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9960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之案例分析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方面改进较大,它要求学生 增加阅读量。而学生阅读能力则直接影响自身学习 效率,以及学业成就。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 提高阅读质量,就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第 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刚刚逝去的童年玩耍趣事有着深刻的印象,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让学生沉浸在童年一歌的音乐背景中,再引导学生以我的童年趣事为话题,把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趣事有了

2、现实的美景,也有着幻想的成分,自然就激发起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物外之趣”文段的朗读。然后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阅读、领会“观夏蚊”、“观虫斗”、“驱蛤蟆”三幅画面的情趣,充分感受作者童年时代充满丰富想象力的、天真烂漫的生活,进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 文内容的趣味性,又达到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炉的效果。这样 就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教核舟记时,文章中“船头坐三人”一 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 ,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

3、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 态,学生边朗读连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 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 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 学生是观众。而在这堂课上,教师转换了角色,充当导 演,却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光彩,使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2、教师以引导为主,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作 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语文素质教 育的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向45分钟要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主动地学习,积极的思考。注重引导和启发,让

4、学生 自己去感悟,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答案,让他们满腔热情 去投入,各抒己见。在教鲁迅故乡时放一曲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 乡的去,为我抚平创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 当学生们心醉神摇于故乡时,教师可顺势导入: “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 普通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作,亲不亲,故乡人的概叹。鲁迅 先生18岁离开故乡外出求学,探寻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 ,对故乡及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20年后,鲁迅回 到故乡绍兴,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了,小伙伴也面目全 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

5、,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 故乡这篇短篇小说。”只有经过这样的再创造,才能如见其人,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 感,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阅读教学应当向课外延伸课堂阅读教学不可缺,它是基础,是前提,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阅读教学还必须向课外延伸,那么,教师应 怎样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呢?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介绍各种文学刊物:散文、小小说、微型小说、中篇小说以及报纸 上刊登的优季文章等,并向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阅读的机会,利用课前,课后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在教学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还让学 生在课外多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采取默读、自由朗读、快速

6、浏览、跳读、提高阅读速度,运用多种知觉体悟出课文 语言的特有魅力,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又增长了知识 。在阅读练习,试卷中穿插这种阅读的练习,对所学 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对课内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课外 ,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自立地学习。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则教学案例 n设计思路 本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 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 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 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 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教学

7、片段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 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 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 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 “有一词可以用 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

8、 ,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 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 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 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 问题吗? (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一、 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六 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 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由中心发

9、言人汇总讨论结果 ,准备发言。)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 生: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 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所以 ,问语应这样设计, “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 的呢?” 师: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 生: XXX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同意!评价本课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 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正确的。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二是

10、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 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 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但是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 “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 三、语文导语的设计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 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 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 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 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 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

11、和 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 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例1n 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 :n “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 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 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 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 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 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 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

12、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 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n 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 情感极易激发。 例2n 江苏肖远骑老师在教授果树园时,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 一轮红日越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于是,农舍、山峦、树 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德那么有诗意 。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 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 ,清晨

13、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 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n 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 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 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3n 在试讲狼一文时,我让听课的人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 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 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 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

14、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 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 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 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n 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 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四、开放数学课堂效果好n 在教授初三代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课堂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在教室内大体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特别强调好纵轴、横轴、纵坐标、横坐标、 象限等基本概念,又反复强调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n 然后在教室外完成课后练习。首先在室外一片空

15、地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规定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用粉笔画在地上,用砖头的 边长作为数轴上一个单位,建立好坐标系后教师马上提出问题“谁能说出 教师所站位置的坐标?”因为是室外,学生说话非常随便,所以学生的讨 论很热烈。当教师要求学生们回答时,连那些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争着 举手。n 完成这一程序后,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我们又将全班学生随意分成两组,采取竞赛的形式,互相提问题解答挣分。这些题目有:甲方某生站 立的坐标是什么?给出一个坐标请对方某生去站立。n 最后的考查是教师让学生抽取写有实数对的纸签去找坐标或扔出石子让学生读出石子的坐标,结果95%的学生答对。n 初中第二册几何中“线段的

16、垂直平分线”这一节,选在了室外做练习,划定一条“线段”,让每个学生去找一个“到线段两端点 距离相等的点”站上,全班学生站完后,很明显他们都站在了同一 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仅用10分钟左右 的时间,就使学生理解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这个定理。n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也是这样。教师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重要的是教师构思好课堂的目标、相关的场所和 大致程序就可以实施,时间长短皆宜,达到目的就行。这样既减轻了学生 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数学开放课堂的优越性n第一、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 的 主体地位。n第二、开放型课堂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 识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n第三、教师学生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