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8422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890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890页
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890页
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890页
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890页
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8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8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感受文化语境的迥异探索语言文化的奥妙领略原汁原味的语言艺术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Date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第一章 文化趋同与语言翻译第一节 文化趋同与翻译的使命第二节 文化趋同与语言的融合第三节 文化趋同与语言的翻译 第二章 东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第一节 英汉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第二节 英汉思维差异与语言翻译Date2第三章 专名文化与翻译(一)人名的翻译第节 英汉人名的文化心态比较第二节 英汉人名姓氏的来源与命名习俗第三节 英汉人名及字、号的翻译方法第四节 文学作品中人物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第四章 专名文化与翻译(二)-书名影视片名的翻 译第一节 文学著作名的翻译第二节 影视片名的翻译D

2、ate3第六章 色彩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第一节 基本颜色词的语义比较第二节 颜色词的引申义比较(一)颜色与民族心理第三节 颜色词的引申义比较(二)颜色的社会属性第五章 称谓语的语义比较与翻译第一节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第二节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第三节 社交语境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Date4第七章 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第一节 成语的翻译第二节 歇后语的翻译第三节 谚语的翻译第四节 粗俗俚语的翻译 第八章 委婉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第一节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第二节 委婉语的语义特征与翻译Date5第九章 数字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第一节 东西方数字的文化观比较第二节 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修辞功能

3、第三节 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第十章 动植物的文化涵义与翻译第一节 英汉动物文化喻义的比较第二节 英汉植物文化喻义的比较 第十一章 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第一节 英汉典故的比较第二节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的文化涵义第三节 圣经典故的文化内涵第四节 英汉典故的翻译方法Date6第十二章 商贸文化与翻译第一节 出口商标的文化意蕴与翻译第二节 进口商标的文化意蕴与翻译第三节 汉语广告的语言特点与翻译第四节 英语广告的修辞特点与翻译第五节 商务英语委婉表达法与翻译第十三章 翻译的可译性限度第一节 语音语法的可译性限度第二节 修辞形式的可译性限度第三节 民族文化的可译性限度Date7第一章 文化趋同与

4、语言翻译在人类跨入新千年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国际经济、政 治、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国 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推动着各民 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加速了不同文化的 融合与趋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趋同 必然会直接反映在语言的融合趋势上;与此同时语 言的融合变化也必然反映和记录着文化趋同的演变 过程。语言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沟通交 流、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趋同的过程中起着不 可或缺的作用,语际间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 重要课题。 Date8第一节 文化趋同与翻译的使命何谓文化?英语中culture一

5、词源于拉丁文 cultura,其最早的基本意义是“耕作,种植;作物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化, culture一词的外延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据 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 物中,关于文化的定义边160种之多。文化的蕴 涵极为丰富,尽管一直为多种学科所关注,但其内 涵和外延却一直不很明确,各国学者由于视角不 同,对其界说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可谓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类学者认为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Date9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文化学者则认为文 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度和 深度还会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同国家、 民族之

6、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 翻译活动。“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不少进展都 是源于外来知识的冲击,令社会、文化和知 识系统产生巨大的变化,终于使整个文化系 统面貌一新。由于知识的传递主要依赖语言 为工具,外来的知识明显地牵涉到外语,所 以翻译一直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我 们甚至可以说,世界上各主要文化系统的发 展都和翻译活动脱离不了关系。”Date10十四至十六世纪发生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 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 上翻译的高峰时期,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 、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到古代、 近代和当代的一切主要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 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采用

7、民众的语言,翻译出 版了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 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花费了十七年 时间翻译出版了(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 成为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翻译史上一部不朽的文学 译著;在英国,翻译的名著更是不胜枚举,查普 曼15981616年翻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Date11、弗洛里奥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都是 英语文学中一批优秀的译作,而1611年钦定本( 圣经)的翻译出版标志着英国翻译活动的累累硕 果。这些翻译著作的出版,集中宣扬了人文主义 的思想,批判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以神为本的 宗教神学观,摆脱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推 翻以经院哲学为基础的封

8、建权威,无疑都起了广 泛的舆论作用,同时对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学、 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华民族 有着源远流长的翻译历史,曾出现过汉、唐的佛 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五四”以前的 西学翻译和“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与文学翻译Date12四次高潮,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视野的开阔 、科技的进步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西学 翻译的代表人物“严复”将西方资产阶级的经 典经济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学说、科学方法 论、实证哲学,一齐介绍到中国,使得近代 西学东渐从此获得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内容和 形式,”“严复(天演论)讲的优胜劣 败,物竞天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们 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

9、淘汰。这个很简单的 道理,鼓动了我们上一辈的知识分子,如梁启 超等,发扬民族意识,探索强国之道,从而引 起了中国的维新运动。”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 但他的翻译著作风行海内,影响深广,成为中国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作品,是唤醒民众自强不 息、救亡图存的号召书。Date13今天,中华民族跻身于政治多极化、社会多元 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生存在知识创新、信息 爆炸的新时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 代化强国的艰巨而豪迈的任务,神州大地正经历 着第五次翻译高潮,而这一次翻译高潮在规模、 内容、质量上,都是前四次翻译高潮所无法比拟 的。考察世界范围和我国的翻译实践活动不难得 出结论:翻译是文化

10、交流的桥梁、思想启蒙的先 导、科技进步的中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不 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Date14第二节 文化趋同与语言的融合语言反映文化,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 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趋 同必然首先反映在语言的融合趋势上,语言的 融合又必然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次上。通 过译介新词术语,介绍和传播异族文化;通过 这些新词术语的长期而广泛的流行与使用,逐 渐融入本族语言的词汇中,从而成为本族主流 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宗教文化的传播就离不开宗教术 语的译介,新词术语与宗教文化如影之随形, 须臾不离。早在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一个Date15高峰时期,即从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11、过程中 ,翻译家们在采用归化译法的同时,就大量采 用异化移植的方法,引入了许多反映印度佛教 文化的词语,如“浮屠”(古时对和尚的称呼) 、“菩萨”(指修行达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 佛的人)、“金刚”(指佛的侍卫力士) 、“观 世音”(指佛教的一种菩萨,也称“观音菩萨” ,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 、“弥勒佛 ”(佛寺中袒胸露腹,满面笑容之佛像) 等。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同时,也传入了佛教术 语,这些外来佛教词语,历经千载,广为流传 ,家喻户晓,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汇 ,佛教文化也逐渐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中。Date16从上世纪中叶到现在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 用坚船利炮打开日关锁国”

12、的大门,随后中国先 进的有识之士远涉重洋,去救国救民的真理,特 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西文日趋频繁, 通过文学作品和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渠道,大量 文化的新词术语逐渐进入中华文化之中。如西方 文学“鳄鱼的眼泪”(crocodile tears) 、“橄榄枝 ”(olive branch), “特洛依木马”(Trojan horse), “ 酸葡萄”(sour grapes) 等;如西方文学作品中的 “民主”(democracy) 、“科学”(science) 、“社 会主义(socialism),“资本主义”(capitalism),“哲 学”(philosophy) 、“逻辑(logic

13、) 等;Date17又如反映西方科学技术发明成果的“电话”( telephone) 、“电灯”(electric lamp),“电影”( film), “雷达”(radar), “收音机(radio), “照相机” (camera), “维他命”(vitamin)等,如今这些带 有洋味的词语已成为汉语语汇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提高了汉语的表 达能力,还直接影响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随着中西 文化多方位、多渠道的接触与交流,反映当代 西方文化的名词术语更是大量涌入中华文化和 汉语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14、Date18如:超市(supermarket) 、“白色污染 ”(white pollution) 、“绿色食品(green food) 、“网上购物”(online shopping) 、“ 快餐”(fast food) 、“麦当劳,(McDonald ) 、“可口可乐”(CocaCola) 等;尤其是反 映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新成果的词汇更是层出 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以信息技术为例,“电脑 ”(computer) 、“因特网”(Internet) 、“ 信息高速公跖“(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 “网址”(netsite) 、 “电子邮件”(email) 、 “

15、电子商务”(ecommerce) 等,这些新词语,这 些新词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也直接印证了中西文化的趋同趋势。 Date19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使地球变小,全球信息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 整体,政治、商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内交往频 繁。现代人以较成熟的求新求异的心理,通过电 视、广播、光盘、报纸、博览会、展销会或实地 旅游等渠道,感受和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 ,同时以更为开放的心态,不断调整、充实和更 新自己的文化构成心理,这不仅反映在人们的思 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也必然会影响到语言的使 用和表达上。如:当我只见我一个人的身影,模糊地印在泥皮 斑剥

16、的土墙上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十三”。“十三” ,这是个极不吉利的数字。Date20这个数字会把她(女鬼笔者注) 召唤出来。(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At moments when I looked up and saw on the plaster scaly wall my own shadow dimly and vaguely printed ,I could not help reverting to “13“,iethe ominous number of our group,half hopefully to see her brought here by the powers of the bakers dozen (许孟雄译)在基督教文化中,“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西 方人对它特别忌讳,飞机的座位号码不标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