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256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55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西学中(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人体的主要结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三、构成人体的物质-精、气、血、津液四、中医对疾病过程的理解-邪正斗争提 纲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 主体,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及其 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 学。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v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 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上的整体性v五脏一体观:构

2、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 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v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 、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生理系统简表 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 小肠经肝系统:肝 胆 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 胆经脾系统:脾 胃 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 胃经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 大肠经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2)病理上的整体性v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v脏腑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v形与神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3)诊治上的整体性v诊断:由外察内-验舌、望面、切脉。v治疗: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 节。治内愈外。如泻心火治疗口舌

3、生疮。(4)养生康复的整体性-形神共养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v “天”,指整个“自然环境” ,包括气 候和地域环境。v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素问 宝命全形论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variation)是中医学认识疾 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 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 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v证,即证候(syndrome),是疾病过程中某 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 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 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 体征构成。v证的四要素

4、:病位、病因、病性和病势( 邪正关系)v证候反应疾病的阶段性本质。v辨证,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 过程。v步骤: 1、四诊收集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 2、用中医理论分析、综合; 3、辨清病位、病因、病性和病势(证); 4、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v根据辨证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v步骤:因证立法:依据证候,确立相应的治疗方 法。随法选方:随治法选择相应的处方。据方施治:即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 实施。 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v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其证候不同, 因而治疗也就不同。v如感冒:可出现风寒、风热、风湿、风燥、气虚 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 润解

5、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v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 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证),故 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v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的病 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同的 “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 候,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v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形体-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五官九窍(眼、耳、口、鼻、舌、二阴 )经络(略)第二节 人体的主要结构一、 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 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 ,故又称 为六脏。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脉

6、:又称血之府,即血管。v涵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2)主神志A.主宰和协调全身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 B.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一)心2、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开窍为舌(3)在液为汗(4)在志为喜(二)肺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宣发肃降-是肺气的运动形式: v 宣发:指肺气向上、向外的布散作用v 肃降:指肺气向内、向下的输布作用v (2) 主气、司呼吸 : 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 清浊交换的场所。主管气的生成吸入清气生成宗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 。调节全身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通过呼吸运动,调 节一身之气的升降节一身之气的升降 出入运动。出入

7、运动。(3)促进水液输输布和排泄(行水)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疏通和调 节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4) 助心行血(朝百脉)百脉 百脉 全身血液 肺 全身血液 (浊气) (清气)助心行血气体交换生成宗气2、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开窍于鼻(3)在液为涕(4)在志为悲(忧)(三)脾1、生理功能(1)主运化 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 转输到全身的功能。A.运化水谷: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 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促进胃肠消化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促进胃肠吸收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化生气血 营养全身脾气散精布散全身脾失健

8、运消化不良 :吸收不良 :气血不足,如疲倦乏力 、头晕眼花、面黄肌瘦 。脾 气 健 运精气血津液充足 :面色红润、精力 充沛、肢体强壮B.运化水液:吸收、输布水液。脾气运化,吸收水液,生成津液,滋润全身 ;脾气转输水液,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 全身;病理变化(理解)“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喜燥恶湿”痰饮、泄泻 、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的关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2.主统血-防止出血病理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 肌衄阴道出血皮下出血下部出血多见3.主升(1)升清: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以濡 养

9、全身。“脾宜升则健,胃宜降为和”病理脾不升清:眩晕、腹胀、便溏等。(2)升举内脏: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防止下垂病理中气下陷:内脏下垂。(三)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肉,主四肢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3、在液为涎4、在志为思1.生理功能 (1)主疏泄-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四)肝A.促进血及津液运行B.促进饮食消化C.调畅情志D.调节生殖机能(2)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 血的功能。 A.贮藏血液:肝为血海。 B.调节血量 :根据生理需要调节。C.防止出血:肝气收摄约束血液。(二)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 在窍为目3. 在液为泪4. 在

10、志为怒1、生理功能 (1)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功能。(五) 肾肾精的构成: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融合而 成。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肾精后天之精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合成肾精的作用 A.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B. 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凉润 宁静 抑制 沉降 温煦 推动 兴奋 升腾对立协调(2)主水液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 功能。(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3)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 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

11、防止呼吸表浅 的作用。肾气衰减,摄纳 无力,则会出现呼吸表 浅,或呼多吸少,动则 气喘等病理表现,称 为“肾不纳气”。3、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骨,其华在发肾藏精充养于骨-主骨主骨 齿者,肾之标,骨之本齿者,肾之标,骨之本充养于脑-通脑通脑精生血精生血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精生髓2.在窍为耳及二阴耳内通于脑,其听觉与肾精、肾气盛衰密 切相关。3.在志为恐: 大恐伤肾4.在液为唾:唾为口津中较稠者,为肾精 所化。二、 六 腑 六腑的生理功能-容纳、消化、吸收饮食物, 传导、排泄糟粕。特性-六腑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1、胆-贮藏和排泄

12、胆汁;2、胃-受纳、腐熟水谷;3、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4、大肠-传化糟粕、吸收水液(少量);5、膀胱-贮尿、排尿;6、三焦-是气和水运行的通道。 v饮食受纳v胃v 腐熟 食糜 v小肠受盛化物通降清:水谷精 微和津液浊:食物残渣 和部分水液吸收大肠泌别 通降小肠主液六腑在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中的作用示意图胃小肠大肠膀胱胆饮食物肝三焦受纳 腐熟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传化 糟粕胆 汁水液水道贮尿 排尿食糜食物 残渣 水液水液三、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的总称。女子胞(女子胞(子宫子宫)1.1.主持月经主持月经2.2.孕育胎儿孕育

13、胎儿肾精肾气天癸五脏经脉与女子胞的关系肾 精肾 气天 癸女 子 胞化 肝主疏泄藏血 心藏神主血脉 脾气生血统血冲脉为血海 任脉主胞胎 督脉与肾通 带脉固胞胎激 发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第一节 精 (一)精的生成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 之间。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父母生殖之精(肾)脾胃运化水谷之精精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先天 之精后天 之精精脏腑 之精生殖 之精分藏 于各 脏腑人体之精的功能(一)(二) (三)化神繁衍生命充脑化神化气化髓、化血充养和促进脏腑功能决定抗病能力化生元气第二节 气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 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先天 之精

14、后天 之精一身 之气元气谷 气自然界 清气宗气一、人体之气的生成(一)生成之源(二)相关脏腑功能1.肾为生气之根2.脾胃为生气之源3.肺为生气之主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一)气的运动-气机 (二)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 入(三)气的运动与脏腑关系: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推动生长发育以及脏腑的功能;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2.温煦作用-产生热量。3.防御作用-防邪侵入,驱邪外出。4.固摄作用-气对精、血、津液等物质的控制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五、人体之气的分类(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二)元气、宗气、营气、卫

15、气(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元气v概念: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v生成与分布:由先天之精化生,受后天之 气的充养,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v功能:1、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 生殖机能,2、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v宗气v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 的气。v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膻中 )。v生成:水谷之气 + 清气。 v功能:1、走息道以行呼吸v 2、贯心脉以行血气v 3、与视、听、言、动相关 宗气的分布与功能示意图宗气呼吸道助肺司呼吸心脉助心行血气丹田资助先天元气营 气 卫 气 概念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 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 有保卫作用的气。 生成分布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行于脉中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行于脉外 功能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防御外邪、温养全身 开合汗孔、调节体温营气与卫气第三节 血一、血的基本概念v血是运行于脉中而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 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v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又称“血府”。v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出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