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8579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技术的现状、发展动向(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压控制技术的现状 及展望山 东 大 学 机械工程学院报告人:刘延俊 教授一、国内液压技术现状 (1)整个行业现状 近年来,虽然液压技术外于与其他传动和控制技 术的竞争中,但还是呈现比较高的发展速度。我 国液压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有一定生产能力 和技术水平、初具规模的生产科研体系。目前全 国约有近400 家企业,有些大学(浙大、哈工大 、华南理工大)设有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每个 工科类高校都将液压控制技术作为必修课,还有 国家级液压元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及国家重点 实验室。我国液压工业已可为工程机械、农业机 械、塑机、冶金、矿山、石油化工、铁路、船舶 、轻工机械等提供比较齐全的产品,目前,液

2、压 元件产品约有1000个品种,近10000个规格。液压 产品占GDP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1、农业机械 2、工程机械 3、机床 4、塑机 5、汽车 6、冶金设备 7、石油化工 8、其他 图1 国产液压产品销售去向 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产品水平有一定提高 ,生产出一些具有世界水平的产品,另外,在CAD 和CAT 技术、污染控制、故障诊断、机电一体化 、海水及高水基溶液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的应 用等方面也取得可喜成果,不少已应用于生产。 我国液压工业重视同国外企业进行有效的经济和 技术合作,近年来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很多液压元 件和液压系统等制造技术,为提高产品水平和生 产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

3、已和美国、日本、 德国共同建立了某些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将推动 我国液压工业的发展。(2)液压产品构成比分析 近年来,由于主机产品发展的需要,产品品种构 成有所变化: A、柱塞泵构成比有增长趋势,齿轮泵变化不大, 而叶片泵则下降了。 B、柱塞马达构成比有增长趋势。 C、阀门、通用三类阀门占总产量的比例有减少趋 势,叠加阀、插装阀、比例阀、多路阀等所占比 例将显著增加,电磁换向阀产量和销售额占的比 重最大。 D、由于重视液压系统污染控制,过滤器销售额有 显著增长。二、液压控制技术的历史回顾 现代液压控制技术是在古老的水压传动技术的基 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Pascal 原理是P

4、ascal 在17 世纪发现的。第一个 将这一原理用于手工业生产的英国人 Jeseph.Brama (17491814) 研制了水压机。 19 世纪后半叶,W.G.Arm2strong 研制了以水为 介质的液压机械和元件,主要用于船舶锚机和起 重机上。由于纯水存在粘度低、润滑性能差和易 造成元件腐蚀等缺点,同时也由于电机和电驱动 的发展,使液压技术停滞不前。 20 世纪初叶,Janny研制成功以油液为介 质的轴向柱塞机械(1905年)。Hele Shaw 和Hans Thoma 先后研制成功以油液为介 质的径向柱塞机械(19101922),标志着 液压技术发展到油压技术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5、间,尤其20世纪6070 年代,液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日臻完善 ,并进入到稳定成熟的发展时期。可以预见 ,除液压元件大型化、高压、微型化及计算 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 融为一体外,液压技术难以形成重大突破。 伴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液压控制元件发生 了革命性的变化。最初大都采用直动式机械 机构,直到20世纪30年代Vickers发明了先 导式压力控制阀以及稍后电磁阀和电液换向 滑阀问世,先导控制形式趋于多样化。1950 年Moog研制成功采用微小信号功率的电液伺 服阀,1970年前后信号功率介于开关控制和 伺服控制之间的比例阀问世。此后,伴随微 电子集成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进步,

6、机电 液一体化控制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 以电液先导控制为技术特征的液压控制技术 趋于成熟。 在主级结构上,早期采用水介质是液压控制 元件大多选择锥阀结构。20世纪油压控制发 展后圆柱滑阀结构成为主流。1970年前后三 大类板式连接液压阀分别统一到标准的安装 连接尺寸(行走机械中多路阀为例外)。与 此同时,基于 “液压阻力回路系统学(液 阻理论)”和DIN24342安装连接尺寸的二通 插装阀以及用于行走机械的螺纹插装阀问世 并得到 解决并快速发展,使得滑阀结构和板阀结构受到 冲击和挤压。图2表达了液压阀的构成格局,反映 了滑阀式结构趋于被座阀式结构挤压和侵入的状 况。 图2 液压控制元件结构

7、和连接形式的发展历程注:21世纪板式连接将受到两头挤压和冲击较大规格一端被二 通插装阀向下挤压,较小规格一端则被螺纹插装阀向上挤压三 者重合部分特别是规格NG25以下多种形式将面临优胜劣汰, 部分板式阀将日显产品寿命告终,而插装阀的优势将进一步彰 显。 先导式换向阀的发展 钻孔式阀体 图3 先导式换向阀的历程 Rexroth公司电液换向阀40年发展演变的情况 图4 电液换向阀和二通插装阀的过流能力 在连接形式上,从管式连接到板式“安装面”连接, 发展到叠加式组合化和插式“安装孔”集成化连接。 在功能复合方面,液压阀从单一功能的单立元件 发展到多功能复合集成,尤其是行走机械上负载 感应和功率协调

8、控制做到了高度的集成化复合控 制。三、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形势 (一)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是为了达到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有 效地活用能源和低噪声的目的。水本身固有的清 洁性和阻燃性,满足现代社会对工程提出的环境 保护和安全要求,这也是近几年来水压传动技术 重新被人们青睐的根本原因液压传动技术经历了 从水压到油压的发展阶段,目前又在向水压传动 方向进展。加之新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技术的进 步,基本克服了初始水压传动存在的易腐蚀、泄 露、效率低等缺点,使现代液压进入了现代水压 传动的研究和应用阶段。 现代水压传动技术的研究始于美国。1967 年美国 的Vickers公司的J.R. Ryan发表了高压

9、海水泵工 程材料的研究报告。首开现代水压传动技术研究 之先河。1991年,美国研制成功水压冲击钻和圆 盘锯,组成水下作业工具系统、交付海军水下工 程队使用。南非也是从事水压传动研究较早的国 家,70 年代后期开始研制水压凿岩机,1990年研 制成乳化液凿岩机,稍后又研制平持式纯水凿岩 机,性能显著优于气动凿岩机,且成本低。80年 代初期,美国、英国、芬兰、丹麦、日本、德国 等国家一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纯 水液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国内纯水液压元件的压力等级已达到14 21MPa中高水平,流量规格从几十升到上千升, 并有纯水比例方向阀和伺服阀问世。在西方工业 发达

10、的国家,纯水液压传动已在食品加工业、焊 接机器人、轧钢生产线上等得到应用,并有向工 程机械、通用机械扩展的趋势。国内开展水压传 动技术的研究较早的是华中理工大学。自1983年 以来,华中理工大学主要从事高水基液压液及元 件和系统的研究工作。1996年完成海水液压泵实 验研究。近来,浙江大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 财力,从事纯水液压技术的研究工作。总之,这 方面的研究工作仍局限于高等学校,缺乏大型企 业的参与。 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是对外 层空间和海洋的利用能力。目前和将来,国 家实力的较量不仅在天上,而且在海洋, 开发和利用公海海底矿产资源日益引起国际 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美国、俄

11、罗斯、日 本、法国和中国都在进行海底资源的调查和 开采研究工作大洋金属结构开采采用液体提 升采矿法,有自动集矿机,扬矿(提升) 子系 统、监控子系统、采矿船和运输支持子系统 五大部分组成。其中集矿机和提升泵等关键 设备都涉及到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 “八五”期间,我国在深海采矿基础理论和原 理性实验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要进行工业 开采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逐一解决。“九 五”期间,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专家对大洋开 采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其中深水液 压系统和元件是难题之一。“十五”期间,我 国在深海 探测方面使用液压控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环球科考 。 可以预见,最

12、适于大洋采矿的液压系统和元 件应当以海水为介质。大洋采矿设备要求在 70MPa压力下工作,如何将水压传动技术 用于大洋采矿工程,应当作为液压界的重大 课题,进行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可以 预见,这一课题必将是液压技术的前沿课题 ,山东大学与山东山大液压气动公司在这一 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二)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 实现机电一体化 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品电液伺服早 在20 世纪50年代末就早已出现,而今天电液比例 阀已在大部分领域取代了电液伺服阀,此外高频 响比例阀控制泵变量机构的电子油泵、带总线控 制的电磁阀和带传感器的伺服油缸、油马达以及 由它们组成的液压系统应用广泛。实现机电一

13、体 化可以提高工作可靠性,实现液压系统柔性化、 智能化,改变液压系统效率低、漏油、维修性差 等缺点,充分发挥液压传动出力大、惯性小、响 应快等优点,其主要发展动向如下 : (1) 电液伺服比例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扩大。液压 系统由过去的电气液压通断系统和开环比例控制 系统转向闭环比例伺服系统。为适应上述发展, 压力、流量、位置、温度、速度、加速度等传感 器应实现标准化。计算机接口也应实现统一和兼 容。 (2) 发展和计算机直接接口的电流为5mA以下的电 磁阀,以及用于脉宽调制系统的高频电磁阀(小于 3ms)等。 (3) 液压系统的流量、压力、温度、油的污染等 数值将实现自动测量和诊断。 (4) 计

14、算机仿真标准化,特别对高精度、“高级 ”系统更有此要求。 (5) 由电子直接控制元件将得到广泛采用,如电 子直接控制液压泵,只要改变电子控制器的程序 ,即可实现液压泵的各种调节方式,实现合理分 配功率,自动保持最佳状态,实现软起动等功能 。 (6) 提高液压元件性能,适应机电一体化需求。 液压元件应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方面做大量 工作。下一个目标要发展内藏式传感器和带有计 算机、自我管理机能(故障诊断、故障排除) 性能 的智能化液压元件。 (7) 借助现场总线(field buses),实现高水平的 信息系统,从而简化液压系统的使用、调节、诊 断和维护。(三)液压系统的高压和高速化 在传递功

15、率一定时,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越高则 所需流量越小,相应的元件体积及管道通径也减 小。泵和马达的转速增高,同样流量时,泵和马 达的排量就减小,泵和马达的体积重量亦减小。 高压高速化可以增加能量的传输密度,降低传动 系统的重量功率比,这是液压技术一直追求的目 标,液压系统的压力等级和泵、马达的转速,代 表着液压技术的发展水平。以泵和马达为例,在 50年代,压力为8MPa,转速为1450r/min,重量功 率比为3kg/kW;60年代,压力达到17.5MPa,转速 为1450r/min,重量功率比为1.3kg/kW,80年代, 压力提高到35MPa,转速为25003000r/min,重 量功率比降为

16、0.5kg/kW, 到90年代,压力已呈超过35MPa的趋势,一 些闭式系统甚至达到47MPa,转速达到 3150r/min,重量功率比降低到0.3kg/kW。 过去的40-50年中,液压技术在高压、高速 化上取得巨大成果,使得液压技术在与其它 传动和控制技术的激烈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 能力。虽然,为进一步提高压力和转速,缩 小重量功率比的难度越来越大,付出的代价 也越来越大,但这方面的努力是不会停止的 。(四)液压控制方法的发展 液压控制方法从最初的开关控制、高速开关控制 发展到现在的比例或伺服控制与计算机、传感器 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模式。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 PID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模糊神经元网络控制 1、PID控制 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 它将系统误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 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 对象进行控制。由于它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