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49099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陈泳超本文所谓的“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概念。当一个具体的文学文本被视为一个或多个人的“个人”创作,该“个人”对该文本具有自始至终的“著作权”时,该作品就被称作“作家文学”,哪怕该作家只是“佚名”或“无名氏”相对的,当一个文学文本没有与具体“个人”发生上述的关系,那么就是本文所说文学”了。之所以作这样的区分,主要是针对学术界在使用“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这几个名词时的混乱现状和历史,强调的只是文本创作的二。它大致包括民间散文叙事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韵文作品抒情乙事诗、史诗等、民间说唱和民间戏 曲四大类。“俗文学”和“通俗文学”常包括这些部分,但是

2、它们把这些文类中的个人创作都囊括在一起,这是民间文学”概念所排斥 的。司文学”作为现代学科名词,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很多著作搜寻出了年月日梅勤庄给胡适的一封信,信中这样说文学革命 自当从“民间文学”,几勿,入手,此无待言。惟非经一番大战争不 可。骤言但俗文学,必为旧派文家所汕笑攻击。但我辈正欢迎其汕笑攻击耳。但是这个绝对意义上的最早时间,即便是确凿的,至多也只是满足 了学术史家的习惯癖好,对于学术史本身,却并没有效用,因为这段话出现在私人通信之中,它的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真正被公布,实际要到年元旦胡适发表在栋方杂志卷期 的褪上梁山,更何况它也只是这样提及而已,从它随后就又说“理俗文学”

3、来看,显然也还不是有特殊意思的定名。真正在现代学科意义上最早使用“民间文学”一词的,目前看来还要数胡愈之年月发表在妇女杂志上 的论民间文学一文,该文借鉴 国外理论,对民间文学作了全面的界定阐释,明确指出“民间文学的意义,与英文的玫德文 的大略相同,是指流行于民族中间的文学。”并具有两个特质“第一创作的人乃是民族全体,不是个人”“第二民间文学是口述的文学,不是书本的文学恤”。这就是后来被各种民间文学概论类著作所袭用的所谓集体性和口头性。当然,正如很多现代学科的生长过程一样,民间文学也并不需要先确立学科名称才能产生,它的实际出现是各种机缘下 的偶发行为。现在学术界公认它的诞生应该从北京大学征集全国

4、近世歌谣活动算起,以年月日们匕京大学日珊上发布有关征集活动 的“校长启事”及其征集简章为标志。歌谣运动是 由新文学运动直接催生的,并且也成为了新文学运动 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和成功托的北京大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年月日引匕京大学日锄上揭载的引匕京大学征集全国近彰中,列举两条征集资料的方法“一本校教职员学生各就闻见所及自“二嘱托各省官厅转嘱各县学校或教育团体代为搜集”,其中第一条还算寻条则分明体现 了北京大学的特殊地位。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当其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因此,“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民国开始设立教育部,北京大学虽然丧失了作为全国最高教育

5、行政机构的权力,但是它 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忽视的,更何况此时的校长蔡元培,又曾是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这是别的学校难以比拟 的。据刘半农回忆,当他将征集歌谣章程面呈蔡元培校长时,“蔡先生看了一看,随即批交文犊处印刷五千份,分寄各省官厅学校。中国征集歌谣的事业,就从此开场了”“。不过这条途径的征集工作成绩很不理想,真正征集来作品的,主要还是依靠校 内外热心人士的个人活动。无论如何,当时的成绩还是相当可观的,三个多月后,“计所收校内外来稿已有八十余起,凡歌谣一千一百余章”“。民俗研究这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最早开始征集歌谣的先驱周作人。年春,周作人利用身任绍兴县教育会长一职的条件,在绍兴一地进行过试验

6、。他于年月日草拟一则启事作人今欲采集儿歌童话,录为一编,以存越国土风之特色,为民俗研究儿童教育之资材。即大人读之,如 闻天籁,起怀旧之思,儿时钓游故地,风雨异时,朋侨之嬉戏,母姊之话言,犹景象宛在,颜色可亲,亦一乐也。第兹事体繁重,非一人才力所能及,尚希当世方闻之 士,举其所知,曲赐教益,得以有成,实为大幸。后面附有采集条例八项,其中关于儿歌的有云“儿歌例如越 中之一颗星隔权灯等是,又小儿谜语,及游戏时所歌,亦含在内”,“录记儿歌,须照本来口气记述。俗语难解处,以文言注释之。有音无字者,可以音切代之,下仍加注,。这些注意事项,普 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要简略些,却也初步具有了现代学术研究

7、周作人利用两种途径来传播这则启事一是随越铎报散发,周作人日记 月日记“ 一托越铎报社分送搜集绍兴儿歌童话启,凡千五百枚,二是刊登在年月佣兴县教育会月瓣号上,为了引起人们的注爹 其征集工作,周作人在同期上还发表了心七歌之研卿的论文。长,周作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作日后北京大学歌谣运动的具体而微的试验,自征集成绩十分糟糕,一共只有一个相识的高小校长化名给他寄来了一首儿歌。为此周作人只好自己独立搜集抄录了一本多首的越中儿歌集。后来他怀揣着这份儿歌集来到了北京大学,被拉进了歌谣征集运动之中,并一度担任主要负责人,至少在名义上是如此。周作人的失败和北京大学的成功,除了时代风气的变化之外,更可以明显看到作为

8、运动的发起者,个人与权威机构之间的巨大落差。歌谣征集数量的可观固然是歌谣运动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它的另外一个效应可能更具有深远意义,那就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依靠社会媒体资源来扩张影响,是新文化运动迅速成功 的一个要素,这在歌谣运动一开始就是有意识的行为。在那份校长启事 中,蔡元培专门写道“所有 内地各处报馆学会及杂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志社等亦祈各就所知将其名目地址函交法科刘复君以便邮寄简章请登载。”事实上学校内外的报刊的确很快做出了反应。首先,学校内部的们匕京大学日秘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几乎每期都由刘半农发表一章经过诊选、注释过的歌谣,共计首。考虑到们匕京大学日珊在当时不

9、光是北大内部的全校性报纸,同时在社会上也有广泛的影响,它的这项举措,为后来许多报刊竞相选登歌谣,起到了登高一呼和发凡起例的作用。另外,与北京大学关系密切 的刊物比如惭青娜等,也转载了征集歌谣的简章。而年月年月 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主任李辛白主持的校内刊物伪于生活,虽然一共才出了期,却发表了不少歌谣谚语。校外报刊的强力跟进尤其能鼓噪声势,那些局促一隅的小刊物且不说,南北一些有影响的大报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比如北京的慑锄,从年月日开始在第版开辟歌谣栏目,由郭绍虞主持,首先发表的是顾领刚搜集的吴歌。上海的树事新锄,于年月日在“余载”版也开辟了歌谣栏目,的又主要是顾领刚搜集的吴歌。这一南一北两大报纸几乎同时

10、的行为,可会对北京大学征集歌谣活动巨大回应的标志。而且,这一回应还另有创难越歌谣的限制,开始把目光延伸到更广大 的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比如年的上半年以周作人为主持续讨论童话问题,树事新锄则于日开始设立“风俗谈”专栏。年月伽女杂淤第七卷第一号尹之那篇具有学术开创性的轮民间文哟文章,同时开辟了“民间文学”调查”两个专栏,等等。后来北京大学橄谣周刊创立后,同人们搜彝思路也是这样不断扩展的。虽然这些社会报刊的许多主持人或撰稿人都与北大有各种关系,但是真的在北大校园里,随着刘半农、沈尹默的相继留学国外,这段时间北京大学的歌谣活动反而无所作为。然而校外 的歌谣热潮对校 内仍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自称“歌谣迷”的

11、年轻学生常惠焦急地给国文教授们写信,提议成立研究会。在他的推动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于年月日正式成立,由沈兼士、周作人主任。它是一个希望沟通校内外歌谣同好的开放组织,在其 发起歌谣研究会征求会员的启事中就说“请同学中有研究歌谣的兴味者自由加人、共谋进行。校外有热心的人、也可民俗研究以由会员绍介人会。”不过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研究会并没有开展多少实际的工作,直到年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尤其是同年月日橄谣周刊创立后,歌谣运动才真正达到了高潮。以橄黔周刊为核心的活动,不仅征集了大批作品“,激发了一批热心此道的人士,更重要 的是搜集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从歌谣延伸到所有民间文学,连带引起了对民俗学

12、和方言研究的关注,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和方言研究会的相继成立,便是由歌谣运动引发的。学校 内外的声气相求,不光表现为互相刺激,有时候还可以互相弥补。征集歌谣总的来说固然是由北京大学这样的权威学术机构主持比较合适,但未必什么都合适,比如关于狠裹的歌谣。从激谣周刊的前期进程来看,周作人的学识主张起着实际的主导作用,诸如歌谣的分类、方言的研究等无不如此,但是在狠袭歌谣的问题上,他的计划却受到了挫折。虽然在他的极力主张下,微褂周刊将原先歌谣征集简章中“不涉淫裹”的限制改定为“即语涉迷信或狠袭者,亦有研究之价值,当一并录寄”,但是实际这方面的收获却很少。在年月日出版的橄三念增佛上,周作人还专门写了一篇帐裹

13、的歌褂的文章,从理论上给提示,但是成绩依然不理想。周作人坚信这是有价值的事情,并且希望单二类歌谣的征集活动,但是他也终于明白“这于大学似乎不好举办” “还是以义比较好,于是他约集钱玄同、常惠,三人以个人的名义在年月招期上发表倔求狠袭的歌谣启,共同发起征集活动。这一次征集的成绩旨可观,光周作人收到的就积存了一抽屉,据他估计,三人共总收到的,大百件之多”。虽然啦晋丝的主持者是一批有北大背景的同仁,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小团体的社会刊物,即所谓“自己的园地”。它的灵活轻松与私人趣味,可以补充大学机构严肃端庄的某些缝隙。正是 由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 良性互动,所谓的“歌谣运动”才真正成其为运动并获得了成功。民

14、间文学作为运动是成功的,但是作为学术呢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这一时期,比较为后人称道 的民间文学研究,主要是顾领刚的一些论文,尤其是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个研究典范。但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项研究的主体部分,所谓“历史的系统”与“地域的系统”,在学术的严密性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前者因为把现存的古代文献尤其是早期文献上的资料网罗殆尽,因而看上去神完气足、体系俨然后者则只是对作者自己所搜资料的排列、介绍和简单分析而已。这一点从作者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得到体认。当他年月在微褂第期上发表锰姜女故事的转卿时,是纯粹的纵 向材料的排列,将孟姜女故事从春秋到北

15、宋的发展过程,大致理出了个“系统”。顾领刚原以为这个题目再稍花气力就可以做完,谁知此文一出,从各方面汇来有关孟姜女的材料,使顾领刚暂时打消了做下篇的勇气,在微娜第期上刊登启事,列出个小题目,准备先将小题目做好了,才可以谈得上做大的总结。后来的进程也大致如此。这里面一个重要因素是众人 的参与包括资料提供和观点商讨两方面。顾领刚在锰姜女专号的小结蔚中说“现在常常贝料,便使我知道旧时论断的不对常常受到别人的驳洁,便使我愈剥愈将来想不到的境界。”为这样的众人参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此类主题流变召漫与个人闻见有限之间的差距,而且还造成了热烈讨论的兴盛景象,某种它也是民间文学作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后来顾领

16、刚以孟姜女故事奋刊发于年月伽代评论二周年增珊上,算是为孟姜女故事做了一究的大论文。这篇文章不仅续完了“历史的系统”,而且增加了“地域的者打开了一片全新的视域,但它的不成熟也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当时迥这样全面的地域系统总结的足够材料。顾领刚本人对此也有清楚的意识,他在 孟姜女故事研究中说“但我 自己觉得,这实在是极不完全的。读者不要疑我为假谦虚只要画一地图,就立刻可以见 出材料的贫乏,如安徽、江西、贵州、四川等省 的材料便全没得到就是得到 的省分每省也只有两三县,因为这两三县中有人高兴和我通信。我想,如能把各处的材料都收集到,必可借了这一个故事,帮助我们把各地交通的路径,文化迁流的系统,宗教的势力,民众的艺术,得到一个较清楚的缭解。”至于靠这样初步描画的“地域的系统”是否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也是很可以质疑的气民俗研究“历史的系统”和她域的系统”之间学术严密性的不对称,其实蕴含着一个学术范式的转变问题。传统意义上被尊崇 的学术研究,是以文字为根本的,尤其经过乾嘉诸老的渲染,从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