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7461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象态范畴刍议-吕必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 汉语象态范畴刍议 -吕必松“象态范畴”是组合汉语研究提出的新概念。“象”是指现象,“态”是指现象所处的状态。我们认为,语言是人脑(人的心智)对世界万物的反映。 世界由万物组成, 物与物之间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联系,发生种种关系。反映到人的心智中,世界万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就成为现象。 所有的现象都处于一定的状态,语言反映世界万物,既要反映现象,也要反映现象所处的状态。例如:“吃”是一种现象,“吃了、吃着、吃过”就是“吃”的状态; “热”也是一种现象, “热了、热着呢、热过”就是“热”的状态。这就是汉语对现象和现象所处状态的反映。“象”和“态”是两个语法概念。我们用“象”和“态”分别代

2、表现象和现象所处的状态, 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有效地解释汉语语法。现象有动有静,所以“象”有“动象”和“静象”之分。动象所处的状态属于动态,静象所处的状态属于静态。因此,“态”也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汉语中,动象用动字(动词)表示,静象用静字(形容词)表示。 现象所处的状态也是现象,不过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代表现象的字词和代表状态的字词性质不同:前者表示现象义,后者表示语法义。表示语法义的字词只作语法标记, 没有实在的意思,所以可以叫做“虚字”。表示状态的“虚字”就叫“状态虚字” ,上面例子中的“了、着、着呢、过”都是“状态虚字”,也是代表状态的语法标记。我们把汉语界定为 “组合型语言”。这是因为

3、组合生成是汉语的生命线,是汉语无限活力的源泉。 汉语的各级单位都是由小到大逐级组合生成的;汉语组合的基本单位(音节和汉字)是由为数有限的生成元素组合生成的, 无限多的词语和句子都是在音节和汉字的基础上由少到多地组合生成的; 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都是意义上的直接组合,意思相关的字词句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互相组合,不需要通过字形或词性变化。只作语法标记的虚字同样用于直接组合,这是汉语能够成为组合型语言的原因之一。 “组合”是汉语系统特征的核心,提出“象”和“态”这两个语法概念,也是为了更好地揭示汉语的系统特征。汉语有几种“态”,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暂且介绍具有明显特点的四种“态”,即:发生态、变化态

4、、保持态和体验态。“发生、变化、保持、体验”代表现象所处状态的过程和阶段,反映了汉语社团对现象所处状态的过程性和阶段性的认识。下面分别说明。一、发生态发生态的作用是肯定动作或事件确已发生。肯定动作确已发生的叫动作发生态,肯定事件确已发生的叫事件发生态。1.动作发生态。动作发生态的表示方法是在动字后面加“了”。例如: 我来了。 钱包丢了。 他在上海住了三年。 我们今天学了 20 个汉字。 他昨天买了很多水果。 你明天下了课就去机场吧。2.事件发生态。 事件发生态的表示方法是在句尾加“了” 。例如: 他们去饭店吃饭了。 他学会开车了。 他在上海住了三年了。 他昨天买了很多水果了。 我们今天学了 2

5、0 个汉字了。上面的例子说明,状态虚字“了”是发生态的语法标记。一个句子中如果既有肯定动作发生的“了” ,又有肯定事件发生的“了” ,口语中可以省去前一个“了” 。发生态的否定式是在动字的前面加“没”或“没有”,后面不再用“了” 。 “没”多半用于口语,“没有”多半用于书面语。例如: 他没(有)来。 钱包没(有)丢。 他们没(有)去饭店吃饭。 他没(有)学会开车。 他没(有)在上海住三年。 我们今天没(有)学20 个汉字。 他昨天没(有)买很多水果。发生态的作用既然是肯定动作或事件确已发生,所肯定的必然是已经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不过,发生态跟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动作是否完成没有直接的关

6、系。二、变化态变化态的作用是表示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是表示情况发生了变化,所以多半出现在是非句、有无句、存在句、描写句和比较句等非动作句之中。变化态的肯定式和否定式都是在句尾加 “了” , 可见 “了”不但是发生态的语法标记,而且也是变化态的语法标记。例如: 王先生十年以前就是教授了。 这些孩子明年就是大学生了。 她不是你妻子了。 家里没钱了。 他家不在农村了。 今年住校的学生多了。(这些小树长大以后, )这里的风景就更美了。 他们的儿子明天就满月了。 弟弟已经比哥哥高了。“变化”是指情况发生了变化, 发生态的“发生”是指事件从“未发生”到“发生” , 这也是“变化” 。可见变化态与发生态有相

7、通之处。因为两者有相通之处,所以表示的方法都是加“了”。不同的是:变化态一般只用于非动作句,不能直接用“没(有)”否定。三、保持态保持态的作用是描写现象处于保持状态,强调现象的性质、特点、样子等保持不变。保持态有静象保持态和动象保持态之分。1.静象保持态。静象保持态的表示方法是在句尾加“着呢”, “着呢”是静象保持态的语法标记。例如: 这个多着呢。 汤热着呢。 他身体好着呢。 这根绳子长着呢。 他儿子个子高着呢。 鬼子坏着呢。静象保持态兼有强调静象特点的语气,所以静字要重读。 因为静象保持态强调的是静象特点的保持, “特点”本身业已存在,所以没有否定形式。2.动象保持态。动象保持态的表示方法是

8、在动字后面加“着” ,“着”是动象保持态的语法标记。动象保持态有多种语义特点。(1)表示施动者的动作处于保持状态。例如: 你等着。 ( “等”处于保持状态) 他们在门口站着。( “站”处于保持状态) 她忙着倒茶。( “忙”处于保持状态) 照着我的话做。( “照” (按照)处于保持状态) 台上坐着主席团。( “坐”处于保持状态) 他微笑着跟所有的人打招呼。 ( “微笑”处于保持状态) 她在对着镜子做鬼脸。( “对镜子”处于保持状态) 他穿着大衣。( “穿大衣”处于保持状态) 小狗摇着尾巴跑了。( “摇尾巴”处于保持状态)(2)表示受动者保持受动状态。例如: 门锁着呢。 (门被锁,“被锁”处于保持

9、状态) 教室的窗户关着。 (教室的窗户被关, “被关”处于保持状态) 钱都在银行里存着。(钱被存,“被存”处于保持状态)(3)表示动作的结果处于保持状态。例如: 书在桌子上放着。(放书, “放”的结果是“书在桌子上”, “书在桌子上”处于保持状态) 黑板上写着字。(写字, “写”的结果是“字在黑板上” , “字在黑板上”处于保持状态) 墙上挂着一张画儿。 (挂画儿,挂的结果是“画儿在墙上”,“画儿在墙上”处于保持状态)动象保持态的否定式也是在动字前加“没”或“没有”。四、体验态体验态的作用是表明有过某种体验、经历,获得了某种经验。表示的方法是在动字后面加“过” , “过”是体验态的语法标记。体

10、验态跟动作发生的时间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 他们有过儿子。(现在没有儿子了) 他们家有过自己的房子。 (现在没有房子了) 这些人都学过英语。(对英语和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了解) 他吃过晚饭才来。体验态的否定式是在动字前面加“没(有)” 、 “不曾” 、 “从未”等,动字后仍需用“过” 。例如: 这个班的学生都没去过马老师家。 他们不曾有过儿子。 这类事从未发生过。汉语的“态”是状态概念,跟英语的“时体”概念不同。英语的“时体”包含时间概念,用词形变化作语法标记。汉语的“态”跟具体时间无关, 时间概念都用表示时间的字词表示。汉语除了用时间字词表示时间概念以外, 还要用状态虚字作语法标记, 表示现象

11、的状态。汉语的“象态范畴”也反映了汉语人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二合”机制“象”和“态”并存。汉语人学英语,对英语时体范畴的理解和运用是一大难点。英语人学汉语,对汉语“态”范畴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一大难点。上面关于“象态范畴” 的研究受到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教学专家黎天睦( Timothy Light)教授的启发。他的“着”还被关在门外呢“着”的核心语义研究 一文从“着”出发再联系“了、过”的研究,使我认识到开展“象态范畴”研究的必要性。黎教授在该文中说: “ 着对于汉语学习者相应语法点的掌握及汉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均构成了极大的障碍。 而教材通常会着重选择对其与英语的动作、状态进行体标记 -in

12、g 的表层相似关系加以强调。我们认为,此种处理方式势必引发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学生出现由于语义理解模糊而造成的规避、误用等现象。 ”黎教授进一步指出:“汉语动词的时体系统宏观上受到了一个统摄全局的概念的制约。该概念从根本上有别于制约英语或任何其他印欧语系语言动词时体标记的规则系统,虽表现为一个简单概念, 对汉语时体系统的影响却甚为深广。 ”(黎天睦1989: “着”还被关在门外呢“着”的核心语义研究,载汉语研究与语言教学黎天睦汉译文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8)黎教授提出的“汉语宏观时体系统”的概念以及汉语动词的时体系统“从根本上有别于制约英语或任何其他印欧语系语言动词时体标记的规则系统” 的论述不但击中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时弊,而且也击中了汉语语言学的时弊,尤其是后者。汉语语言学的时弊在于许多汉语研究者习惯于用印欧语系语言的眼光看待汉语,用西方语言学的理论指导汉语研究。 把印欧语系语言的时体系统硬生生地套在汉语的脖子上, 是实例之一。 汉语语言学是汉语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语言学上怎样说, 汉语教师就怎样教。用教西方语言的理论和方法教授汉语是汉语语言学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