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196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一)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一)引言引言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它在肯定世界是物质的,气是世界物质的最小单元基础上,进一步认定物质的气可分为阴阳二气,其气的阴阳性就是物质的最根本属性。世界上的医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等,其医术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又由于人与自然的和人本身的差异性,所以产生在人文上的病理或医理文化就不可能有绝对的、纯理性的或固定的一个道理,而更多的是只能在相对的变化中寻求道理,所以医术中的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这又不可否定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共性的一面,所以高深的医学同样要求建立在人类对客观世界深入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建立在人类传

2、统文明的高深理性基础之上。中医理论与实践就是这样,它的整套理论与实践经验就是建立在相向而行的传统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说,中医哲学观中的气论,阴阳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是深受道家原始哲学思想的影响,如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还有易系辞传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所有这些早期道家的哲学基本观点,全都注入到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之中,成为中医哲学理论的基石。所以在中医的阴阳观中,它不仅认为在人的范畴内有阴阳之分,而且在人所居住的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有阴阳之分,万事万物都可分阴阳,阴阳支配整个宇宙、自然与人类,天道,地

3、道、人道,三道是统一的,阴与阳是整个宇宙物质世界的最根本属性。如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又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又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类似这样的阴阳之说,乃至更为广泛的论述,在整本内经著作中还可见到很多。就是在这种基础之上,中国医学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所独有阴阳理论,如阴阳宇宙观,阴阳生理观,阴阳病理观和以阴阳为主导的治则方法

4、论。如约略归纳一下有:宇宙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热为阳,寒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等等;生理观:男为阳,女为阴;上身为阳,下身为阴;背为阳,胸腹为阴;身表为阳,身里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还有手足的三阳和三阴经等等;病理观: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虚阳亢,阳虚阴胜;阴病及阳,阳病及阴,阴阳互损;阳胜格阴(真热假寒),阴胜格阳(真寒假热);还有亡阴亡阳等等;治则方法: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滋阴制阳,助阳制阴等等。在治疗方法中还有“八纲辨证”,所谓“八纲”,即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等。阴阳为

5、八纲中的总纲,由阴统领着寒、虚、里;由阳统领着热、实、表等。中医这种阴阳理论,它的理性价值和实践价值究竟如何?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当然“治病务求其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而有些中医权威就说:不懂阴阳就不可能懂得中医,也不可能成为上等良医。阴阳是认识人的生理、病理、病机、病状的根本,同时也是治病的根本。而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中医的阴阳说太抽象,不好理解。因为西医依靠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高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等,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了中医所不具备的全新的认识,它与现代有些高科技几乎是同步的。它可以用很现代化的手段来探寻和治疗人体中生理中的病理问题,它可深入到人体中的系统、

6、组织、器官、细胞、基因中的机能活动,以及生物分子、高分子的化学反应活动来认识和解决人体中的生理和病理问题。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中医的阴阳问题,当然会感到太玄太虚,因而感到缺乏科学性,你要自认为科学,他们就说你是伪科学,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们不太了解中医,或是缺少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我认为这样两个方面是这类事物发生矛盾的关键。前者,还好解决一些,不了解,可以通过了解加以解决;思想方法有问题,就等于不是一股道上跑的车,各行其道,甚至南辕北辙,永远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最后我要讲的是,医学是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一门学问,它与那些以骗人钱财的江湖游医和神医胡说八道绝不相同,也不与精神世界里那些靠想象、

7、幻想,编造一些所谓的理论神话也不一样,因为它要对人的生命与健康负责,这是很客观现实的问题。所以任何有所作为的医学及其理论,都特别注意对生命与健康的保护;都特别重视临床经验;都是在实践中通过反复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中医的一部发展史,其主脉,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因此,我对中医的阴阳学说没存心疑,而是相信包括阴阳学说在内的全部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我认为绝不是纯主观经验性的东西,而是有其客观依据的。基于这样一个思路,我试着做了一点初浅的研究,看阴阳学说究竟有没有一点科学道理。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用现代的科学的思想试着谈点自己的看法。(待续)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二)试论中医阴阳

8、观的科学道理(二)中医的阴阳学说与现代科学的理性关系中医的阴阳学说与现代科学的理性关系关于中华文化中阴阳概念,有的学者认为他最早来源于人们对太阳向背而发生的冷热感觉而产生的。这只是一种直接的经验,哲学上的许多概念都是来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经验的抽象,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已经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和生活里的经验,虽有联系,但却有着本质的差异,生活里的阴阳面,冷热感与哲学里的阴阳概念,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前者只是一种人的感性感受,而后都则人的一种理性认识。所谓理性认识就是指人对生活里物质世界的最根本属性和规律的认识。中医里所说的阴与阳,就是指物质世界里最根本的属性,而阴阳运动的实质,就是指物质世界里最根本

9、的规律。至于冷与热的现象,只是阴阳的子属性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也即内经素问所说的:“水火者,阴阳的征兆也”。水为寒凉,火为炎热。这种冷热现象是物质世界里代表阴阳征兆的最实质内容,这也是中医理论认识较为深刻的地方。所谓内经素问中说的:“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等等,与之相关的还有日为阳,月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燥为阳,湿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等等许多事物,都与寒热有关联,而且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阴阳属性是物质众多属性的总属性,寒热只是阴阳一种明显的征兆,在诸多的阴阳子属性关系中,似乎寒热的感受是个中心,因此,寒热的物质属性成为阴阳属性的最主要内容。不仅如

10、此,中医理论还认识到阴阳中的能动力量,而且这种能动力量是来自于太阳和太阳主宰的天体运动,如内经素问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天运当以日光明”等。当然,中医对宇宙自然的认识是朴素的,虽然朴素,但寓理却是十分深刻的,因为其认识正好与宇宙自然现象的本质相符,代表阴与阳的寒与热,就是宇宙自然的最本质的内容。因此可以这样概括地说:宇宙自然中的诸多现象,其实都是在一定的寒热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寒热既是一种现象,是一切事物客观发生和存在的最根本的外在条件;同时,寒热也是一切事物内在本质的固有属性,中国哲学家将其命名为阴阳,因为阴阳比寒热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现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所有物质,它

11、们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质能关系。所谓质,即事物的形质,包括它的外形,和构成的材质;所谓能,即事物内部所含的能量,扩展开说,也可叫功能。其公式有:E=mc2。其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爱氏这个公式是从量子理论来阐明物质世界的质能关系,公式中说明了物质的质量与能量都与物质的运动紧密相关。由于是量子世界,所以物质的运动用了光速。由于这个光速的原因,就使得物质世界内部的质量与能量间划上了等号,这还说明物质世界内部,有了光速这个原因,质能关系是完全统一的。我们现在能否将在个公式变换一下,扩大到包括有低速运动在内的整个宏观世界来理解,即变为m=E/ c2,又将C2换为运动状态(速率),这一公式如用

12、语言来表述,又可这样来说:物质的质量=能量和运动速率之比,也就是说,一定的物质质量是该物质自身的能量与运动的状态的比例所造成的。(注:我这里不是在谈物理学,而是借用物理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哲学的和逻辑的推理)。再进一步扩展开来说,能量是什么?在物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一定的物质运动能力的物理量,而这个“能”就是决定某物质之所会运动的内在本质。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运动,其中主要有: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等等,它们之所以会这样或那样地运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各自的内在能力和能量的本质所决定,也因此就有相对应的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生物能等等概念的产生。由这些能量所形成的各式

13、各样的运动状态,于是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物质形态,总起来说,世界上的各式各样的物质都由它们各自的能量和运动的状态所决定的。“能”在语言表述上,还可以说出许许多多,如热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那么这样多的物质能,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在本质又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热能,热能是这个物质世界里产生各式各样运动;具有各式各样的能量的最内在的本质,是一切物质发生运动的主要根源,是热能和热能的变换产生了世界各式各样的物质运动,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物质形态。如机械运动所做的功,就是热能所产生的,如天体的碰撞所形成的天体和尘埃,以及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球的板块和相关的地质结构;电磁能中就与自由电子的受热而活跃起来密切相关,

14、如宇宙的辐射、电离层的形成,大气中闪电雷鸣现象的产生等等均是;化学能中的化合与分解其实就是一个吸热与放热的化学反应,如宇宙中万物的形成与它们的渐渐衰亡等,大都是因为化学的化合与分解而形成的;生物能中的能量代谢,就是一种集中了的物质世界里的机械能、电磁能和化学能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反应,也即各种热现象的综合反应,一切的生命现象均是如此。总之,热与能的关系最为紧密。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三)试论中医阴阳观的科学道理(三)天之理天之理天之理,即宇宙的根本规律。现代的宇宙学,在探寻其宇宙来源时,有一个较为普遍接受的“大爆炸”的理论模型学说。即今日之宇宙来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并由此演化而成的。所谓“大

15、爆炸”的奇点,被认定为是一个高质量、高密度、高压的状态物,肯定是能量积蓄到了极限的相对小的点。在爆发之前,这个点是相对静止的,因而与冷和“阴”有关。这个点能够相对地安稳存在,又与阳有关,因为有阳的固守,“阳之守也”。爆发时,能量在爆发中释放,由冷转化为热,这又是谁的主使?除了阳本身的动力性外,由于阴当时是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阴应该是支配者,故有“阴之使也”之说。由收缩转化为膨胀,这种热膨胀就成为现在这个宇宙生成的基本状态。因此,又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宇宙是一个正在燃烧着、膨胀着的宇宙。在物理学上还有一个“热胀冷缩”的概念,指的是一般物质在热状态下就会膨胀,相反,在冷状态下就会收缩,这是物质的最

16、基本本性(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这里不谈)。物体受热膨胀,冷转化为热,即“阳在外,阴之使也”;物体受冷而收缩向里,热转化为冷,即“阴在内,阳之守也”。按“大爆炸”理论来说,现在的宇宙正是按照物质的“热胀冷缩”这一规律在发展着,因此“大爆炸”理论不仅有现代天文学许多新的发现的科研理论的支持,而且还是符合一般的物质原理的。当然对于宇宙的起源还有其他的许多说法,还存在着争议,但是,不管“大爆炸”理论还有多大分歧,或有多少问题还需要进行研究,从逻辑推论和现代哲学来看,“大爆炸”这一理论都是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逻辑的,因而能获得相对的普遍认可。既于这个宇宙的模型是有限还是无限;是开放还是封闭;是无限有边还是无限无边,从逻辑推理和现代哲学理念来看,我的看法应该是开放的,无限无边的。既于这个大爆炸的宇宙尺度,我认为既可看成是宇宙局部的一个点的大爆炸,也可看成是整个宇宙的大爆炸。而且这个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还不可用我们一般的常识来理解,因为它是宇宙膨胀与收缩无数个反复过程中的一个终点,即收缩的极限点,即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这个点的时空与物质的质量是统一的,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