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及解析[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171821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经济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及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网络经济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及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经济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及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经济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及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1 01 . 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在网络经济中,一个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商品的价值随其所销售的数量的增加而增长。对于经济学家而言, 这一定律似乎是违反直觉的, 因为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是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的。然而网络外部性却强调价格和数量的正相关性。事实上, 需求曲线描述了一个静态的单期行为, 反映了价格对需求数量的影响;而网络外部性则强调了预期的作用, 反映了预期数量对价格的作用。这样, 需求曲线依然向下倾斜, 但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的情况下, 又将随着其预期将销售数量的增加而上升。其实,网络外部性定义即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

2、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 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1 也就是说, 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 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 原有的用户免费得到了产品中所蕴涵的新增价值而无需为这一部分的价值提供相应的补偿。以购买办公软件为例, 随着使用软件的用户增多, 该产品对原有用户的价值也随之增大,因为你可以与更多的使用产品的用户实现信息兼容与共享, 从而增大办事效率。著名的梅特卡夫法则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即我们所说的网络外部性: 网络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 网络的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 网络对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假设网络中有n 个人, 则网络对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2- n

3、 成正比。 2 如果一个网络对网络中每个人的价值为1美元, 那么规模为1 0 倍的网络的总价值约为1 0 0 美元, 规模为1 0 0 倍的网络总价值约为1 0 0 0 0 美元。网络规模增长1 0 倍, 其价值就增长1 0 0 倍。这一法则用经济学的术语来描述, 就是网络外部性。从更加广义的角度来说, 网络外部性意味着在网络中一种行为的价值的增加, 这种价值增加的情况伴随着采取相同行为的市场主体的数网络经济需求曲线的新变化及解析孙新卿 中原工学院 摘 要 由于网络经济的出现, 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供需双方决定的需求曲线形状有所改变。本文就需求曲线的形状 改变进行阐述, 并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进行解释。 关键词 网络经济 需求曲线 新变化量增多而发生。下面我们用一个需求曲线图(1 )来帮助理解这一新变化。在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前提条件下, 消费者在购买第 n个单位的某一商品 A时, 消费意愿将受到其对 A预期销售数量的影响, 也就是说, 他预期A将销售得越多, 他越愿意为 A支付更高的价格; 但是, 在预期的销售数量已确定的情况下, 他的消费意愿又将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上升。这样, 我们设该消费者在预期销售 ne单位的情况下, 它为第n 个A 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 ( n ; ne) 。 很显然, p ( n ; ne) 是第一个变量n 的减函数, 因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然而p (

5、 n ; ne) 是第二个变量ne的增函数, 这一点抓住了网络外部性的经济特征: 消费意愿随预期销售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简单的单期市场均衡模型当中, 预期已经实现, 这时n = ne, 进而可以定义已实现预期的需求为p ( n ; n ) 。 图(1 ) 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实现预期的需求曲线结构, 每条曲线D i ( I = 1 , . . . , 4 , . . . ) 表明了在给定的预期销售数量n e = nI的情况下, 消费 者为一个变动的数量n 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即传统的需求曲线) 。当n = nI, 预期实现,消费意愿函数p ( n ; n ) 上的点为p ( nI; nI) 。

6、 这样, 函数p ( n , n ) 就是一条由点p ( nI; nI) 组成的曲线。网络外部性下的需求曲线图是由经济学家 E c o n o m i d s 和 H i m m e l b e r g提出的。对网络外部性下的需求曲线的研究表明: 为了避免爆炸式的增长和无限的销售情形的出现, 在这 l i m p( n , n )= 0 n假设是合理的, 因此 p ( n ; n ) 最终将向下弯曲。2 . 从收益递减到收益递增从供给方规模经济到需求方规模经济传统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对同一产品,增加投入某一要素,例如劳动, 而假设其他所有的要素( 如机器设备、 技术、 原材

7、料) 保持恒定, 那么, 每一个增加的劳动力的产出都会比前一个劳动力少。即使总产出增加了, 但每一个劳动力增加的产出, 即边际产出, 也会下降。所增加的收益总是先升后降,在达到最高点后就会走下坡。可是,人们从网络经济中看到的,却是投入在慢跑,收益在快跑,出现了“收益递增” 。网络经济之所以出现收益递增,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电脑业有一个著名的莫尔定律,意思是说,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 1 8个月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它的发展速度每5 年会快1 0 倍。每1 0 年会快1 0 0 倍;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 3 该定律的作用从六十年代以来已持续五十多年, 预计还会持续二十年。它揭示了信

8、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和持续变革的根源。技术进步之快,正是由于创新,才使网络业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可以设想,假使微软的投入一直停留在I N D O W S 9 5 上,不再开发新品种,是否会有今天的辉煌呢?另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 三是信息的收集、 处理和制作成本。 网络规模越大, 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 同时,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举例来说,一条技术信息能将以任意的规模在生产中加以运用。这就是说,在信息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

9、带来不断增加的收益。这种传递效应也使网络经济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其表现在路径依赖的规律上,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的机制,率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其先占学术研讨2 1 1市场的优势,利用规模巨大(效益)导致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3 . 网络外部性有关的收益递增是对传统的收益递减规律的一个修正总的来看, 传统经济学认为收益递减规律是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我们在网络外部性中所讨论的收益递增和传统经济学中的规模收益递增是有所不同的。但是, 我也必须要说明一点: 我们所讨论的收益递增与传统的收益递递减规律并非完全矛盾, 事实上与网络外部性有关的收益递增是对传统的收益递减规律的一个

10、修正。首先, 传统经济学中所讨论的收益递减和递增的规律都是建立在供给分析的基础上的;而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收益递增规律则是对需求方的讨论。其次,传统经济学中, 无论是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还是对规模收益的有关讨论, 都是从供给者的角度出发, 围绕着生产要素的增加导致的收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 我们应当把这些传统的规模经济称为供应方规模经济: 因为供给方生产要素的增加投入而引起的收益递增。 而基于网络外部性的收益递增规律所讨论的则完全是消费者的需求对收益的影响, 因此它被人们叫做 “需求方规模经济” : 4 由于需求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收益递增。在网络外部性不甚突出的传统经济中, 供给

11、方对收益的影响确实是经济中的主要因素;但在网络外部性日益显著的情况下, 需求方对收益的影响也开始成为商业和经济活动的一个焦点。因此, 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收益递增规律并非是对传统经济学收益规律的否定, 这两者实际上是在经济中共同发挥作用, 结果如何将取决于这两种规律孰强孰弱: 在传统经济中, 源于供给方的收益规律占据主要地位;而在网络经济中, 源于需求方的收益递增则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张铭洪. 网络经济学教程 M . 厦门:科学出版社, 2 0 0 2 , 5 4 2 美 卡尔 夏皮罗. 信息规则 M . 北京:中国人大出版社, 2 0 0 0 , 1 5 4 3 李开复. 网络经

12、济1 4 定律 J / O L . 电子展望与决策, 2 0 0 0 , ( 6 ) : 4 4 4 张铭洪. 网络经济学教程 M . 厦门.科学出版社,2 0 0 2 ,5 4引言 在全球的经济体系中跨国公司是一种 综合实力很强的微观经济主体,它具有明 显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从事跨国经 营的公司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在国外设立 分支机构, 以直接投资的方式, 广泛利用国 内外的资源, 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中进行经 营活动。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经营战略时 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大致相同,按照顺序 跨国公司主要的博弈过程包括是否对东道 国进行投资的博弈,与东道国本土企业之 间的竞争博弈以及跨国公司内部转

13、移价格 策略的博弈等。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所经 历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博弈进行分析,尝试 着寻求一般的结果,对我国的公司企业实 施跨国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跨国公司是否进入东道国市场的 博弈分析 关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关系,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二者是“零和博弈” , 1 9 7 1 年费农发表了 主权遭遇困境 , 指出 跨国公司的发展稀释了传统意义上的主权 观、国家观;1 9 9 4 年斯托普福德发表跨 国公司与政府日益发展的依存关系 ,提 出了跨国公司与政府之间是一种“正和博 弈”的思想。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博弈的 结果是跨国公司获得全球要素配置的经营 优势,而东道国获得跨国公司技术、管理 溢

14、出的外部效应、互补性资源以及就业、 税收等方面的收益,因而双方的博弈是一 种“正和博弈” 。下面运用单阶段博弈模型 分析跨国公司是否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决 策: 模型假设: (I )经济体系中只有一个跨国公司和 一个东道国; (I I ) 令具备事后机会主义倾向的跨国 公司或政府为理性跨国公司或政府,其行 为用R 表示,反之为非理性跨国公司或政 府,其行为用 U表示; (I I I )设跨国公司以概率P 选择行为 R ,则选择行为U的概率为1 - P ; (I V )设东道国政府以概率Q 选择行 为 R ,以概率 1 - Q选择行为 U 则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单阶段博弈矩 阵如下:博弈方法实际应用分

15、析与研究王涛 吴国蔚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对跨国公司是否进入东道国市场、进入东道 国市场之后如何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策略以及对当地企业是否技术溢出的各种决策进行分 析,形成对跨国公司投资三个阶段博弈分析的完整体系,得出博弈的结果为跨国公司的 战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博弈 转移价格 技术溢出表1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博 弈矩阵在纯策略均衡条件下,由于跨国公司 和东道国政府都担心对方采取事后机会主 义行为而遭受沉没成本的损失,因此双方 都会采取理智的行为决策,得到纳什均衡 (0 ,0 ) ,即(不投资,不同意) ,短期静态 分析结果说明

16、,如果跨国公司进行投机性 的短期投资,那么这种投资是难以实现 的。但在多阶段博弈的条件下,该博弈显 然还存在帕累托改进,因为在长期博弈过 程中任何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受到另一 方的报复,因此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政府都 会放弃理智行为而选择非理性行为,达到 另一个改进的均衡结果(1 ,1 ) , 即(投资, 同意) 。因此长期动态博弈的结果说明, 由 于跨国公司的投资一般具有长期性,所以 这个博弈过程也能够持续下去。 下面将模型的范围扩大,分析存在市 场相关性的条件下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东道 国市场时的策略博弈。为简化问题,设有 两个跨国公司A和B进入东道国C ,由于 市场相关性的存在,多个公司进入东道国 市场导致的竞争消耗了部分的垄断利润, 其中一部分利润转化为东道国的消费者剩 余,而另外一部分则成为竞争成本,如跨 国公司在宣传、广告上的花销。因此,多 个(两个)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决策分析 可由以下博弈矩阵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