健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养生保健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 的进行调摄,才能达到目的:的进行调摄,才能达到目的:n n养生贯穿一生养生贯穿一生n n练功贵在精专练功贵在精专n n养生重在

9、生活化养生重在生活化 综合调养综合调养n n综合调养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脏腑、综合调养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脏腑、 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需注意: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需注意:n n1 1养宜适度养宜适度 养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按照养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按照 生命活动的规律,做到合其常度,恰到好处生命活动的规律,做到合其常度,恰到好处。n n2 2养勿过偏养勿过偏 主张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主张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 结合、形神共养,从机体全身着眼进行调养,不结合、形神共养,从机体全身着眼进行调养,不 可失之过偏,用之太偏就忽略了其他方面。可失之过偏,用之太偏就忽略了

10、其他方面。n n3 3审因施养审因施养 强调养宜有针对性,要根据实际强调养宜有针对性,要根据实际 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因人、因时、因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因人、因时、因地 不同而分别施养,不可一概而论。不同而分别施养,不可一概而论。二、中医养生的内容二、中医养生的内容n n情志养生情志养生n n心理养生心理养生n n饮食养生饮食养生n n起居养生起居养生n n运动养生运动养生(一)情志养生(一)情志养生n n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 ,亦称,亦称“七情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 与五脏有着密切的

11、关系。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n n内经有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喜伤心 ,恐胜喜,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忧伤肺, 喜胜忧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等理论。此观点 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 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n n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 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 百病丛生、早衰,甚至

12、短寿的后果。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n n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 调养心神的方法调养心神的方法n n清静养神:清静养神:少私寡欲,凝神剑思、抑目静耳,少私寡欲,凝神剑思、抑目静耳,重视道德修养。重视道德修养。n n开朗乐观:开朗乐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n n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平衡: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增强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增强 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身心健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身心健康。 调节异常情志的方法调节异常情志的方

13、法n n1. 1. 节制法节制法 戒怒戒怒 宠辱不惊宠辱不惊n n2. 2. 宣泄法宣泄法 倾诉倾诉 记日记记日记 高歌高歌 痛哭痛哭n n3. 3. 转移法转移法 增加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增加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 精神寄托,怡养心志,舒畅情怀。如音乐欣赏精神寄托,怡养心志,舒畅情怀。如音乐欣赏 ,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及外出旅游,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及外出旅游 等等n n4. 4. 情志相胜情志相胜 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 胜怒,怒胜思胜怒,怒胜思(二)心理养生(二)心理养生n n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

14、保持良好 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 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n n专家预计: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心理养生将成为将成为2121世纪的健世纪的健 康主题。康主题。n n善良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n n宽容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n n乐观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n n淡泊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三)饮食养生(三)饮食养生n n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主要物质。动的主要物质。n n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

15、养物质都来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 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有关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有关 。n n合理科学的饮食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 生的重要内容。生的重要内容。饮食养生的原则饮食养生的原则n n1. 1. 全面膳食全面膳食 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物合理搭配n n2. 2. 饮食有节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n n3. 3. 因人择食因人择食 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择食物n n4. 4. 因时择食因时择食 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

16、择食物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饮食养生的特点饮食养生的特点可概括为四点:可概括为四点: n n一、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n n二、二、 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n n三、三、 先食疗、后药饵:先食疗、后药饵: n n四、四、 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 夜食反多损的原则。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n n癌症本身为消耗性疾病,再加上手术癌症本身为消耗性疾病,再加上手术 大伤元气,放化疗引起患者食欲不振、大伤元气,放化疗引起患者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影响营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影响营 养的吸收利用,造成患者饿体质下降,养的吸收利用,造成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