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倒闭案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263280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倒闭案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巴林银行的倒闭 巴林银行简介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 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 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它也得像 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 ,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 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 :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 族先后获得了5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 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尼克里森 其人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在 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 ,进入巴林银行后

2、,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度尼西 亚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 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 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 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度尼 西亚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 排一个合适的职务。l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 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 总经理。 银行倒闭的导火线 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里森看 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进大量期 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 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 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 。

3、巴林银行因此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 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这座曾经辉煌的金 融大厦就此倒塌。 尼克里森 下场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经赔光了整个巴林银行的尼克 里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惊弓之鸟般的逃亡生涯 仅仅持续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 ,刚刚走下飞机悬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里森再次变成了全球的新闻 焦点,他从德国被引渡回新加坡,而仅仅一周之后,被送 上了审判台。根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法,尼克里森因 欺诈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从而变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 监狱中的阶下囚。 1999年7月,尼克里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医,他回到 了

4、伦敦。此前,他在狱中撰写了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 。在书中,尼克李森描述整个事件的真实经过。这本书 很快被拍成了电影 。 巴林银行倒闭的影响 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 市场,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英 镑汇率急剧下跌,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 最低水平。巴林银行事件对于欧美金融业 的隐性影响不可估量。 教训 一、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新加坡巴林公司,里森 一人身兼交易和监察二职,严重违反银行内部控制规定, 这是整个事件的根源。 二、完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除需要做好自身的内部控 制外,金融系统应尽快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的法 制化、科学化、高效化,使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充分

5、体现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墙”。规定金融 集团下的银行、证券、保险及各子公司的资金和业务等的 比例限制,制定信息公开的程度、准则性、完整性的准确 要求,正确对待衍生产品投资,严格控制投资风险。东南亚金融危机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 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 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 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 ,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 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

6、、在 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 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 严重的经济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 在90年代初期,当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却出现奇迹般的增长,经济实力日益 增强,经济前景一片灿烂,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 危机爆发前曾一度是各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的样板。东南 亚国家对各自的国家经济非常乐观,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 步代,纷纷放宽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为新 的世界金融中心。但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繁荣的光环闪烁中 却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

7、长不是基于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而主要依赖于外延投入 的增加。加上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 了过度投机房地产、高估企业规模以及市场需求等,发生 经济危机的危险逐渐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 。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 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连银行业 本身也在大肆借入美元、日元、马克等外币,炒作外币, 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各国银行的短 期外债巨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走各国金融市场将会导 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虽然也 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面对开放的自由化市场却 显得

8、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 。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 ,秦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 ,泰国银行则将外国流入的大量美元贷款移入到了房地产 业,造成供求严重并衡,从而导致银行业大量的呆账、坏 账,资产质量严重恶化。1997年上半年,泰国银行业的坏 账据估计高达9000泰铢(约合310亿350亿美元)。加之借 款结构的不合理,更让泰国银行业雪上加霜。泰国银行业 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魔鬼索罗斯 1997年3月,当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庄房贷款公 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时,索罗新认

9、为千载难逢 的时机已经来;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 外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泰铢一路下滑,5月份最低跌至1 美元兑26.70铣。泰国中央银行在紧急关头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如动 用120亿美元外汇买人秦铢,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国银行的拆 借行为等。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罗斯交易成本骤增,一下子损失 了3亿美元。但是,只要素罗斯对他原有的理论抱有信心,坚持他的 观点正确,他不仅不会平掉原来的头寸,甚至还会增加头寸。3亿美 元的损失根本无法吓退索罗斯,他认为泰国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抵 挡不了他的冲击。他志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更加庞大的资金,再次向

10、泰铢发起 了猛烈进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乱,秦铢狂跌不止,交易商疯狂卖出 泰铢。泰国政府动用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 款企图力挽狂澜。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 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7月2日,泰国政府由于再也无力与索罗斯抗衡,不得已改变了维系 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更是狂跌不止, 7月24日,泰铢已跌至1美元兑32.63铢的历史最低水平。泰国政府被 国际投机家一下子卷走了40亿美元,许多泰国人的腰包也被掏个精光 。 原理 80年代时候,泰铢与美元保持一定价(相对固定),1美元=24 泰铢(大致数),80年代美国经济发

11、展良好,泰国经济发展也 好(当时被称为亚洲经济发展四小龙之一),一个国家的货币 币值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两者发展均良好,这个相对固定的 比价没有什么问题. 90年中期,泰国经济发展缓慢了,美国经济发展稳定,两种货 币还保持相对固定的比价,泰铢的价值明显被高估了,索罗 斯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在泰铢没有贬值之前通过各种渠道 借了大量泰铢,借来后兑换成美元(以1美元=24泰铢价格), 当借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他在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力和泰国 与美国的实际经济状况,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引起拥有泰铢 的人们在市场上抛售泰铢,并且还利用期货市场杠杆作用, 使抛售放大.当时泰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在市场上购买泰 铢(大概2

12、50亿美元),用光了储备还不能维持泰铢稳定,泰国 放弃了努力,泰铢贬值.(1美元=40泰铢) 这时索罗斯就抛美 元,购泰铢,进行偿还,从中获取借时与还时的差价,1美元赚 了16泰铢.这是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制度的问题造成的 . 过程 第一波: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 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 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 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 冲击。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 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同一天 ,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 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 比

13、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 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 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 301.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 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 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 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 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 、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 、6.7和6.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 ,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

14、分别跌765.33点 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 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第三波: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 危机 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 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 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 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 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第四波: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 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 美元的汇价

15、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 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 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 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 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产生原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 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 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 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

16、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 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 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的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 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 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后果 (1)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以1998 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较。各国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 。各国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