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3490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9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用典赏析化用典故(用典):在诗文中借 用历史故事或前人诗句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的手法。理解用典需要把握两点:解题思路一是典故本身的意义,(彼时彼境彼情) 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此时此境此情) 注意:此时此境此情:既包括大的社会背 景,也包括诗人个人的处境和上下文语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孙仲谋寄奴封狼居胥佛狸祠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

2、亭怀古辛弃疾词中用典词中用典1 1、孙权、孙权5 5、廉颇、廉颇4 4、拓跋焘、拓跋焘3 3、刘义隆、刘义隆2 2、刘裕、刘裕3、用简洁、完整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词 中每个典故的内容? 1、孙权败曹军 2、刘裕建政权 3、刘义隆望敌而逃 4、拓跋焘击败刘义隆 5、廉颇不得重用4、作者用典与京口有什么联系?是否 属天马行空? 写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 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20年,不得 重用。后来,宰相韩侂tu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 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 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 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

3、儿戏,一定要做 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 ,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辛弃 疾,将他贬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 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 ,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 ,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1、孙权败曹军 2、刘裕建政权 3、刘义隆望敌而逃 4、拓跋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不得重用京口身世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1、孙权败曹军 2、刘裕建政权3、刘义隆北伐惨败4、拓跋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不得重用国事艰难 英雄难再 (无奈不满) 伐金不可草率 (

4、担忧) 江北沦陷 闲置不用 (激愤) 报国无门 (悲愤)借 古 讽 今5、作者用典目的何在? 从典故性质上分:1借用历史故事 2化用前人诗句 3借用神话传说例二:化用诗句 人月圆 吴激(南宋)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 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 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词人化用了哪些诗句?抒发怎样的心 情?答案:v“犹唱”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南朝指北宋, 谓北宋之灭亡已成千古伤心事了,今遇故宋女 子犹唱旧时歌曲,今人感慨系之。v“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江山易主 ,人

5、事已非,燕子纵然归来也无物可寻了,表 达作者的亡国之悲。v“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 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漂泊之感,悲伤 之意。例三:借用神话传说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v诗中画线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答案:v运用了用典、衬托、想象的表现手 法。v借用湘妃泣竹、神女、女娲补天、 月中吴刚等神话,

6、运用衬托手法( 连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被感动 ),高度赞扬了李凭演奏箜篌的卓 越技巧。鉴赏 用典 要求作者用典 的意图小结把握两点典故本身 的内涵登快阁1 黄庭坚 v痴儿了却公家事2,快阁东西3倚4晚晴。v落木5千山天远大,澄江6一道月分明。 v朱弦已为佳人绝7,青眼聊因美酒横8。v万里归船弄9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0。v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 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 者任泰和令时。 v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 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 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7、生子痴,了 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 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 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完成。 v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v4倚:倚靠 v5落木:落叶v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v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 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v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 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 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 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

8、眼。”青眼:黑色的 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 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 示轻蔑。 聊:姑且。v9弄:演奏v10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 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 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 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v译文v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 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 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 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 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 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 ,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 官蹭蹬,还

9、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 ,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 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v用典。全诗除了用历史故事为典外,颔联 还巧妙地化用了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的“余霞 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及柳宗元的“木 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显得不露斧凿 痕迹,巧妙而自然。描绘出一幅诗人初登 快阁亭时所看到的空明澄澈的胜景,也是 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 第(2)小题的参考答案:v这首诗所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 。例如颈联(五、六二句)诗人巧用典故 。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 阮籍青白眼事。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 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 ,于

10、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 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 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常见典故示例:v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 山五十州。”诗中吴钩指宝剑。v柳宗元唐饶歌鼓吹曲:“臣请执长缨 ,智勇伏囚拘。”长缨(请缨),有投军报 国,请命出征之意。v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 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烂柯: 长久的远离家乡之意。v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指经世济时的宏 图大略。常见典故示例: v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 v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为探看。”青

11、鸟:“青莺”“青鸟”借指传递 书信的人。 v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 :酒的代称 。v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家”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v商女:歌女,代指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 梦死。知识积累:了解常见典故意义v投笔:指弃文从武。用班超投笔从戎典。v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 指建功立业。 v化碧:形容刚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 屈。苌弘化碧。v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 的情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v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字、望帝 。渲染哀怨悲凉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望帝啼鹃。知识积累:了解常见典故意义“廉颇老矣”:

12、盼望重被重用之意v“司马青衫”:白居易琵琶行,悲伤之意v“长门事”:汉武帝陈皇后失宠之事,寓指失 意不得志。(01年上海高考)v“封狼居胥”:汉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 ,封山(胜利)而还。战胜而还。v“黍离之悲”:国家衰亡之痛。桑榆:暮年。v采薇:隐居避世。斑马:惜别之情。 v五柳:隐者的代称。折桂:科举及第。 v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 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音乐。v(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 其用意。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答案】(1)以古人自况,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 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 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寓含着世无知音、怀 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