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26588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卷高三语文模考试题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4 页)江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 (江苏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 分)A.抉择 矍铄 咀嚼 大放厥词 群雄角逐 B.赝品 筵席 笑靥 笔墨纸砚 狼吞虎咽C.没落 陌生 蓦然 顶礼膜拜 秣马厉兵 D.皈依 瑰丽 龟裂 循规蹈矩 岿然不动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4 分)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

2、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C.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D.著名制作人张纪中先后把金庸武侠力作笑傲江湖等搬上荧屏,遭到各方批评,实为对原著的狗尾续貂。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为“遗传”下定义。(3分)(1)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2)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3)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4)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4.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文化内涵。比如, “家” ,上面的“”表示大房子,下面的“豕”表示

3、一头猪,因为古人认为有猪才是家,有猪,人们才有了生活的来源和依靠。又如“人” ,一撇一捺,表示相互支撑才是人。选取任意两个汉字,从结构上分析其文化内涵(不要再写“家” “人” ) 。 (4分)第一个: 第二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尚志斋说 元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 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 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 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 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 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

4、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 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 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 尝乱也;安逸 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 故 志 苟 立 矣 ,虽 至 于 圣 人 可 也 。昔 人 有 言 曰 :“有 志 者 ,事 竟 成 。”又 曰 :“用 志 不 分 ,乃 凝 于 神 。”此 之 谓 也 。志 苟 不 立

5、,虽 细 微 之 事 ,犹 无 可 成 之 理 ,况 为 学 之 大 乎 ! 昔 者 夫 子 以 生 知 天 纵 之 资 ,其 始 学 也 ,犹 必 曰 志 ,况 吾 党小 子 之 至 愚 极 困 者乎 ? 其 不 可 不 以 尚 志 为 至 要 至 急 也 ,审 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 ”二字以赠之。他日 暂还其乡,又来求 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注】正鹄:靶心。准的:标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养尔气,畜尔力 畜:积蓄B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6、 谕:表明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 慑:屈服,改变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制:规定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志向的必要性或重要性的一组是(3 分)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济也,尚思立志乎哉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B 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

7、者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姓名:班级:考号:考场:座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第 2 页(共 4 页)C 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 ,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D 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4 分) (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3 分) (3)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3 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91

8、1 题(10 分)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 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 香篆 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茶瓯:一种茶具。 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9.上片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境?(4 分) 10.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4 分) 11.这首词“表为惜春,实有所指” ,请根据作者身世,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弟走从军阿姨死, 。(白居易琵琶行)1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4

9、.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15.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1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17. ,秋以为期。(诗经氓)18.言者无罪, 。19.他山之石,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题。苔藓(1)苔藓。苔藓。苔藓(2)忍不住轻轻喊了三声苔藓,一些古老的凉意,便从舌尖上生起,继而蔓延到口中、胸中、足底,最后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一片古老而幽深的凉意中。(3)苔藓。苔藓。苔藓(4)当我禁不住连续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到满纸都是碧绿和幽蓝。(5)我在森林里见过苔藓,满怀敬畏地从它身上轻轻踩过。下面是厚厚的腐殖土,留存着鸟声、落花和生灵们的

10、故事。踩着柔软而潮润的苔藓,我知道,我是踩在千年万载的时间上。(6)我在悬崖上见过苔藓,在那样陡峭的命运里,石头们站立着,使劲支撑着庞大的山体。多少世纪过去了,它们也不歇会儿肩,改变一下姿势,这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它们一边负重站着,一边尽力挽留一丝一缕水土,营造和培育属于自己的绿色!那薄薄厚厚的苔藓,收藏着也分泌着天地间最珍贵的水分。谁不会为造化的艰辛和伟力而深深感动!大自然的每一笔都是杰作,即使最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抹,也足以让我们心惊。(7)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修道者们苦苦寻觅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不管红尘千丈,我自守住心性

11、,守住人与天、心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世俗文化随着物欲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这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了一条条秘密幽径。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看见了僧人们宁静淡远的背影,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面容: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冥思禅坐,忽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祥的神色?(8)我在诗经中,在陶渊明、谢灵运、李太白、王维、苏东坡的诗文中见过苔藓。 “苔痕映阶绿,草色入帘青” 、 “

12、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读着这些诗句,我好像一步返回古代,返回到诗经时代的大自然,返回到那长满苔藓、车前草的阡陌、小径和古道!返回到那生长明月清风白云,孕育诗情画意哲思的田园和山水中!想想这样的情境吧:天上白云飘过,地上众鸟啼鸣,远处是葱茏无边的林莽,眼前是原野、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铺着苔藓、摇曳着苇草的小径将远山近水和三五行人连接起来,将人与无边的自然连接起来。世界,是一首怎样浑然纯静的诗!(9)是的,大地上的苔藓越来越少了,到处是人的潮水,人的声浪,人的侵入!都市在扩张,水泥在扩张,废气和噪音在扩张,而田园在萎缩,山水在日益脱去它天然的风骨和神韵。第 3 页(共 4 页)(10)我们踩在

13、水泥地上,踩在钢铁上,踩在消费和效益的高速公路上,踩在一切人造的坚硬冰冷的物体上,我们的身和心都日益变得坚硬冰冷而缺乏弹性和水分。(11)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藓吗?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记忆。(12)苔藓是我们的老师。你看,它那样谦卑地倾听大地的心跳,不动声色地营造着一片又一片碧绿和幽蓝,守护古老而纯真的记忆。(13)苔藓。苔藓。苔藓20作者为什么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请分点概括。 (6 分) 21 “苔藓。苔藓。苔藓”这段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4 分) 22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请赏析其特色。 (4 分) 23文章的标题是“苔藓” ,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有哪几层深意。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