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1806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8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 能用物质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 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 就能掌 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一、写作背景 马克思和法国激进民主主义者卢格商议合办的 德法年鉴经多方努力,于1844年2月在巴黎出 版,但只出版创刊号(1、2期合刊)就停刊了。 这里有内外两层原因:外因是杂志出版后反响很大 ,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普

2、鲁士政府通令封锁边境 区,严禁杂志入境,并令各警察机关, 一旦马克 思、卢格进入普鲁士国境,就予以逮捕。内因是 马克思与卢格在 德法年鉴的办刊方针、原则 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 卢格始终囿于人民精神解放的范围,希望德国精 神和法国精神实现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联合,并 通过创办自由出版物,实现政治自由。 马克思则认为,普鲁士极其可恶的专制制度已赤 裸裸地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主张 “新思潮的优 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主义地预料未来,而 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因此“要 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一、写作背景 在德法年鉴上马克思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3、 。论犹太人问题是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的姊妹篇,是对人自身的二重化和人的 本质二重化问题的解决,是对“苦恼的疑问”的解 答提出并论述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但是 ,对人类解放的现实力量和现实途径并没有论及 。而这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任 务。 大约写于1843年12月到1844年1月,是马克思到 巴黎之后写作的第一篇论文。 一、写作背景一、从宗教批判到法和政治的批判 1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 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是已经再度丧失自 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2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以外的存在物。人 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 个社会产生了宗教。

4、3宗教本身就是颠倒的世界,反宗教的斗争间 接地就是反对被颠倒的世界的斗争。 4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是无情世界的心境; 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 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 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 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 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最终归结为“向德国制度开 火!一定要开火!” 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 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 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 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宗教的批判变成了世俗的批判,但是当时的

5、德国 正在“犯时代上的错误”。近代德国由于政治经济 远远落后英法两国,没有同英法等国一起经历资 产阶级革命,德国不仅没有分享到资产阶级革命 的积极成果,相反却分享到了封建制度敌视革命 、防备革命的复辟。这种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制 度交织在一起的状况,决定了德国制度的缺陷。 要消灭这种缺陷不可能再重复英法式的资产阶级 革命,而需要彻底的革命。而“一旦现代的政治 社会现实本身受到批判,即批判一旦提高到真正 的人的问题,批判就超出了德国现状”。 一、从宗教批判到法和政治的批判二、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 在马克思看来,对现实的批判既不能盲目 地进行,也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 它需 要理论的指导和一定物质条件

6、的保证。 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只有抓住事物的根本 、符合历史的发展要求、满足国家的需要,才能 指导革命。 马克思坚决驳斥把理论和实践、哲学和革命割裂 开来的“实践派”和“理论派”,进一步发展了他在 博士论文中就已萌芽的应有和现有、哲学和现实 相统一的思想。 两种错误的派别 “实践派”,即实践的政治党派,他们否认哲学和 理论,企图通过直接的行动来影响和改变现实关 系。他们不懂得只有哲学和理论运用到现实中, 才能“消灭”头脑中陈腐的观念和旧哲学。 “理论派”则认为目前的斗争只是哲学同德国这个 世界的批判斗争,只在哲学理论中的变革就足以 改变世界,他们看不到现存的哲学就属于这个世 界,是随这个世

7、界而产生的哲学。所以他们错误 地认为“不消灭哲学本身,就可以使哲学变成现 实”。马克思的肯定回答: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 只能用物质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 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 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的问题是:“德国能不能实现一个有原则高度的la hauteur des principes实践,即实现一个不但能把德国提 高到现代各国的正式水平,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最 近的将来要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 三、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心脏”和 “物质力量” 德国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还需要一个先进 的、

8、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理论的阶级。但 是,马克思认为,德国任何一个特殊阶级 都没有取得承担解放者的地位。 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马克 思分析了无产阶级的特殊,社会地位和历 史使命 马克思首次指出了无产阶级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 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的特殊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就在于形 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 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 级解体的等级,最后,在于形成一个若不从其 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 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总之,形成这样一 个领域,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 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社会解体的这 个结果

9、,就是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等级。” 无产阶级产阶级 不解放全人类类就不能解放自己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德国无产阶级的形成,提出无 产阶级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形成起来的,伴随 着社会的急剧解体,特别是中间等级分化和破产 ,不得不充实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而无产阶 级的地位决定它必须把消灭私有制作为自己的重 要任务。所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也是工业发展的必 然,是与社会自身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相一致 的。“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 ,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 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 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 提升为社会的原则。”无产阶级产阶级 解放

10、与全人类类解放的一致性 无产阶级要想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还必 须掌握哲学这一精神武器,同样,哲学只有在无 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精神武 器。即无产阶级所担负的“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 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 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 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因此,“哲学不消灭无产 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 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无产阶级产阶级 必须须掌握好哲学的精神武器 哲学是时时代精神的精华华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 华”,“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 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马恩全集第一卷,第

11、121、120页 。 1市民社会: (1)市民社会描绘成一个利己主义的、利欲熏心的、尔 虞我诈的、犹太商人的世界, (2)市民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实现相互补充,形成普 遍依赖的“需要的体系”,是商业社会普遍存在而又必不可 少的交换体系。 (3)对市民社会给予了一定的正面评价,从市民社会中 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最终形成了“交往异化”的思 想,为经济基础的理论作了思想铺垫。 2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认为,一切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就是国家摆脱一切 宗教的解放。政治解放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政治解放不 是解放的全部,犹太人依靠政治解放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 放,只有走向人类解放,才能获得人的全面解

12、放。疑难解析简要评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对开始 于莱茵报时期的哲学探讨的继续和深入,是 对“苦恼的疑问”的进一步解答。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为私人利益和普遍利 益的关系问题、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苦恼; 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并阐 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并阐明了实现人 类解放的“心脏”和“现实力量”问题以及实现人类 解放的正确途径问题,解决了前两个时期思索和 探讨的问题,为它们找到了合理的答案。 一方面,从马克思思想的内在逻辑来看,黑 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从激进的 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了共产主义者,完成了 政治上的转变,从而最终完成了“两个转变”; 另一方面,从马克思思想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 来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提出 的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理论,是马克思划时 代的历史功绩。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中的 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 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而 “马克思首次提 出这个学说是在1844年”。简要评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