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3575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选修一重大改革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六重大改革一、梭伦改革1、背景:(1)由于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2)尖锐的社会矛盾, 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这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雅典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2、内容:(1)时间:公元前594 年。(2)过程经济领域: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保障平民人身自由。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政治领域: 改变贵族政体的权力分

2、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等级的权力分配。政治机构民主化。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两个新的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3、意义:积极:(1)经济方面: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2)政治方面: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局限:(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二、商鞅变法1、背景

3、: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秦国形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六国;外交上诸侯卑秦;孝公求贤,商鞅入秦。2、内容(变法核心内容是“重农”和“法治”)内容内容、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官爵和军功结合,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什伍制度兵源得到可靠保证、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可以买卖正式废除井田制,推动地主经济发展.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统一秦国度量衡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3、 政治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县制将取代分封制;强化了中

4、央集权什伍连坐制度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轻罪重刑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4、 思想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5、 习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制。增加财政收入2 3、意义:积极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 发展了地主经济, 增强了国力 , 壮大了军事力量, 稳定了统治秩序, 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 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为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压抑工商,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高压政策, 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君主独裁,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法律严苛,激化社会矛盾。

5、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奠定基础);社会发展水平落后(游牧与农耕); 各族人民一起生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和 统治危机(中央政权与地方宗主的矛盾)。 2 内容:(改革是自上而下地进行) 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均田制(包含租调制)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 徭役和兵役。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整顿吏治:俸禄制、任期考核制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 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3、影响: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出现繁荣景象;加速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

6、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四、王安石变法1、背景 : 宋初“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导致阶级矛盾;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 , 导致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了积贫局面的形成;辽和西夏严重威胁着北宋的边境安全。2、内容 : 理财为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增加财政收入,采取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等。 青苗法和市易法都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募役法使农户以钱代役,保障了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整顿军队首先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改革措施,如保

7、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其改革节省了军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改革科举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3、意义:积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局限(1)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这是导致变法失败最根本的原因。(2)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特权和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和攻击。3 (3)同时王安石变法本身

8、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用人不当,一些投机分子趁机混入,以及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4)王安石的个人因素:变法措施有的不切实际,有的又操之过急;二是不能说服自己正视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是个人性格弱点。五、欧洲宗教改革1、背景:经济:天主教占有各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其轻视商业商业的思想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政治: 神权大于王权, 罗马教廷经常干涉各国内政,阻碍了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利于欧洲各国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思想文化:天主教垄断教育,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迫害异教徒,阻碍近代科技发展;社会生活:每个人

9、的终生都受到天主教会的影响,不利于个性解放和物质追求。2、内容:人物教派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地域马丁 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宗教信仰不需要教会中介;世俗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反对赎罪券神甫娶妻德国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主张信仰得救;圣经权威至高无上;先定论选举神职追求财富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英国国教英王为教会首脑; 王权大于教权; 信仰得救 , 圣经是唯一标准保留原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没收其财产英国罗马教会的应对整顿组织内部坚持教皇至上加强宗教裁判,耶稣会在海外传教。3、意义:在宗教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瓦

10、解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确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督教新教派;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六、阿里改革1、背景:属于奥斯曼帝国行省的埃及,各种政治集团( 马木路克、帕夏和近卫军) 争权夺利,战乱频仍; 埃及盛行包税制,沉重的剥削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残破,阶级矛盾激化;18 世纪半期,奥斯曼帝国日趋衰微,英、法等西方国家展开了对埃及的争夺,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穆罕默德阿里掌握政权。2、内容经济改革: 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以军事工业最为重要;培养本国技师, 开办技校,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采

11、取行政手段,减少进口,保护民族工业。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行政制度,中央设高级国务会议;简化地方行政区划;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 撒拉丁城堡大屠杀) ;整顿社会治安,消灭盗匪。军事改革:创办步兵学校,聘请外国教官,培养军官;加紧征兵,加强训练;发展海军,建成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积极对外扩张。(4)教育改革:创办了世俗小学和中学,实行免费教育;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 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开办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的4 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3、影响:积极政治上, 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

12、一和安宁。整顿了社会秩序,埃及出现了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经济上,兴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先进的科技,培养了第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为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埃及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军事上,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军事实力增强,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文化: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推动了埃及历史进步。消极没有触动封建政治体制;因为对外战争,阿里不断征收重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强制人民参军, 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实行对外扩张和独裁统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七、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农奴制阻

13、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克里木战争是直接因素;俄国内部革命是社会因素。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什么是自上而下进行?2、内容:(1) “二一九法令” :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2)司法改革: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按等级审理的制度,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3)地方自治改革:在农村建立地方

14、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议会),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3、意义:积极: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地方自治机关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局限: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八、明治维新1、背景:政治: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幕藩体制,设有幕府和藩国两级统治机构。将军掌实权,天皇成傀儡。采用严格的士、农、工、商等级身份制度,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经济:一方面领主

15、土地所有制,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生活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经菅手工业工场的富裕农民和商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但幕府限制工商业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新兴地主和商人对政治上无权的处境不满。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西方殖民主义入侵,黑船事5 件( 1853 年)引发了民族危机。日本被迫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主权遭破坏。文化:开国思想形成洋学的传播,使人们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和日本的落后,吸取了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2、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废除藩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地主土地所

16、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立了天皇制和君主立宪制。(2)经济:发展重点:由国家兴办军用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创办国营“模范工厂”,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突出国企的示范作用,廉价出售国菅工业给民间资本家,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3)文化: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4)军事:建立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设立军事院校。3、意义:积极:由天皇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走上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