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4279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的感情与认知最新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消费者的意识、感觉与知 觉 案例分析:星巴克咖啡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 店开业。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 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 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 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 星巴克企业”。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 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 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 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目前,星巴克是一个 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 重视顾客体验 ”第一节 消费者的意识一.消费者的意识 1.意识的概念 意识指人的神经系统

2、对自己身心状态 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变化的知觉和认 识. 意识分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 2.意识的水平 无意识: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 的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 前意识:保持在人脑中平时未觉知而在需要 时可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态.潜意识:指蕴涵在意识层之下的欲望、 情 绪等经验被控制或压抑而未被个体觉知 的意识状态. 边意识: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物所获得的模 糊不清的意识. 半意识: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况下所得 到的意识.二.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构成 1.消费者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2.消费者的个性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 消费者的注意与注意与

3、感觉一、注意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注意伴随 一切心理活动应停止。 2、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和有意后注意。 二者区别:目的性、疲劳性、制约性。 3、注意与企业营销活动刺激物因素:运用无意注意:强度、对比、变化、新异 刺激。 运用两种注意交替使用的规律。 个体因素:需要、动机、个性等 情境因素 4、注意的特性 选择性 集中性 表现性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的转移性二、感觉 1、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分类 (1)感觉系统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 (2)根据感受物来源及感受器所处位置 外部感觉:

4、五大感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来自外部环境的感觉信息: 如在收音机里听到一首歌曲,假若收音机的歌 曲能勾起某个年轻人对第一次跳舞的回忆,使 他回忆起跟他约会女孩,记起了一起走过的点 点滴滴,这种外部感觉信息就能引发内部情感 体验。这种被再次忆起的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 被称为“历史性意象”,而“幻想性意象”则 是对感觉信息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想象性体验 的反应结果。这些反应是享乐主义消费( hedonic consump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觉刺激与感情反应产品、包装、品牌、广告、商面及店内陈列展示等的设计,都必 须重视觉因素的处理。 色彩在完成视觉刺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

5、同的色彩将激发 不同的感情反应。 形状、光线、空间、结构、大小、人员等也都是重要的影响视觉 因素:如建筑对审美情感的激发等。返回嗅觉刺激与感情反应嗅觉刺激的作用:如气味可使人的情绪激动,也可使情绪缓和;可勾起 人们的回忆,也可缓解人们的压力。 人们对嗅觉刺激的反应往往与早期的经历有关:如对婴儿粉型香味的喜 爱。 人们对某些气味(香味)的喜爱本身就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如香水市场 、家用香料市场(百花香盒、空气清新剂、带香味的抽屉衬里、香包、 香味蜡烛等)。 营销含义 在某些情况下,将产品定位于香料市场可能是可行的: 香味刺激可以用来作为实现产品位或促进销售的手段:如杂志定位 ;咖啡香味与新书气息混

6、合在一起是令人愉快的;面包房的香味可 以起到刺激食欲和提醒购买的作用。 返回听觉刺激与感情反应 听觉刺激的作用:如雷鸣声可能会使人产生一 种身处大自然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一 首歌可能会使人再现过去某种永远无法忘怀的 幸福时光。 人们对某些听觉刺激的喜爱本身也造就了一个 巨大的市场:如音乐唱片市场、乐队演出市场 、音响设备市场、“音乐贺卡”和“录音贺卡”市场 等,甚至长途电话市场也不无受到它的影响。 返回触觉刺激与感情反应触觉刺激的作用 可以用来促进产品的销售。如宾馆和超市的实验。 触觉信息可以形成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购买布料、服装、家具等产品,消费者往往通过触觉信 息来判断它的质量和档次。

7、 织物像丝一般的光滑感觉,将被解释为高档、豪华。 斜纹棉布的质感,一般会被解释为结实耐用。 轻柔精致的织物具有女性的象征意义,因此粗糙一般为男 士所欣赏、光滑为女士所追求。 返回味觉刺激与感情反应味觉刺激的作用:可以帮助消费者形成对某些产品的感觉。 “品尝促销”的作用:形成感觉和评价;通过经验建立产品知识。返回3、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受性的产生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域限:衡量感受性的指标。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刺激强度的能 力。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阈限: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 异量。 差别感受性 :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

8、量的能力 。 韦伯定律: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恩斯特韦伯发 现人们感觉的差别域限与原始刺激强度成正向 变化。即原始刺激越强,则引起察觉所需的刺 激变化越大(韦伯定律)。 如等离子彩电的降价,宝马降价2%,晨报降价2%。 但韦伯定律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工作:10元价格降低到 9.99元(2)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适应与对比。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因其它感觉器官受 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4、感觉与企业营销活动 (1)提高营业员素质,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第 一印象。 (2)精选商品包装颜色,给消费者以良好的感 觉刺激。 (3)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增强视听效果。 (4)给消

9、费者提供良好的适宜刺激。 (5)利用感觉激发消费者的良好情绪体验。外部 环境因素消费者 内在因素市场营销 因素消费者 行为思考题2:结合下图分析消费者感情因素的研究 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性 返回第三节 消费者知觉一、知觉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过程图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相对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大小恒 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4)知觉的理解性 (5)统觉:知觉的内容和性质不仅与客体 有关,而且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 依赖于个人的知识经验、情绪及个体的 一般倾向,这种依赖性称为统觉。三、

10、知觉与商品销售过程 1、利用知觉的特性扩大商品销售 2、利用一系列手段减少知觉风险 功能风险、物质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心 理风险、时间风险。 3、潜意识诱导(阈下知觉)潜意识知觉潜意识营销 4、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解释、选择性记忆消费者的感觉(续) 阈下知觉与阈下广告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 觉。 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介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 信息,如在电影中快速闪现某产品的信息。其设想是,消 费者虽然没有意识到广告的出现,但能够受到广告信息的 影响。 最早产生这一想法的是美国的一家电影院老板,此人名 叫詹姆斯维克瑞(James Vicary)。20世纪5

11、0年代末, 他在放影电影时在银幕上打出“喝可口可乐,吃爆玉米花 ”的字样,由于这些文字只是一闪而过,观众根本就没有 察觉到。但是,他声称此举使电影院中可口可乐的销售 提高了17%,爆米花的销售提高了58%。 但后来的研究并没有支持这一声明。 同时有人警告,试图使用阈下广告控制消费者可能是十分 危险的。 使用阈下广告的风险 巴塞尔和古德斯坦(Barthol、Goldstein, 1959)在一篇评论中指出,“喝可口可乐”的 信息,如果以阈下刺激的形式出现,就可能被 读作“喝百事可乐”,或是喝“可可”,甚或 是“安全驾驶”。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消 费者是安全的,由于“我们不完全的神经系统 、偏见

12、、注意力不集中、不可剥夺的完全误解 的权利、错误的解释以及会忽视我们看不清的 东西,使我们得到了强有力的保护。” 针对不同信息搜寻行为的营销 策略消极地搜寻信息 积极地搜寻信息使用重复的广告 经常改变信息内容使用电视 使用印刷媒体重点在于价格促销 重点在于广告强调店内营销刺激 强调进入商店前的营销思考题1: 消费者研究人员有权调查消费者的无意识 吗?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还是搜集 购买动机深层知识的另一途径? 思考题2: 许多研究表明我们的感觉捕捉能力会随 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试思考厂商如何应 用绝对域限来吸引老年人的注意思考题3: 假定你是某位厂商的顾问,他想为一种新 的条形巧克力设计包装,目的是打进已 饱和的市场。你会就颜色、象征意义及 图案设计等包装因素提供什么建议呢? 并给出建议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