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归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10716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添加剂归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品添加剂归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品添加剂归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品添加剂归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品添加剂归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添加剂归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 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 2.LD50 (半数致死量):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3.ADT 值(每日容许摄入量):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 健康产生危害。以 mg/(kg 体重d)表示。 4.食品防腐剂: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作用的物质。 5.最低抑菌浓度:指某种防腐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小浓度。 (该浓度越小,防腐 剂的抑菌能力越强。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防腐剂和微生物的种类。 ) 6.最大抑群圈直径:

2、当存在防腐剂时,以防腐剂为中心,在其周围的一定范围内将无微生 物的生长。在防腐剂周围无微生物生长的范围一般呈圆形,该圆形的直径称作最大抑菌圈 直径。 (溶解性好、扩散性大的防腐剂,表现出的抑菌圈直径较大。 ) 7. 抗氧化剂:是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的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一类食品 添加剂。 8. 色素的坚牢度:指染着在食品上的色素对周围环境(或介质)的抵抗程度。 9. 食品增稠剂:具有提高食品的粘度,或形成凝胶的一类添加剂。 10. CMC(临界胶束浓度)是乳化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它是乳化剂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其决定了使用的乳化剂量。 在乳化过程中,要形成稳定的乳浊液,所使用的乳

3、化剂量常常 稍高于 CMC 值,使分散相的表面完全被覆盖。 11. HLB 值:1)HLB 是分子中亲水和亲油的这两个相反基团的大小和力量的平衡。2)HLB 值,从 1 到 20。 3)数字越大,表明其亲水性越强,反之,则表示亲油性越强。1. 食品添加剂功能:1)有利于食品的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2)改善和提高食 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指标;3)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物质;4)增强食品的花色品种; 5)有利于食品的工业化生产;6)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2防腐剂作用机理:(1)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或细胞膜机构;(2)破坏许多重要酶系 的作用(山梨酸) ;(3)作用于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4

4、)作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原生质。3. 影响防腐剂抗菌效果的因素:(1).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不同类型的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抑 制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防腐剂,在不同用量下的抑菌效果也有差异。各种防腐剂都有其 特定的抑菌谱。 );(2).菌量(防腐剂的抗菌力明显地随菌量的增加而降低。在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及二次 污染的微生物越多,防腐剂的效力越低。特别是,在含有相当多的细菌数的食品中,防腐剂可 能完全无效。 );(3).pH 值与水分活度(在酸性 pH 范围,由于 H浓度的增加,抑制了防腐剂的解离,使未 解离型分子的比例增大,因而抗菌力较强。水分活度对防腐作用的影响是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所需要求相关的

5、。降低水分活度,微生物的生长受到限制,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抑制表现出“增加” 的效果。 );(4).溶解与分散;(5).加工方法(在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各种加工方法都对防腐剂的防腐 效果有所增强,这种增强作用与各加工方法对微生物的限制有一定的关系。加热:防腐剂,特 别是杀菌剂,对加热杀菌有辅助效果。低温处理:防腐剂处理结合低温贮藏时,会提高防腐效 果。酸化处理:与低温贮藏的效应一样,但要注意的是,使用的防腐剂的有效 pH 范围。)。4. 抗氧化剂作用机理:还原型抗氧化剂(HA)主要是通过本身的还原活性,与环境氧反 应,降低食物中的氧化含量,另外可与自由基反应,以中断氧化过程中的链式反应,阻止氧化过程进

6、一步发生;螯合型抗氧化剂(HB)则是将能催化或引起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封 闭,形成稳定的络离子形式。 5.根据作用类型,抗氧化剂增效剂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一是使主抗氧化剂还原,保持自由基 消除能力。 (主抗氧化剂提供氢原子后变成的抗氧化剂自由基,可以接受增效剂的氢原子, 恢复成分子状态,继续保持有效消除自由基的形式。 )另一类型另一类型为金属螯合剂,通过消除金属离子而显示出抗氧化效果。 (金属离子是油脂氧 化的催化剂,可以大大缩短油脂氧化的诱导期。在抗氧化剂混合物中添加某些金属螫合剂 (常用的有柠檬酸、抗坏血酸和磷酸盐等),可以有效地提高主抗氧化剂的效力。 ) 6. 色素使用目的:1)保持原料固

7、有的颜色;2)模拟天然物质的颜色,使色泽与风味保持一 致;3)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意识” , “强化”产品色调。 7. 合成色素的溶解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为水溶性还是油溶性。由于现在各国基本上已 不再使用油溶性合成色素作为食品的着色剂,所以,合成色素通常都是水溶性的。而要对 油类或含油较多的食品,如奶油、奶脂类、泡泡糖等进行着色,可用乳化剂对其转溶。 坚牢度。 合成色素溶解性的另一层含义为其“溶解度” 。通常,对合成色素的溶解度规定 为: 1.0 可溶 ; 0.251 微溶; 0.25 难溶 合成色素的溶解度受温度、pH 值、含盐量、水硬度等因素的影响。 8. 色素的稳定性评价: 天然食物材料

8、中的色素物质一般都对光、热、酸和碱等条件敏感, 在食品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食品中的色素易被破坏造成褪色和变色。 9. 增稠剂的性质:(一)粘度;(二)增稠剂的溶解性;(三)增稠剂的胶凝作用;(四)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 10 增稠剂预乳化剂的区别和共同点:1)共同点: 增稠剂和乳化剂都是改善或稳定食品的 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2)区别:乳化剂是使溶解性能不同的物质互溶,而增稠剂 则是通过使密度不同的物质稳定地存在,或以凝胶态变为固态。 11. 可乐中的磷酸: 磷酸具有很强的收敛性,是可乐饮料的传统酸味剂,也是可乐风味不 可缺少的风味增进剂和增香剂,可以说,没有磷酸就不存在可乐。磷酸用作可

9、乐型饮料的 酸味剂时,用量为 0.020.06%。1. 评价抗氧化剂的有效性方法(1).活性氧方法:AOM 试验广泛地用于在试验温度下为液 体的脂肪和油,它不能用于固体原料。在 AOM 试验中,将样品保持在 98,空气在恒速下 通过样品,然后测定过氧化值达到一定值所需的时间。 (2).烘箱贮藏试验(schaal 烘箱试验):高温可以加速氧化过程。通常的试验温度为 62.8(145F)。通常使用定期的味道和风味评价,但也用化学分析(例如过氧化物含量)确 定样品中酸败的形成。 (3). TBA 法:TBA 法测定原理是:油脂发生氧化酸败最终形成过氧化物丙二醛(MDN) , TBA(硫代巴比妥酸)能

10、与丙二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粉红色物质,这种粉红的物质在 532nm 有最大吸收峰,这种物质的浓度与颜色成正比。因此,在特定波长下测定粉红色物 质的含量即可得知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 2. 色素的坚牢度(指染着在食品上的色素对周围环境(或介质)的抵抗程度)表现为: 耐热性 由于加热是食品常用的加工方法,因此色素的耐热性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耐酸性 水果制品及醋渍与乳酸发酵制品都具有一定的酸度,而食用合成色素在酸性强 的水溶液中可能形成色素酸而沉淀或变色; 耐碱性 对使用碱性膨松剂的糕点类制品,食品通常会出现碱性。这时,色素的耐碱性 将是重要的; 耐氧化性 氧气及其他氧化剂可能会对色素起到氧化作用

11、,使其褪色或变色。氧蒽类色素的耐氧化性较强,而偶氮类及其他色素较弱; 耐还原性 由于食品的发酵作用,以及抗坏血酸或亚硫酸盐等的存在,导致食品具有一 定的还原作用。这种还原作用将引起合成色素的变化。氧蒽类色素对还原作用相当稳定, 而靛类和偶氮类色素则不稳定; 耐光性 食品在光照条件下可能产生品质的劣变,色素也可能发生变化。随着食品加工 中使用水的性质(pH 值、硬度、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等)及与色素共存物质的种类不同,色 素的耐光性有较大的差异。靛蓝耐光性较弱,柠檬黄、日落黄耐光性较强。 耐盐性 考虑合成色素的耐盐性主要是在腌渍制品。柠檬黄在 20oBe 以上的盐浓度时仍 比较稳定,而靛蓝在 12o

12、Be 即不稳定。 耐细菌性 不同色素对细菌的稳定性不同。柠檬黄、日落黄耐细菌性较强,靛蓝则较弱。3. 乳化剂的选择: 1)在使用乳化剂时,首先要了解被乳化物质的性质。根据被乳化乳浊 液的类型(,即属 W/O 型或 O/W 型, )选择相应的乳化剂。 乳化剂的性质可由 HLB 值反映 出(因此 HLB 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乳化剂的使用性能。 ) 2) (除 HLB 值外,还要考虑)分子结构的影响。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亲油基和亲水基与所 亲合的基团在结构上越相似,亲合性越好,乳化效果也越好。 (特别是对于亲油基,亲油性 明显受其结构的影响。 )通常,不同亲油基亲油性的强弱顺序如下: 脂肪基带脂烃链的

13、芳香基芳香基带弱亲水基的亲油基 3)分子量和分子结构也会对乳化效果产生影响。分子量大的乳化分散能力较好(;直链结 构的乳化剂,只有在 8 个碳原子以上才显著表现出乳化特性,1014 个碳原子的乳化剂, 其乳化与分散性均较好。 ) 4)在实际的乳化过程中,单一乳化剂往往不能得到较满意的效果,就需要使用混合乳化剂, 以达到乳化的要求。 4. 影响增稠剂粘度的因素:1)溶液浓度与粘度的关系 在较低浓度时,多数增稠剂的粘 度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浓度时,多数增稠剂呈现为假塑性流体。所谓假塑性流体 是非 Newton 液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的流体。 2).pH 值对增稠剂粘度

14、的影响 增稠剂溶液的粘度通常随着 pH 值的不同而变化,各种增 稠剂都存在一个粘度稳定的 pH 值范围。这种变化情况随增稠剂的种类而异。 5. 增稠剂形成凝胶状的条件是该增稠剂具有胶凝性,且其浓度达到一定的值。 增稠剂胶凝作用通常有两种模式: 1).螺旋结合当增稠剂溶胶冷却时,其中的一部分分子借助于分子间结合力(如氢键)形成螺旋状微 胶束。然后这些螺旋状微胶束相互凝聚形成三维构造的凝胶(琼脂) ,或者在阳离子(如 K+)存在下,在螺旋处形成结合链,成为凝胶状态(卡拉胶) 。 2)蛋盒(egg box)结合 在这种模式中,凝胶的形成必须有金属离子的存在,特别是二价离子(如 Ca2+) 。增稠剂

15、分子通过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结合(蛋盒结合)相互聚集,从而形成凝胶状。海藻酸钠和低甲氧基果胶即是以此模式形成凝胶。 6.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当几种增稠剂混合作用于同一体系时,这种混合增稠剂会表现出 与各单一增稠剂性质的简单之和所不同的特性。这种增稠剂之间混合后在性质上表现出的 特异性能称为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1)改变粘度 :协同增效增大粘度 协同减效降低粘度 2)改善凝胶特性 :调节强度两种增稠剂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能够形成不同强度的凝胶 体。例如黄原胶与槐豆胶。改善质构琼脂是一种常用的凝胶剂,虽然其凝胶强度较大,但弹性较小。将琼脂与卡拉胶混合后形成的凝胶,柔软而富有弹性。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

16、应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目的包括悬浮、稳定和凝胶等三种类 型。 选择增稠剂时所考虑的食品因素包括: 产品的形态凝胶、流动性;透明、浑浊;产品体系悬浮能力、 pH 值、稠度、口味、风味; 产品加工主要为温度 的变化。悬浮:在固液两相体系中,由于两者的密度差异,常常会出现固体的沉淀现象。在这种体系中,通过加入增稠剂使液体粘度增大,防止固体颗粒的沉淀,从而可以保 持产品良好的稳定性。 果粒饮料、果肉饮料 作用表现:1)增稠、分散和稳定作用;2)胶凝作用:3)凝聚澄清作用;4)保水作用; 5)控制结晶;6)成膜、保鲜作用;7)起泡作用和稳定泡沫作用;8)粘合作用;9)用于 保鲜、低热食品的生产;10)掩蔽与缓释作用。 8酸味剂在罐头食品中的作用如下:改善产品的风味 对于一些酸度较低产品,特别是糖水水果来说,常常需要添加酸味剂 调整风味。如:菠萝罐头加入柠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