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094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初中课标解读与内容分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版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学课标解读与教学内容分析上海市静安教育学院任升录2012.7.12主要内容一、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 修订了什么? 二、为什么要做这些修订? 三、第三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有哪些? 四、如何把握第三学段内容的 学习要求?一、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 修订了什么?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作了修订重新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双基” 发展为“四基”,提出了“四基”目标 梳理了10个核心概念 体例与结构的变化 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调整一是删除了一些条目 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 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 对照第一次修订本删除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

2、 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了解有效数字 的概念”,“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 图形与几何领域删除了关于梯形、等腰梯形的 相关要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对雪 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关于镜 面对称的要求,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等内容。 统计与概率领域删除了会计算极差、会画频数 折线图等内容。增加的内容 必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知道a的含义 (这里a表示有理数),最简二次 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进行 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一次式与 二次式相乘),能用一元二次方 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

3、有实 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会利用 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 表达式。图形与几何领域增加的内容包括: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 、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了解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 行;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 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并证 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 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 圆的关系;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 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 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 六边形。统计与概率领域增加的内容 包括: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 复杂的数据;理解平均数的 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 。综合与实践: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 基本保持了数学

4、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 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同时提出 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 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 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 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 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增加的选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能解简单的三元一 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与系数的关系,知道给定不共 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 函数。图形与几何领域:了解相似三角形 判定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 径定理,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等。二、为什么要做这些修订?各地实验进展不

5、均衡10年课改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成 果 实验教材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课 标本来的内容 教师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国际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也发生了 变化 各地实验工作的进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思想观念、措施保障、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课程资源等方面还需要加快对评价制度、评价观念、评价技术的改革实验区发生的变化摘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4.2.18: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情况介绍对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教师认为百分比百分比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于1989年3 月出版了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 (简称“NCTM标准”),意在促进数学教 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

6、生能够适应 21世纪生存的需要。1991年数学教学专 业标准,1995年学校数学教育的评估 标准。200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 NCTM)出版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 准 。2010年6月,美国全国州长协会最 佳实践中心和各州教育长官委员会公布了 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的定稿。其主 体是数学过程标准和数学内容标准。 三、第三学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有哪些?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1有理数; 2实数 3代数式; 4整式与分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 (三)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反比例函数; 4二次函数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性质 :1点、线、面、 角; 2相交线与平行线;3三角形 ;

7、4四边形; 5圆; 6尺规作图 ; 7定义、命题、定理 (二)图形的变化 : 1图形的轴对称 ; 2图形的旋转; 3图形的平移;4图形的相似; 5图形的投影 (三)图形与坐标: 1坐标与图形位 置; 2坐标与图形运动三、统计与概率 (一)抽样与数据分析 :九条具体要求 (二)事件的概率 : 1能通过列表、 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 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 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参 看例73,例74)。2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可以用 频率来估计概率。四、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 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四、如何把握第三学段内容的 学习要求

8、?如何把握“数与代数” 部分的学习要求 ?如何把握“图形与几何” 部分的学习要 求?如何把握“综合与实践” 部分的学习要 求?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 部分的学习要 求?如何把握“数与代数” 部分的学习要求?1、关于“数”的教与学 2、方程问题的处理 3、函数如何把握“图形与几何” 部分的学习要求?1、平面几何三个阶段的把握 2、关于论证要求的把握 3、关于几何作图、几何计算要求的把握 4、关于几何能力的把握 5、关于图形的变化的把握如何把握“综合与实践” 部分的学习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 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

9、 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 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 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 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 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重在实践、重在综合 综合与实践的设计思路与做法1、关于“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2、关于“综合与实践”的内容。 3、关于“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4、关于“综合与实践” 的安排与评价。5、综合与实践举例钟面上的学问苏科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活动、课内活动、课后活动 。在课前活动中,设置了学具准备、知识准备、活 动准备三个活动; 课内活动,从课本要求出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

10、问题 链,以活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设置目标导向,让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去尝试,去思考,进行分析 、估测,再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类比、 建模、求解; 课后活动着眼于活动评价,以写数学小论文、填写活 动评价表,让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提炼收获。整 个活动过程,凸显思维的发展,回归数学的本源,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 学思想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验解决 问题的策略,充分体现了“高度注意、高度思维、 高度情感”的课堂策略。 “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 综合与实践在第三学段里面,更加突 出的、或者要做的,它并不是要给一 个知识点作为载体,它提倡的是用解 决问题作为

11、载体,所以它的核心的东 西是要有问题 。综合与实践四个主要的关健词:问题 、综合、活动、过程 。例77 看图说故事。(课标实例)如图,设计两个不同问题情境,使情境中出现的一对变量,满足图示的函数关系。结合图象,讲出这对变量的变化过程的实际意义。28学校组织学生秋游,上午学生乘旅游专 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到达旅 游景点,下午乘同一专车沿原路返回 学校,下面的图象表示了该汽车距离 学校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小明骑车九点离开家,十五点回家,下 面的图象表示他离家的时间与距离的 关系。小明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 家多远?11:00到12:00小明骑了多少千米?小明从最远处返回,直到回到家

12、,共用了 多长时间?小明共停歇了多长时间?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小明骑车的情 况吗?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呼吸急促、脉搏 加速的状况,停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则会 慢慢恢复。下图表示了一个人在50米跑 之后脉搏的变化情况:由上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与你的同学交流。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 部分的学习要求?1、初中统计概率学习的三阶段与两学段初中统计概率学习的三阶段初中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内容分两学 段展开:七年级在第二学段渗透数据 处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等可能事 件的含义;能识、画条形图和折线图 的基础上,会用扇形图进行数据整理和 表示有关统计量。八、九年级初步形成概率意识;掌握 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概念 ,会求这些统计量,并能用于解决简 单的统计问题;理解频数、频率的意 义,能画频数直方图,并能用于解释 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计算器求有关 统计量。 2、注意把握“统计与概率”的具体目标统计方面。概率方面 。欢迎您继续听讲下篇: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评析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