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8767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贵的沉默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语文人教版 三年级第六册第五单元 17课教学设计思路:

2、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主要讲的是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向父母回报自己的爱的事情。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这件小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理解和关爱。这篇课文内容反映的生活和学生比较接近。因此,本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爱”字为主线,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对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教学中,透过课本感悟文本背后的意义,并在感悟中学习语文,生成情感,注重语言,画面,情感与智慧在对话中的交融。使学生在与文本相通的过程中,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教学目标:1

3、.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4.学会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5张 音乐5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17 课可贵的沉默。(齐读课题),在开始上课之前,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得爸爸妈妈为你们祝贺生日吗?怎么祝贺的?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

4、图: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父母之爱时,快乐、自豪、幸福溢于言表,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细读课文,体味情感。(一)感受父母的爱1.看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感受和心情和你一样吗?你能能从插图中感受到当时教室里是怎样一种情景?(板书:热闹)2.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在沉默之前这样兴奋,这样快乐呢?你能结合 1-9 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吗?(学生会回答:上课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并向你们表示祝贺吗?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3.从哪儿看出同学们当时特别兴奋、快乐呢?默读课文的 19

5、 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4.交流反馈,师相机处理。从“骄傲地举起了手” , “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 ,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 “索性站起来” , “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5.入情导语,指导朗读。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仿佛就站在这些孩子的中间,倾听着他们发言,感受着他们的快乐与自豪,和他们一起体味着父母的爱。(板书:感受爱)真是太快乐了太幸福了,你能读出这种快乐与自豪吗?(师生合作读第 9 自然段)6.小结:同学们读得多有感情呀,这是因为我们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父母给我们的爱,这种爱是我们幸福和快乐的源泉。(设计意图:结合插图,透

6、过文本,学生从文章中对孩子神态 、语言的具体描写,了解到孩子们已经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为 有这样的爱而感到快乐、自豪。接下来和教师一起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了情感体验。)(二)体会沉默的可贵。1.观察第二幅图,说说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从文中找出与这幅图相对应的语段。(板书:沉默)2.自读 10-13 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此时孩子们的沉默?3.交流反馈:投影出示:(1)体会寂然无声的意思。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沉默不语。(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没有人举手,是因为他们中间的确没有人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然而,没有人说话,是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

7、、妈妈都能记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生日,心里真是惭愧不安,因此谁也没说话。 )(2)自由体会读。投影出示:(1) 对比读,看看加“足足”和不加“足足”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 )(2)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在这一分钟里,孩子们可能会想些什么?(板书:思索) (3) 入情导语:在这课堂沉默的一分钟里,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有的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有的已经有了回报父母关爱的打算。这一分钟的沉默让孩子们意识到父母爱我们,我们也应该( )这就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板书:回报爱)

8、(设计意图:引导孩子走进文本的角色,想一想 “在这一分钟里,孩子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中不足的自省,从而与文中人物达到情感上的相同, 为突破“可贵的沉默” 这一教学难点奠定基础。 )(三)回报父母的爱。过渡: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这时,沉默之后的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只是与沉默之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1.自由读第 14 自然段,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板书:热闹 )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沉

9、默了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2. 指导朗读。过渡: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是那样欢快、欣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默默地回报着父母的爱。我们齐读第 16 自然段,一起感受孩子们成长后父母的幸福和快乐。(1) 齐读。(2) 结合你在生活做过的回报父母爱的事例,想象孩子们是怎样回报父母的爱的。(3) 根据提示选一个内容写

10、一写。大屏幕提示:(4) 学生练笔,播放感恩的心。(5) 交流。 (设计意图:安排练笔的目的是能够在学生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后,又一次情感的升 华,使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知恩,更要学会感恩。同时,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中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能力。 )(四)体会教师的快乐。1.齐读最后一段。2.为什么“我”会觉得快活?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3. 教师总结,点明主题。这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又点明了课题。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他们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一分钟的沉默,使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这一分

11、钟的沉默,使孩子们长大了,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三、布置作业 ,课堂延伸。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少,有多深,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吧!出示提示:a.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b.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c.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设计意图: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来自父母的关爱,体会父母的不易,逐渐学会感恩,常怀一种感恩之心。同时,为完成习作积累素材。 )板书设计:17 可贵的沉默热

12、闹 沉默 热闹 感受爱 思索 回报爱 效果评价设计: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然后运用口语交际课交流学习,最后以爸爸(妈妈)的爱为题写一篇习作。特色与创新:本教学设计以第二课时为重点,教学时,抓住热闹、沉默、再热闹的三个场景。从热闹和沉默两幅插图入手,先指导仔细观察图,找出文中的相应句子,再进行重点句的朗读指导。在朗读指导中,注重读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朗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深入理解(1)我送父母礼物了! (2) 爸爸妈妈夸我会体贴人了! 课文,品味情感,进而揭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读和写的结合,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我布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一方面为习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