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3071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5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必修第一册专题八、专题九衢州一中 徐衍昌联系电话:13705700909电子邮件:一、初高中相关课标内容比较二、学习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问题理解一、初高中相关课标内容比较: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高中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标二)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 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 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 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 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二、我们传承的文明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与人物,说明它(他

2、)们在社会变革中 的突出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4 列举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 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理想变为现实 中的十月革命)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 路和经历的曲折。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中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标二)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 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 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 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

3、实,认识多极 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 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全球格局的变化。根据初、高中课标内容的比较,结合我省实际,可以 看出目前初中历史学习的情况:一是初中的历史与社会强调基础性要求,侧重于 识记层面(列举、简述、了解等)。二是我们浙江省初中使用的综合科历史与社会对 历史内容虽有所涉及,但比较笼统、零碎,跳跃性大,没 有通史应具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省中考考纲对相关历史内 容又作了大量的删减,更有部分地(市)根本就没有将初 中历史作为中考内容。考什么教什么的客观现实造成我省 许多初中对历史学习的相对缺漏。

4、因此,本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制订所依据的前提 条件之一,即初中已经学习了以通史为主体的基础知识, 并有了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等,这对我省大部 分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不具备的。 还有,这次高中历史新课程专题式教学的 突出弱点是:时序性不强、整体性不明显。新课程下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疑问与担心:(1)历史有不可跨越的时序性和前后承接转合的整 体性,这种打破时间顺序和地域框架的跳跃式专题教 学,教师和学生能把握得了吗? (2)专题式教学会不会加大历史学习的知识和理论 难度,使学生比现在更厌倦历史学习? (3)这种打破传统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的专题式教 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更难的理

5、论 深度,我们能胜任这种教学方式吗?基于上述比较、分析,我们深切 感受到,本次课程改革确实对高中 历史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学习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问题理解课标 内容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 产生的重大意义。 学习 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 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 。教材 分析 教材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 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 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主要讲 述共

6、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 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 建议 1 课时 1.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 较困难,建议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堂参 与。 2.可以联系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所学的“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等相关知识,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 条件与意义;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则可通过 列表格、提炼关键词等方法,指导学生概括掌握。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本教材专题三中的“中国 共产党成立意义”,讨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4.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 命事业奋斗的事迹,使学生体验历史巨人探索和坚持真 理并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可贵

7、精神。 问题理解:1、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1)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新组织机构 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 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内容中体现)2、马克思主义诞生有何重大意义?可以突出两个重点:(1)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 此以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 入了新阶段。(2)对中国革命的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的指引下组建起来的,它给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 武器,指引着中国的革命和建

8、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命名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实际上是由马克思和恩格 斯两人共同完成,尽管这一思想是以马克思命名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进行真正的合作前,就各自通 过不同的途径探索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真理。在 合作过程中,两人也是互相补充的。只是由于恩格 斯还要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他所厌恶的商业活动 中去,才使得他在早期的理论创作中稍有逊色。而 也只有这样,恩格斯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马克思 全身心地进行理论研究。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标 内容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 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学习 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

9、;知道3月 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知道巴黎公社的性质及成立 年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知道保卫公社的战 斗及其结局;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体会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教材 分析 教材第二目“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是本课教 学重点。教材第一目“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第三 目“第二国际的斗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 建议 1 课时 1.学习本课要帮助学生体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 程”。因此,虽然“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一目是 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三两目 是必不可少的。2.关于巴黎公社的性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3月18 日革

10、命的结果、当选的公社委员、特别是公社采取的一 系列革命措施等的学习来加以理解。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可以通过 “五月流血周”中公社战士可歌可泣的事迹等具体史实 让学生去感受。4.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观点,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讨论分析 。 问题理解:如何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有本国资产阶级 政府和封建贵族的联合,还有外敌普鲁士势力的干 涉。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 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 验,决策屡屡失误等。(用具体史实说明)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而 无产

11、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标 内容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 要求 了解二月革命;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体 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 精神。 教材 分析 教材第一目主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目 主要说明促使十月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二月革命 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第三目主要阐述十月革 命的发生

12、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第一目“革命前夜的火星”,为学生课 外阅读内容。 教学 建议 1 课时 1.本课的较大篇幅主要是叙述历史事实,建议采用学 生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学生自 主阅读来接受知识,通过教师点拨理解问题。 2.对十月革命的主要史实,可以提供“二月革命四 月纲领七月事件十月决议十一月起义建立政权 ”这一参考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对十月革命胜利的历 史意义,可以联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和“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等知识,引导学生从国内、 国际两方面分析。3.可以选用部分影视资料或其他文字史料,组织学生 讲一讲列宁的故事,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创 新勇气

13、,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 问题理解:十月革命爆发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教材133页“史 学争鸣”)必然性:20世纪初,俄国出现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 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等历史因素,说明 了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偶然性:俄国二月革命只是部分地解决了社会矛盾,此后出 现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如:临时政府决定继续参加战争引起人 民反对、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布尔什维克党果断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从主客观诸方 面直接加速了十月革命的到来。因此,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 一,它只发生在1917年落后的俄国。讨论探究:1、列宁晚年在

14、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 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 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论我国革命)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 的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列宁阐述的十月革命的意义?(注:列宁晚年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不仅仅是基于俄 国的革命策略,而且着眼于人类文明的发展。)2、十月革命的性质?俄国十月革命究竟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 畴还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这是列宁当年和 以普列汉诺夫、苏汉诺夫为代表的孟什维克激烈争 辩的问题,至今史学界仍争论不休。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具体史实说明。特别说明:本专题课程标准内容“概述社会主义

15、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 史意义”,在本专题教科书(人民版)中没有体现,而是体现在教科书(人民版) 下列专题中:(1)必修第一册专题四第一课第二目“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2)必修第二册专题三第一课第一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部分课标内容的学习要求如下:课标 内容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 意义。 学习 要求 概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的完成等有关社 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主要史实,认识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体会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的喜悦之情。 教学 建议 建议教师在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开创政治建设新

16、阶段”一目和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一目的教学时,充分重视和落实上述学习要求 。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第一课 美苏争锋 课标 内容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 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 、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 力量的壮大、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重要史实或基本概念; 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从“ 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 ;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综合国 力所决定的。 教材 分析 学习要求中所涉及的重要史实和概念基本上集中在“两极对 峙格局的形成”一目,因此这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一目的“冷战”对二战后 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