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2711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 代 文 学陈代主要作家大都经历了梁陈两个朝代,并且大都在梁代就开始了创作活动,所以,陈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梁代文学的道路继续发展的。由梁入陈的徐陵、阴铿、张正见、江总,和由梁流寓北朝的庾信、王褒等人,虽处于异域,但时代相同,他们共同构成了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在陈代,尤其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宫廷文学集团中,宫体文学仍然很盛行。陈代宫体诗比梁代更加艳丽,语言更加绮丽,描写更为直露,却缺乏真正的生命热情。陈后主、徐陵的诗风的确与萧纲、萧绎、徐摛一脉相 承,陈时诗风比梁后期更为浮艳,当然写作宫体诗的 多是以陈后主为中心的宫廷文人,如陈后主的玉树 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2、。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泊秦淮 (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代诗歌的代表性的诗人,除了陈后主外,有徐陵、 阴铿、江总等人。徐陵(507-583),字孝穆,年轻时与父亲徐摛一起出 入于萧纲门下,是宫体文学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专 收艳体诗的玉台新咏就是他奉萧纲之命编成的。 他与庾信并称为“徐庾”,而所谓“徐庾体”,有时被当 作宫体的代名词。除了宫体诗外,他还有几首乐府题 的边塞诗。阴铿(生卒年不详),与何逊齐名,并称“阴何”, 从杜甫的“苦学阴何颇用心”,到陆时雍所谓“阴何气 韵相邻而风华自布”(古

3、诗镜),宋明清几代的 诗人和诗论家都将阴、何作为初唐沈、宋的先声。 黄伯思称阴铿“乃沈、宋近体之椎轮”(东观余论 ),许学夷说阴铿“五言声尽入律”(诗源辩体 )。清陈祚明对他的诗歌成就更是赞美有加:“阴 子坚诗声调既亮,无齐、梁晦涩之习,而琢句抽思 ,务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 极妍,不肯直率。此种情思,更能运以亮笔,一洗 玉台之陋,顿开沈、宋之风”(采菽堂古诗选 )。 阴铿身当宫体诗风靡之时能独异时流,很少写那种铺锦 叠绣的诗歌,声调婉啭而浏亮,风格流丽而清新。有些 阴诗在句型上多为八句或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两 联或三联基本上为偶句,平仄也大体上合律,如:大江一浩荡,离悲

4、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晚出新亭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 纶。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yn)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以上也是阴铿的一首名作,诗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是远去的帆影,和江边萧瑟的秋色,诗人送别不及, 孑然一身,怅惘若失,真可说是一幅清空淡远的图画 。大抵阴铿诗写景成分较何逊更多,画面感更强,而 语言的雕琢痕迹较浅,有一种清灵的感觉。可惜传世 的作品很少。北 朝 文 学 西晋灭亡后(316),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 晋。在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

5、(304-439 )的130多年,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 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时期。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东晋,自立为帝,国号宋。自 此之后,南方相继经历了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统称 “南朝”。历史上所说的“南北朝”始于宋武帝代晋建宋(420), 终于隋文帝杨坚平陈统一全国(589)。“北朝”包括北 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文学由于历史、社会和地理的原因,呈现出与南 方文学某些不同的特色,隋书文学传序曾比较 过南北文学的不同风格:暨乎永明、天监之际,太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 ,文雅尤盛。彼此好尚,雅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河溯词义贞刚,

6、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 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 咏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十六国和北魏初期没有留下像样的文学作品,到北魏 中后期才产生了像温子升(495547)这样较著名的作家,北齐时又有邢邵和魏收,他们三人后世合称为 “北地三才”。 温子升、邢邵和魏收属北朝诗人中的“土著”,而庾信 、王褒则是北朝诗人中的“移民”。南北诗风的融合在 “土著”诗人那儿表现为对南朝诗歌的倾心模仿,在北 朝“移民”诗人那里表现为塞北自然环境、社会氛围及民俗风情对他们诗情诗境和诗风的深刻影响。庾信的 诗文便是南北融合的结晶,这位早年的“南朝才子”, 晚年的“北朝羁臣”,他特有的才华与阅历使

7、他能集南 北之长,因而也只有他的成就可“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正值梁“五十年中江表无事”之际(哀江南赋),其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书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徐陵和庾信并为东宫抄撰学士,庾家父子与徐家父子一同出入宫庭,诗风又都香艳绮丽,所以人们将他们的文学风格并称为“徐庾体”。侯景作乱台城陷落后,庾信逃往江陵,后奉梁元帝萧绎之命出使西魏,在长安期间正值西魏灭梁,被迫滞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义城县侯,人称“庾开府”。他的文学创作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现存不多,由于生活圈子的狭窄

8、,其诗歌题材不外乎光景留连和声色歌舞,不可能表现比较广阔的生活内容,又由于文学侍从的身份,其诗多为奉和应制之作,很难抒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他的诗歌不可能摆脱“宫体诗”的影响。 假如没有惨遭“侯景之乱”和“江陵之覆”,假如终处朝廷且致身通 显,庾信终其一生也许只是一个辞章绮艳的文学侍从。待遭受了 国破家亡的巨痛,经历了关塞流离的孤哀,忍受了身事敌国的屈 辱,他的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惨痛颠沛的人生和羁留关塞 的阅历玉成了他,使他的文学创作较之前期有了质的突破,这倒 应验了赵翼“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苍桑句便工”的断语。杜甫说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北史庾信传

9、也说“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乡关之思”的主要内容是亡国之恨与羁旅之愁,具体表现为对亡 国的震撼与痛惜,对故国的深深怀恋,对人生忧患的沉重喟叹, 对身事敌国的自责与忏悔这些构成了他后期作品的鲜明主题 。哀江南赋序中“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二句,同样 可以移来概括他后期的诗歌主要的情感内容。这主要表现在拟 咏怀二十七首中。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拟咏怀之七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寄王琳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

10、南向飞。重别周尚书庾信之外,由南入北的文人最著名要数王褒(514?576?),褒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梁武帝时曾为太子舍人、秘书丞,梁元帝时官至尚书左仆射。西魏破江陵后他被拘送长安,历仕西魏、北周两朝,受到两朝统治者的厚遇,北周的许多诏册都由他起草,官至太子少保、少司空。 王褒在梁时,作有七言燕歌行,萧绎及诸文士 增曾唱和,但所有作品中,仍以王褒之作最佳。王褒还有多首边塞诗。如渡河北是王褒诗中最 著名的一篇: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柔婉、细腻、清丽,北朝民歌雄强、粗犷、质朴,这种不同的 艺术

11、特征即使“不识字人”也“听”得出来,而这种不同风格的形成则根植 于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南朝民歌主要包括吴声歌曲和西曲两类,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吴声歌曲共326首,西曲共142首,另清商曲 辞中还有神弦歌共11曲18首。吴歌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江苏省南 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因这一带习称为吴地,产生于此的民间歌曲也就 称为吴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 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 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西曲产生于 江汉流域,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西曲歌于荆 (今湖

12、北江陵)、郢(今湖北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今 河南邓州市)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因其俗而谓之西曲 云。”荆、郢、樊等地为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中心,因而称产生于此的 民间歌曲为西曲。吴歌、西曲不同于汉乐府民歌采自穷乡僻壤,它们的 发源地是经济文化发达的都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散体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章,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骈文的 兴盛。语言的骈俪现象在我国最古老的典籍里就有了。比如 左传: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国语:兽恶其网,民怨其上。战国策:弗知而言为不智; 知而不言为不忠。诗经: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文之为德也大矣

13、,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犠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

14、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 ,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 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 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 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 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 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 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 耳目矣。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

15、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 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骈文的修辞形态及其文化意蕴:1、对仗体现出我们民族安稳平和心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 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概括。普通中国人都知道“和为 贵”这句话,它恰恰典型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 理结构,即强调平衡、安稳、和谐。2、声韵骈文声韵主要表现在三点:(一)平仄对应关系, 即要求出句节奏停顿位置上字与对句相

16、应位置上的 字,要平仄相对。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二)粘接每一联出句最末一字与下上一联对句最末一字要 平仄相同。如:物华天宝(仄),龙光射牛斗之墟(平);人杰地灵(平),徐孺下陈蕃之榻(仄)。(三)押韵骈文并不都押韵,应用文字多不押韵,而抒情描 写文字则多押韵。骈文押韵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或 规则。比较自由、随意。3、用典用典可以扩充文章的内在容量。4、藻饰色彩、形态、数量、摹状、铺排,表现了尚美的心态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 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 、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 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 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 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