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25791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钟书和傅雷的 “化境”和“神似 ”翻译标准钱钟书的化境论1傅雷的神似论2神似论和化境论的比较3我们的观点4Contents 钱钟书“化境论的起源钱先生的“化”,是从说文解字的一段训诂文 字中引申出来的。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化”,译也。从 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化,读若 言为。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 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诱”,“ 译”、“诱”、“媒”、“讹”、“化”这些一脉通连, 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 意” ,把翻译能起的作用(“诱”) 、难以避免的毛病(“讹 ”) ,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化”) ,仿

2、佛一一透视出来了。 钱钟书“化境”论的内容钱先生的“化”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翻译时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 的痕迹,如果译文显得生硬牵强,那就得“化”它 一化了。二、是化的时候不能任意地化,也就是说,虽然“躯 壳换了一个”,还得“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精 神姿致依然故我”。显然,这里的“风味”“姿致 ”不是指意,而指形式、风格与神 韵 。 钱钟书“化境”论的核心“化”,翻译的理想境界“化境”的核心是“ 化”。第一,“化”可认作是“背出分训”,是一种得失兼备、得意 忘言的量变过程,是没有改变原作“质”的渐化过程。 第二,“ 化”“信”。郑海凌尝言:“求美的翻译概念, 生发于以信

3、为本的翻译传统,渐渐游离于主流之外,正 在形成一股引人瞩目的诗学潮流。而钱钟书先生的化境 说则在这种诗学潮流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钱钟书“化境”论的内涵钱钟书“化境”译论的真正内涵 一是“无痕”,二是“存味”一、“无痕”,既要有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又要不拘泥于原文 ,是另一种语言的相应而完美的表述,即“原作的投胎转 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二、“存味”,钱钟书把原作视为一个充满内在生命、浑然不 分的有机整体,毫无穿凿痕迹的化在译文的语言框架内, 从而将传统译论推向了新的高度,达到了翻译艺术的极致 。对钱钟书“化境”论的实践性的批判“化”是翻译“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是 “文学翻

4、译的最高理想”,“彻 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 理想”。例子1钱钟书提到:“莎士比亚剧中英王坐地上 而叹古来君主鲜善终”,英语原文是“For Gods sake let us sit upon the ground / And tell sad stories of the death of kings” 尽管此处没有按字面翻译,而是用释意( paraphrase)的方式,却同样将统治者自叹难 得善终的失意、无助又无奈的复杂心绪展现得 淋漓尽致。 例子2钱钟书将“Marriage or waving comes or goes by destiny”译作:“婚嫁有命” 钱钟书选 用了“婚嫁

5、”,代替原文中的“marriage”和 “waving”,内容不增不减,可谓贴切;英语中 相应地用“come”和“go”区以别焉,倘若照字 面直译而不作变通,不仅繁琐不堪,而且与汉语习 惯表达相去甚远,钱钟书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 例子3I would have broken mine eyestrings, cracked them but/To look upon him, till the diminution/Of space had pointed him sharp as my needle;/Nay, followed him till had melted from/ The s

6、mallness of gnat to air, and then/Have turnd my eyes and wept. 极目送之,注视不忍释,虽眼中筋络迸裂无所惜;行人渐 远浸小,纤若针矣,微弱蠛蠓矣,消失于空蒙矣,已矣!回眸 而啜其泣矣! 有道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我们不仅感喟莎士比亚观 察得细致入微,对挥泪惜别场景的描摹、对生离死别人物的心 理刻画拿捏得恰到好处;更深深地为钱钟书译笔的鬼斧神工所 折服,译文读来,十分不忍,感伤的氛围顿时笼罩住读者心头 。 钱钟书的“化境说”建立在其英汉翻译的丰富实践基 础之上,他本人在翻译实践上的巨大成就,不仅在 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化境说”是“文学

7、翻译的最高理想 ”,同时也为其实践性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结论虽然说“化”是翻译“所向往的最高境界”,是 “文学 翻译的最高理想”,“彻底和全部的化”是 “不可 实现的理想”。 但是, 钱钟书也曾说过: “把作品从一 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 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 上入于化境。” 这说明, 译文只要能做到行文自然又不失原文风味,便 可达乎“化境”。理论指导实践傅雷的“神似”说的提出背景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 首先,应是建立在他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上的。傅 雷具和谐之美文艺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与善的 和谐统一、内在与外在的平衡

8、发展、内容与形式完美结 合的追求上。 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在绘画方面傅雷十 分强调神似,他在绘画领域里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的艺 术主张贯通在翻译领域,如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 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从而使他 的翻译达到了艺术化的效果,这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 提出的美术背景的确证。”神似“说的提出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傅雷根据自己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多次指出 中西思维方式、美学情趣方面的异同,强调翻译决不可按字面硬搬, 提出了中西语言上的 10 大不同点 : 1.两国文字词类的不同2.句法构造 的不同, 3.文法与习惯 的不同,4. 修辞格律 的不同,5. 俗语

9、 的不同,6.反映 民族思维方式 的不同,7. 感觉深浅 的不同, 8.观点角度 的不同, 9.社会背景 的不同, 10.表现方法 的不同”等。 ”神似“说的提出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 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 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理想的译文仿佛是 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那样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 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 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主张翻译必须保存原 作的精神和美感特征,做到“ 神形兼备” 、 传神 达意。傅雷的“神似”说的定义“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神似”与“形似” 的和谐统一。“神似”包括两个层面的意

10、思: 其一是指追求传达出原作字里行间的涵义和意趣; 其二是指追求透出贯穿原作的神韵和风格。而他所谓的“形似”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 原文的形式,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法构造、文法和修辞 格律等。傅雷的“神似”说的实例1:老实人的译文:Pangloss enseignait la metaphysico-thelologo-cosmolo-nigologie.ll prouvait admirablement quil ny a point deffect sans cvause,. 邦葛罗斯教的是一种包罗玄学、神学、宇宙 学的学问。他很巧妙的证明天下事有果必有因“La mtaphys

11、ico-thologo-cosmolo-nigologie”译成 是“一种包罗的学问”,精彩极了。特别是那个冠词 “la”译成“一种”,如稍加玩味,便能悟出它的妙处。 可惜“nigologie”没译出。这个词在词典中找不到,要 凭想象。法语中“nigaud”意为“傻瓜”,“logie”是 表示“学”的后缀,合在一起,即成“nigologie”(“ 傻瓜学”)。伏尔泰运用文字进行讽刺的本领由此可见一 斑。再说,玄学、神学、宇宙学,都是些令人敬畏的学问 ,现在却与傻瓜学为伍,真叫人啼笑皆非了。所以傅雷所 添加的“包罗”二字,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实例2“LE PERE GORIOT”译成“高老头”,

12、译得多好,这是 意译。至今未曾听说过有人对此有非议,主张一定要直译 成“高里奥爸爸”才心满意足的。何况,高老头的形象决 不是一个什么姓高的中国老汉,他在读者眼里始终是一个 法国19世纪落魄的面粉商。 “以意为主”,用字遣词一定要顺理成章,照顾左邻右舍。请看傅 译两例:A cette nouvelle,il (Zadig)tomba sans conscience;sa douleur le mit au bord du tombeau一听这消息,查弟格当场 昏倒,痛苦得死去活来。 Etes-vous sujet a cette cruelle maladie?Elle me met quelq

13、uefois au bord du tombeau,.“这种痛苦的病,你可是常 发的?”“有时候几乎把我命都送掉;”(伏尔泰:查弟格 )Mettre qqn. au bord du tombeau直译为“将某人置于坟墓 的边缘”。上面两句直译便是:“他的痛苦将其置于坟墓的边缘” ,“它有时候将我置于坟墓的边缘”。在规范化汉语中,这样的句 子读起来不通顺,会使译文欧化;原文流畅、自然的风格会荡然无 存。傅雷并不拘泥于个别字眼,这里将同一词组还作了不同的译法 ,所以他的译笔文从字顺,前后衔接得天衣无缝。实例3神似论和化境论的比较“神似”主要是指以傅雷为代表的“神似说”。 学人在承认“神似”与“化境”大同的同时,也 谈到了其间的承继和发展。比如,钱先生“化境”论虽与傅雷“神似”说一 脉相承,却把后者推上了更高的高度。“化境”论比“神似”论在要求和难度上更深一 层。以“化境”解释文学翻译活动的心理本质, 较“ 神似” 更加具体贴切, 涵盖也更加广大。我们的观点我们赞成化境论和神似论。翻译时不能过 于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 ,而要精读熟 读原文,把握好原文的意义、风格。翻译 不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中西文化的 差异导致中西思维方式的很大不同,翻译 最好保留原作的精神和美感特征,努力做 到“ 神形兼备” 、 传神达意 。From: GROUP 2 1120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