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118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继煦的改革与武昌高师的升格和发展 n1922年2月,教育部准谈锡恩 辞职,并委令教务主任王其 澍暂行代理校务;3月,教育 部总长周自齐委派余日章为 校长,但因余深受基督教的 培养,为学生所反对,故在 校组织非宗教同盟会,以示 抗拒,余日章得知此情,便 于4月向教育部辞职不就;6 月,教育部任命部内普通教 育司司长张继煦为武昌高师 代理校长;1924年2月,张继 煦又被任命为国立武昌师范 大学校长。n张继煦(1876-1956),字春霆, 湖北枝江人,1922年6月至 1924年10月先后任武昌高师 代理校长和武昌师大校长。n首次招收女生:1922年9月,武昌 高师首次招收女生9名(均为旁听

2、生),实行混和编班,男女同校, 冲破了几千年来男女授受不亲的旧 传统,在湖北省开风气之先。1923 年,学校专门修建了女生宿舍,同 时还聘请女教授来校执教,英语教 授王桂馨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一位女 教授。n建立旁听生制:在招收首批女生的 同时,学校还招收了首批旁听生21 人(男生12人,女生9人),据统 计,武昌师大期间,在校正式学生 400余人,旁听生300余人,总数是 高师后期251名在校学生数量的3倍 左右,不少成绩优异的旁听生后来 还转为正式生。n改学年制为学分制:1923年2月,学校宣布,废除学年制, 采用学分制,学生在主修一部分课程的同时,可以自由选 修他系课程,可以提前取满学分,完

3、成学习任务。学校还 允许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改换专业。这 项制度颇受学生们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 分制并没有彻底实行,实际上还是学年制与学分制并存。 不少学完指定课程的毕业生不能提前毕业,就利用毕业前 到各地考察教育,进行职业训练。n改建、扩建校舍:武昌高师在经费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改 建了运动场、图书馆、讲演厅,新建了女生宿舍、校门。n放松对学生管束,倡导自由、民主:撤销学监和斋务长, 只留两名斋务员办理一些请销假之类事务性工作,使学生 的思想、言论和行动更加自由;学校还允许学生向教育部 要求更换不称职的校长,向校方

4、要求解聘不受欢迎的教师 ;的作用日益突出,同广大同学建立了广泛的 联系,设有食事科,专门代表学生监管伙食,如果食堂办 得不好,就由学生会出面对负责承包的老板实行罚款。n广揽名师,开设新课:n黄侃,国文教授,著名国学大师;n黄福,国文教授,被称为“湖北三才子”之一;n王葆心,国文教授,著名地方史志学者,国学大儒;n杜佐周,教育心理学教授,留学美国校友;n余家菊,教育心理学教授,教育哲学系主任,近代中国“乡村教育 ”的首倡者和“国家主义教育”的理论构建者,近代中国新式学校 军事训练的最初提倡者,也是大革命期间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主要推 进者之一;n李汉俊,社会学教授,历史社会学系主任,主讲唯物史观、社

5、会学 史等课目,中共“一大”代表;n耿丹,公民学教授,“红色教务长”,时称师大和商大“四大名教 授”之一;n庄长恭,化学教授,中国有机化学的先驱,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 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n纪育沣,化学教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 士,湖北蕲春人,著名国学大师,19191927 年任教于武昌高师和武昌大学。黄侃治学勤奋 ,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 ”。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所治文字、 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 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 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

6、事训诂 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 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 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 、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章黄学派 ”n黄侃经典名言n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n治学第一当恪守师承,第二当博综广揽。n八部书外皆狗屁。n刻苦为人,殷勤传学。n学问须从困苦中来,徒恃智慧无益也。n治学如临战阵、迎敌奋攻,岂有休时!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乃其正途。n五十之前不著书。n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黄侃)“尤精治古韵。始从余问 ,后自为家法,然不肯轻著书。余数 趣之曰: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 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答曰 :年五十当著纸笔矣。”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

7、著书。 章太炎老师是中外学术界公认的大师之一 。大师之大,大在何处?我觉 得季刚老师的学问是既博且专的。无论 你用经、史、子、集、儒、玄、文、史 ,或义理、考据、词章来分类,老师都 不仅有异常丰富的知识,而且有非常精 辟的发明。他在文字、音韵、训诂诸方 面的成就是空前的 程千帆n王葆心(18641944),字季 芗,别号晦堂,湖北罗田人, 地方史志学者,国学大儒,历 任武昌高师、国立武汉大学中 文系教授,曾编撰湖北文征 ,著有古文辞通义、 历朝经学变迁史、经学研 究前后编、中国教育史 、方志学发微、增补修 志通则、重修湖北通志条 议、天完志略、湖北 诗征长编、江汉献征录 、续汉口丛谈、再续汉

8、口丛谈、罗田靖乱记、 蕲春四十八寨纪事、明 季江淮七十二寨纪事、唐 平高丽百济水陆用兵考等, 董必武曾在其墓门题词:“楚 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庄长恭武昌高师的升格n全国学制改革与“高师改大”运动: n以日本教育模式为蓝本的“壬子癸丑学制”,因不适合中国国情,在 颁行后的十年间,其弊端日益明显,引起全国教育界的强烈不满,要 求改革学制、学习美国教育制度的呼声大作。n1919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第五届年会,开始讨 论新的学制系统。n1921年10月,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讨论学制改革为中心,并提 出了新的“学制系统草案”。会后,各地教育界纷纷开会讨论新学制 ,许多教育杂志

9、还专辟了学制改革研究专号。n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学制会议”,邀请教育专家和各省行 政负责人对“学制系统草案”进行审订、修改(武昌高师校长张继煦 和事务主任李步青与会);10月,教育部又将修订稿交在山东济南召 开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求意见,并参照该会和全国学制 会议的两个决议案,详细讨论,修正通过,最终形成“学校系统改革 案”;11月1日,黎元洪大总统正式发布“学校系统改革令”。从此, 师法欧美的“壬戌学制”(1922)正式取代了仿照日本的“壬子癸丑 学制”(19121913)。n1922年11月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其“附 注”云:“依旧制设立之高等师范学校,应于相

10、当时期内 内提高程度,收受高级中学毕业生,修业年限四年,称为 师范大学校。”n1922年11月,武昌高师将原有英语部、博物地学部、数学 理化部、国文史地部4部改为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 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系、生物系、地质系等8 系(1923年还附设体育系、美术系),呈报教育部备案, 作为升格的标准,并在教学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同时废 除预科制,令预科生填学习志愿,分入八系学习。这些已 超出了民国初年“师范教育令”所规定的框框,与当时的 大学教育颇有类似之处。n1923年6月,武昌高师评议会及主任会议讨论了改名师范 大学的问题,决定自下学年起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并着手筹备改建武

11、昌师范大学事宜。1924年2月,经教育 部批准,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正式建立,前武昌高师代理校 长张继煦被任命为武昌师大校长。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n1923年,学校决定直接招选10名新生,报名应试者竟多达400余人。n校长张继煦热心体育,酷爱太极拳,受其影响,许多同学对这项当时 被称为“国技”的运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24年5月2日,湖北各学 校在武昌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二次春季联合运动会,武昌师大代表队荣 获优胜第一;5月2224日,中华全国运动会在武昌公共体育场举行, 武昌师大有46人参加了比赛。n1924年2月,著名学者梁漱溟来师大作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为广大师生 讲演孔学绎著、孔子人生哲学大旨、

12、佛教、教育与人 生诸问题;5月初,美国著名科学家陶克博士应武昌师大数理化学会 的邀请,在师大演讲厅作题为桐油之研究的学术报告,将桐油之 历史功用及研究方法,分析陈述至为详尽;1924年5月25日,印度著名 诗人泰戈尔到汉,张继煦亲往汉口迎接来武昌师大演讲。n武昌高师改为武昌师范大学后,学校规格表面上好像提高了,但高师 学生享有公费待遇却被取消。武昌师大第一届学生进校后,学生们频 频发出维持公费的呼声,张继煦校长亦为之多方奔走。n1924年10月,部分学生因对学校师资不满,贴出大字报签名反对校长 ,张继煦遂向教育部提出辞职。 国立武昌大学n学校改名与校长人选的确定按照教育部的命令,国立武 昌师范

13、大学于1924年9月改名为国 立武昌大学。张继煦辞职后,国 立武昌大学的人选一直都悬而未 决,为此,武大学生还专门成立 了一个“晋京督请校长请愿团” 。耿丹(1892-1927),字仲钊, 湖北安陆人,1920年冬任武昌高 师教务长兼武昌商专教授,1924 年11月被湖北督军任命为国立武 昌大学代校长。 李四光:被否决 陶行知:未到任 耿丹:遭反对 石瑛:受欢迎石瑛(1878-1943), 字蘅青,湖北阳新人, 1924年12月至1925年12 月任国立武昌大学校长 ,1928年8月至1930年 12月任国立武汉大学建 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工 学院院长。 湖北三怪 湖北圣人 民国第一清官石瑛治校

14、n调整院系设置:组设二院一处,即文哲院、理工院、总务处;其余沿 用师大体制,仍设8个系,将英语系改为外国文学系,增加了语种。n延揽名师,审查教员资格:从北大等校新聘李四光、陈建功、汤璪真 、郁达夫、胡庶华等知名教授;严格管理,将不学无术者辞退。教育 哲学系主任、“国家主义派”人士余家菊恐遭辞退,率先发难,酿成 “驱石学潮”,石瑛愤然辞职北上。1925年2月21日,武昌大学全体学 生发出宣言,一致谴责余家菊的所作所为,挽留石瑛校长。同日,武 昌大学自动召开师生联席会议,由李汉俊任主席,议决:以师生联席 会名义,请校长从速辞退余家菊;无论校内外何人,如有破坏学校者 ,认为全校师生之公敌,决一致反对

15、;以师生联席会议名义函请校长 即返校。此次“驱余留石”会议,打击了“国家主义派”的气焰,使 余家菊在武昌大学难以立足。n争取经费:1925年3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江汉关按月拨给临时教育 经费,数额为每年15万元。n举办学术讲演会:1925年暑假,武昌大学举行学术讲演会,邀请吴稚 晖、胡适、周鲠生、马寅初等来校讲学,由石瑛主持,4人讲题分别是 上下古今谈、“言”字之研究、国际形势、经 济趋势。郁达夫胡庶华陈建功汤璪真汤璪真(1898(18981951)1951), 湖南湘潭人,湖南湘潭人,19261926年任教于年任教于 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大学,1928192819431943 年任教于国

16、立武汉大学。年任教于国立武汉大学。主要著作:主要著作:级积论级积论 绝对微分学及其几何上与物绝对微分学及其几何上与物 理上之应用理上之应用 新几何学新几何学(扩大几何学扩大几何学 )) ) 微分学的几个根本问题微分学的几个根本问题 数理玄形学数理玄形学 绝对微分学的一个难关绝对微分学的一个难关 集合理论几何学集合理论几何学(译著)(译著) 绝对微分学绝对微分学(译著)(译著)胡适日记(1925年)南行杂记这回南下是 受了武昌大学和 武昌商科大学的 邀请,去讲演五 次。但到了武汉 之后,各处的请 求很难拒绝,遂 讲演了十余次。 先记日程如此:上 午 下 午 晚 九月廿七 武大学生欢迎会 廿八 绩溪同乡欢迎 会 两大学教授公宴 廿九 新文学运动的 意义(武大)谈谈诗经 (武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