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149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最为辉煌璀璨的乐章。没 有哪一种学说和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从根本上影响、决定和支配着中国人民的命运, 并由此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与中国实践、民族文 化特点相结合,发展成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又具有鲜明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现 代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动 态实践进程,又是一种理论成果;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又是辩证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蕴,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又是中国文化现代性化的过 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

2、中国人民上下求索、百年梦寻的革命理论之大成和精神归宿,它 为东西方文化融合提供了中介,使马克思主义这一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理论融入了东 方文化的精神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化、通俗化、民族化的道路。回顾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历史进路和现实境遇,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思想文化的深刻意蕴。 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包容开放的思想体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机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科学成果生动展示了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之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 中明确指出, 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基

3、本原理整个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同时他 们又强调:“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与时俱 进的“时”表现在以下层面: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实现理论的自我超越,使马克思主义 理论反映时代的主题,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因地制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国家 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本土化或民族化;根据条件变化阐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 神,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表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成熟 的标志;要保持*的先进性必须保持思想理论的活水源头。160 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实 质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创新史。毛泽东思想、*理论、 “三个代表”重

4、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这几大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 一个整体,这几大理论成果探索和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走什么样的路,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 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当今时代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经济 和信息革命扑面而来,文化多元、思想融会方兴未艾,如何从理论上认识我国社会生活中 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 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

5、样化,迫切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 共产党宣言 发表以来近 160 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 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 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

6、;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历史一再证明:与时 俱进的党,必然是富于理论创新的党;勇于创新的党,必然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党。一代又 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 树常青。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光芒,照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必将激励着中国人 民不断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辉煌。 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一个是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一个是国家的富强和现代化。这 两个问题构成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成为从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从陈独 秀到毛泽东这样一批向西方

7、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人物奋斗的目标。但是,要实现这一 宏伟的目标是相当艰巨的。它不但需要经验的积累,而且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特别是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南。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 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没有全民族理论水平的极大提高,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 毛泽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艰苦、复杂、 曲折的斗争历程中,他提出并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改造论,提出“以苏为鉴”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些成 果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

8、主义基本制度 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进程中,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建国理论,如关于先发展农业,经济上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论断;关于十大关系的论述;关于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 盾的分析;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等等。这些思想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新时期,在实践中孕育并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 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

9、次理论飞跃。改革开放(动力)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论、一国两制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论 (姓“社”姓“资”)、防“左”反右论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点, 构建了*理论的基本轮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确立了*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 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决 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始

10、终做到“三个代表” ,是我 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 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 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的指引下,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吹响了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

11、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三、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切价值都体现为文化的价值,都是以文化形式存在着的价值。近代中国,面临政治、 社会、文化的多重危机,文化界一直存在“古今中外”之纷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民 族主义、社会主义, “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教;从康梁改良派“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 国”的呼号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无论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 洋务运动,洪秀全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还是康有为的大同乌托邦,严复的西方资产阶级 进化论,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这些思想武器都不可能救中国,先

12、后宣布破产了。五四 时期,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出现了近代文化史上“百家争鸣” ,各种新思潮澎湃激 荡的时代。各种主张纷呈沓至,各种学说斑斓多姿,造成文化上的无序状态。中国政治文 化呼唤着一种能与传统文化相融洽,能够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正 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中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高 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因而能够超越其欧洲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特征,它不仅能够成为世 界各民族继承、吸收和容纳的一笔优秀文化遗产,而且可以成为各民族用来改造自身社会 和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契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春风化雨, 迅速而广泛地传

13、播开来,被接受、被认同,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思想,成为主导中国亿万人理想、情操、人生价值的思想文化规范,并逐渐熔铸于中国人 民的精神生活之中。 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 趋赴。 ”党的旗帜,就是党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关 系到党的威望和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兴衰。树立了正确的旗帜,就有了强大的精 神支柱,党才有坚强的战斗力,民族才有强大的凝聚力。马克思主义的传人是一次彻底的 民族精神的自我塑造,体现了中国人更理性、更自觉的主体性文化选择,基本上完成了由 “物”的层面至“心物”层面、再到“

14、心”的层面的上升过程,使五四以后的文化探索和 文化追求获得了现代性视野。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文化 形态具有一种独特的思想特质,代表一种崭新的文化气象,代表了文化现代性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对现代性诉求的必然反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蕴 含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普遍与特殊、继承与创新的现代性主题。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现代性成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 *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养分和

15、思想资源, 使之成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坚定不移 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帜引领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实现伟大复兴。 四、实现了从西方到东方、传统到现代的文化转型 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中国的现代转换,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诉求和理 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主体和客体相互接受重构、会通整合、文化创新的 过程。其实质是利用西方现代性文明的最高成果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汲取、借鉴与创造 性转换,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上下求索、百年梦 寻的革命理论之大成和精神归宿,是中西现代性文化合璧的结晶体。马克思主义中

16、国化既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赢得了特殊的地位,实现了从西方到中国的转变;也在中国思想文 化史上赢得了特殊的地位,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蕴,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又是中国民族 文化现代化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和民族文化来说,是得到改造和走向进步的过程,是中国民族文化自我更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则 是寻找新的生长点和再创造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开始了学习西方走向现代化的艰难起步。马克 思主义传人中国是近代文化选择的历史逻辑,也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性的必然产物。一代 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批判地对待中西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根本改造,汲取其民主性精华, 淘汰其封建性糟粕,对传统文化加以提炼、改造、弘扬,从而成为民族新文化的有机组成 部分;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峰,对我国的“古今中外”文化之争进行科学的总结,先后提出 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