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5213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应激的成因与对策中南大学精卫所 刘铁桥基本概念(1)1. 什么是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 有两层意思 其一是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 其二是与生理卫生(健康)相对而言的 心理健康 保持五官端庄、耳聪目明、四肢健全及五脏 六腑不出问题生理健康 保持思维清晰、情绪稳定、判断正确及行为 意志得体心理健康基本概念(2)2. 心理健康的标准 WHO关于健康的标准,我们将心理健康 概括为三个方面: 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知(能客观、科学、准确的估计自己) 自爱、自重、自尊(才能自强、自立) 认识自我、阅纳自我,进而有效的调整自我。 视为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基本概念(2) 良好的社会功能 生存能力 学

2、习、工作能力(能力与天赋有关,但可以 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利于心身健 康)基本概念(2) 良好的应付方式 压抑(忍) 倾诉 发泄 升华 物质滥用 自我惩罚 超脱 消遣娱乐基本概念(3)3. 科学认识健康 健康不是绝对的: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谱 ,多数人处于谱中的某一点 心理健康是动态的、变化的,人人都有提高 的必要 心理问题不是道德问题需要受挫与动机冲突(1)人类有生理或(物质)需要与心理(精神)需要,人类生理与精 神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使其满足方式日益提高,生理或/和精神 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引起精神紧张、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 需要的分类与分层 生理需要: 是个体生

3、存所必需的,包括空气、水、食物、睡眠、性 等。 安全需要: 防御是动物与人类普遍的本能,是基本的需要之一。生 活在缺乏起码的安全保障的环境中的人和动物,其食欲、性欲都会受 到明显的抑制。 社交与爱的需要:个体不能脱离社会,人类需要有所交流,有所归属 ,有所凝聚。有父母爱、朋友爱和性爱的需要。 获得社会公认与尊重、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这类纯社会性的、高 级的需求是以上述的一些较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为前提。“饱 食终日而无所事事者”和“食不饱腹、衣不蔽体却执着追求高级精神需 要者”毕竟是一少部分。 马斯洛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与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受挫与动机

4、冲突(2) 人类有获得新的生理与精神需要的欲求,这是推动人 类去从事某种有目标的活动的内部刺激,即行为的动 机。 动机: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 部动力。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但动 机的实现还要受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个人利 益与集体利益、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条件等的冲突常 导致动机冲突或受挫。 动机冲突常见形式: 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都需要,但只能择其一。 双避式冲突:一个事件出现了两种有害的后果,个体都不需要 ,但又必选其一,如严重的婆媳不和,个体在妻子与母亲之间 就处于这一境地。 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有利有害,趋向与回避动机同时存在, 如贪污。 双重避式冲突

5、:两个目标各有利弊,都产生趋向与回避动机。 如毕业分配的考虑。压力(应激)致病机制 刺激反应模式(适度刺激有益健康) 过度刺激异常反应 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应激改变基因表达 内分泌功能失调(多种激素分泌紊乱) 免疫功能异常个体对心理应激源的认知与 评估影响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因素 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强度、个 体的身体功能状况 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认知则受个 体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知识条件与既往经历 、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的主要 表现 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普通声光刺激 易致惊跳反应。 注意力:分散而难于集中,易出差错。 思维: 单一刻板,

6、轻率决定,或思维杂乱,无头绪。 情感活动:不稳、易激惹、易哭泣,或表情茫然,或 激情发作、嚎啕大哭,或焦虑不安、慌张恐惧,亦可 出现悲观抑郁或欣喜若狂。 行为动作: 坐立不安、震颤、小动作多,或刻板、转 换动作。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 意频繁,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月经不调,头昏头 痛,倦怠乏力,慢性躯体疼痛等。 烟、酒、镇静剂的用量增加。常见的心理应激源 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个体,不可避免的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life events),而这些 生活事件常常是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根源 即应激源。 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学校与工作场 所中的人际关系与就业压力

7、常是应激源的主要 发生地。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 地震、交通事故、种族歧视等以及个人的某种 特殊遭遇,如身体的先天或后天缺陷,某些遗 传病、精神病、难治性疾病,被虐待、遗弃、 强暴等则是应激源的另一重要来源 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1) 工作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工作能提供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支持 工作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行为,对人的心理和 人格的稳定和成熟起到积极的作用。 追求“成就感”是人类行为极其重要的动机之一。而 工作正好是人们满足成就欲望的无可替代的途径。 作为社会化的人,“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生理上和 心理上的一种共同追求。工作是人们最合适的自我 实现的途径和方式。

8、工作还可以帮助人们排解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忧愁 。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2) 从健康的角度正确对待工作 工作者应把工作的性质、特点与自己的有关条件( 包括知识水平、智力水平、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 分析后,才能对自己和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一个合理 的定位。 把工作作为调适心理的良药。有了工作,就获得了 一种安全感、成就感、自尊心和荣誉感。 稳定的工作取向。稳定的工作取向常常是成功者的 重要特征之一,有道是:“专注于一事,必有所成” 。 注意劳逸结合,将闲暇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3)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在职业生涯中有可能遇到 多种多样的烦恼和压力。如果

9、一个人的各种需要、 动机、欲求、愿望和向往遇到了障碍和受到了干扰 ,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即心理压力。 人们都有着形形色色的需求和欲望,并为达到自己 的预期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工作。但有时由于本人能 力所限,或是客观条件不成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 成功,就会引起人的情绪波动,长此以往,即处于 一种情绪压抑、挫败或失落感之中。 当有多方面的愿望、价值、机遇必须做出选择时, 内心的冲突就会引起焦虑不安情绪。如果日常生活 和工作中,有较多的挫折、威胁和冲突,就会使人 们的内心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之下,不利于心理健康 。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4)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与上司相处之道 讲究礼仪、尊重为先:维护领导

10、的威信,不管私交 多么好,在公共场合也要注意 脚踏实地、克尽职守:理解上司意图,出了错,不 推卸责任,更不要在公众面前说“是你要我这样做的 啊!” 勇于创新、追求业绩:一般来讲领导喜欢员工有开 拓创新意识 善于交流、顾全大局:注意态度的一致性与感情的 真实性。交流时要注意设身处地、角色互换。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5) 融洽同事关系 融洽的同事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如果处理不好 同事关系,则有可能严重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别人,相互沟通。必须把倾听别 人和了解别人放在第一,把自己被倾听和了解的需 要摆在第二。 尊重他人的成绩,在享受成果奖励和荣誉上皆大欢 喜。 在工作中,要善于

11、了解别人,从别人的立场(角度 )看待问题。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6) 换工作、工种 如何较好较快地度过适应期 注意心态的调整,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最初的 期望值不可太高、虚荣心不能太强,不要因小失大 。 对于“遭贬”者,也不要自暴自弃,更不能听天由命 ,消极对待。 新的工作岗位,带来了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人际关 系。处理好新的工作人际关系。 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争取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7) 竞争 竞争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理防御机制遭遇到的最大的 心理冲击。人类职业生活中到处可看到有形或无形的 竞争。对于新的社会形势下的从业人员来说,竞争既 是一次挑战,也可成为一次机遇。

12、 竞争的技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竞争态度 认识到竞争是普遍现象,无可逃避。 2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往往是决定成败的 关键。良好的竞技状态,可以使人思路开阔,接受力强,提升 工作效率,便于实力的发挥。 3培养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是成功地参与竞争 、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4回避不必要的竞争 竞争不只是“竞力”,而且是“竞智”。有些 竞争只是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又容易使人产生不信任感, 就应该尽量避免。工作(职业)与精神卫生(8) 下岗: 1重新审视自己,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 、特长和能够利用社会资源,结合自己过去导致下 岗的个人

13、原因,选择合适的工作范围。 2城市下岗者应调整自己城里人的心态,以积极的 态度选择再就业。 3下岗者及其家庭都应注意下岗人员的精神心理状 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自己 对下岗及相关问题的态度。 4及时就医,不回避,不讳言自己的心理疾患。家庭与精神卫生(1) 恋爱、婚姻问题(最常见) 恋爱: 离婚与单亲家庭问题:最大的伤害是无辜的 孩子 婚外情: “穷生贼胆、富生淫心” 再婚:生活需要全面再适应 家庭(夫妻)暴力 夫妻性生活家庭与精神卫生(2) 改善夫妻关系、提高婚姻质量的一些策略 注意以下几点,有利于改善夫妻关系、提高婚 姻质量。 从恋爱时选择对象做起: 要考虑双方的家庭背景、

14、 外貌长相、性格特点、工作性质、文化水平等,比 较客观,这实际上已预先排除了婚姻现实中的一些 矛盾。一般情况,性格相近的夫妻,兴趣相投,婚 姻质量要高些。“有无家庭责任感”也非常重要 注重夫妻感情交流与沟通: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增添生活的情趣和新鲜感 拓宽心理容量:夫妻间未必要事事认真,应学会原 谅和宽容对方。适当的空间。 妥善处理婚姻冲突 家庭与精神卫生(3) 孩子教养 与孩子之间的不良关系是父母心因性疾病和 情绪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是无法回避。孩 子的分娩、生长、入学、就业等每一细微的 过程,无不倾尽了家长的心血,孩子在给家 庭带来不少欢乐的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不

15、 少的痛苦和烦恼。 学会延迟满足家庭与精神卫生(4) 家庭不幸事件 从不幸中恢复的过程:从不幸的打击中振作起来,是 一个很痛苦、艰难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一般要 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 震惊和麻木阶段:不幸发生的710天里,觉得震惊 ,无所适从 2. 否认和逃避阶段:震惊和麻木过后,竭力否认已经 发生的事实 3. 接受事实和痛苦阶段:接受事实是从打击中振作起 来最重要的一步。 4. 自我调整和重新振作阶段:当你开始不再纠缠“为什 么不幸发生在我身上”而开始想“怎样才能战胜不幸成为 更好的人”的时候,你已开始适应失去亲人或爱人的生 活。家庭与精神卫生(5) 如果在这四个阶段中出现下述任何一项,说明你有必 要去看医生: 1自杀观念或行为:心情悲伤、无助失落的时候想到自杀是很 常见的,但是如果你时刻不停地想,并且想到了某种具体的自杀 方法和自杀地点,那是很危险的,你应该立刻去看医生。 2不能履行基本生活需要: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不愿与 亲戚朋友接触,没有食欲,睡眠很差,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 3滥饮滥食或不饮不食:你在很长时间内需要镇静药物或安眠 药才能入眠,借酒消愁或吸毒、吸食摇头丸。有的人吃得很多, 导致体重增加;另外一些人则完全没有食欲,体重下降。 4持续地处于悲痛反应之中:如果你在几个星期都很忧郁、沮 丧、闷闷不乐,什么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