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备悟诗情 素心解诗心——《错误》素备心得及教学设计思路略谈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698769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备悟诗情 素心解诗心——《错误》素备心得及教学设计思路略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素备悟诗情 素心解诗心——《错误》素备心得及教学设计思路略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素备悟诗情 素心解诗心——《错误》素备心得及教学设计思路略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备悟诗情 素心解诗心——《错误》素备心得及教学设计思路略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备悟诗情 素心解诗心——《错误》素备心得及教学设计思路略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1 6 年 1 0 月, 我作为黑龙江省高中语文教师代表到成都参加了 “第五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 在多方的帮助下, 我所执教的 错误 一课喜获 “现场授课” 一等奖和 “最佳诵读” 单项奖。大赛组委会要求从所给篇目中选择高一、 高二现代诗文、 古代诗文各一篇, 高三作文一篇, 合计 5 堂课, 提前 2 4小时到比赛现场, 从上交篇目中抽签决定上课篇目。从 9 月末接到任务到正式比赛, 理论上是有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然而因平日工作繁杂, 实际上我只有一周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备课。作为教师, 上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但因为缺少参加全国大赛的经验, 开始备课时, 我还是有些茫

2、然, 不知所措。这时学科组长张显彬老师告诫我:“不要参照现成的教案, 要静心阅读文本, 挖掘文本, 读出自己的理解, 备出自己的所得。 ” 这让我茅塞顿开, 也让我明确了备课方向。我将这种备课方式称为 “素备” , 即不用急着去想太多的教法, 费力搜罗大量的资料, 关键是吃透文本。公开课和常态课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只是学生陌生些、 听课的人多些, 课上完后要供专家评判而已, 还是要上出本色。很多功夫都不是临阵能够磨出来的, 比赛无关成败, 恰是对于自己教学功夫的一种检验、 一种提升。这样想着, 我的心态就好了很多。 在备课过程中, 我遵照组长指示, 没有看任何的教学设计, 不想被束缚限制。 短

3、短几日, 小有收获, 写了几篇包括 错误 在内的素备笔记。因为现场抽签的时候, 我恰巧抽到了 错误 一课, 所以在这里谈谈 错误 一课的素备心得, 以及设计这节课时的基本思路。错 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初读此诗感觉不像一首诗,倒像一篇短篇叙事散文, 讲述了一个美丽朦胧的故事。 再读此诗, 觉得有些朦胧,还把握不准诗人到底想要通过这首诗诉说什么, 诗人郑愁予 2 1 岁的时候创作这首诗, 那时的他还很年轻,但这

4、首诗让我读出了沧桑感。本诗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 “我打江南走过” , 一句口语叙述将我们带到了诗境中。 一个 “打” 字敲素备悟诗情素心解诗心错误 素备心得及教学设计思路略谈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红权课 堂K E T A N G1 61 6击着初读此诗的人, 激发了我们的视觉想象。 仔细玩味,用 “打” 而不用 “从” 值得咀嚼。 “从” 表意清晰规范, 读起来很直观。“打” 让人初读时会有些理解意识层面上的隔膜。在诗的开篇即用这样富有 “隔” 意的词, 看起来有些突兀, 可是只要你综观全诗, 稍做思考, 你就会明白郑愁予的高妙之处。 首先我考虑的是他的年龄, 在我看来, 诗歌创作者

5、的知识背景、 年龄背景等都可以作为理解诗歌的介质。2 1 岁, 多么年轻, 即使是写如此愁怀也透露着青春的气息。 “打” 字富有青春的力量, 它能让我们回到作者当年的情景中。 这种唤醒力, 带入感十分强烈。 另外“打” 是北方方言, 郑愁予是山东济南人, 小时父亲为他起的小名叫 “济生” , 起初他并不喜欢这个名字, 可是后来漂泊异乡, 又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打” 字顷刻间就将诗人的文化背景彰显出来,让诗歌又有了乡愁的滋味。再结合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这句诗来看, 诗歌首尾既有结构上的呼应, 又是情感逻辑上的互训。首尾皆用短句, 首句与长句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对举,

6、 尾句与在长久的等待中的女子的绵长忧郁的情意对举, 在句式上让人感受到了 “我” 只是一个过客。这让我充分认识到了 错误 这首小诗用语的经济、凝练, 但表现力却是那么丰富。“我” 的心思是细腻的,“我” 的情感是丰富的,“我”的性格是 “忧郁的” 。“我” 心思细腻, 才能在春帷慢揭的一瞬捕捉到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对于花来讲, 一开一落就是一季; 对于人来讲, 一开一落就是一生。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 莲花无疑是美丽的, 美在高洁, 美在高贵, 美在正直, 美在清丽, 美在风韵。当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我们甚而都会想到 “江南可采莲” 的

7、情节。年轻的少男少女, 在清澈而宁静的湖面上采莲。时而欢笑, 时而逗趣, 和谐而美妙。 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惹人怜爱。 当 “容颜” 如莲花绽放时, 透露的是青春的气息, 让人爱慕, 让人神往, 当“容颜” 如莲花凋落时, 诉说的是等待的苦闷, 等待的失望, 甚而是绝望。笔者曾经在西子湖畔 “曲院风荷” 赏荷, 那一天下着蒙蒙细雨, 人不是很多, 让我的眼能够无阻隔地欣赏片片荷花, 细风拂落荷叶上的雨滴, 清丽的荷花渴饮着天之甘霖, 中通外直的荷茎挺立在风雨中, 圆似油纸伞的荷叶在雨的滴答滴答声中低下头, 好似少女的娇羞。笔者也曾在清华园里欣赏朱自清 “日日走过的荷塘” , 那一天, 是晴日。

8、可能是和在江南欣赏时的天气不同, 还可能是南北方风致的差异, 也可能是心境的不同, 我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江南的莲之美透着一股绵软, 北地的莲之美透着一股秀冷, 这让我能够体会郑愁予用这一比喻营造的意境, 迷蒙而绵软, 清丽而多情。“我” 情感丰富, 才能在青石街道上走过的时候, 感受到 “你” 的心愁。“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其中隐含着一种假设的含义, 即如果春风不起, 如果跫音不响,“你的心之柳絮” 就不会飞扬, 就不会展开。这里的 “东风” 就具有象征意义,“东风” 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辛弃疾 青

9、玉案 元夕 )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李商隐 二月二日 ) ,“东风” 就是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泊船瓜洲 ) , 春风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复苏的生机的, 是能够还冰冻的雪白的世界以绿意的, 是能给久居寒冷 “冬” 日的 “你” 以温暖的希望的, 是能打开久闭寒室的闺中少妇的寂寞的心的。 素备到这里, 忽然想起了陆游和唐琬, 那两首经典的钗头凤 浮于脑海, 陆游之于唐琬, 抑或唐琬之于陆游是不是也是这种美丽的错误的主角呢? 陆游晚年还难以忘记那场沈园邂逅,“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 沈园怀旧 其一 ) ,“伤心桥下春波绿, 疑是惊鸿照影来”(陆游 沈园

10、怀旧 其二 ) , 曾经的欢愉化成余生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 , 曾经的 “错、 莫、 难、 瞒” 化为一世的 “墨痕犹锁壁间尘”“不堪幽梦太匆匆” 。不再多言,否则在专家眼里就有游离之嫌了。“我” 性格忧郁, 才能和同样忧郁的 “你” 互为镜像。这种镜像又像是在暗室中烛火下的镜像,有相似之处,又有些朦胧之感。“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两个明喻, 一个暗喻, 本体都是 “心” 。 “城” 字无论从读音还是表意上都给人以阔大繁华之感, 但却用了两个与之不协调的形容词 “小小”“寂寞” 来形容, 这种组合, 激发了我的探索欲望。“小小” 为叠词

11、, 在音韵的表达效果上颇为舒缓、 和谐、 优美, 让我们初读感觉不到哀伤, 相反还会心生一种对 “小清新” 似的对小城的爱恋之意。 我设想诗人郑愁予当年和母亲一起在江南避乱,所到之处应该有很多小城。 那时的他尚年少, 父亲常年不在身边, 和母亲相依为命。男孩天生对母亲有一种依恋感, 但少了父亲宽厚的肩膀, 对于一个男孩来讲是缺乏安全感的。加之身处小课 堂K E T A N G1 71 7城, 他一定会近距离地看到过很多战争的惨象, 清晰地听到过生离死别的哭号, 他的内心一定是长时间地处在这种煎熬之中。这一个 “小小” , 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或叫作 “存在” 的 “你” 的心境。

12、“心” 如 “小小” 的城, 城再小也能容下一个 “归人” 抑或一个 “过客” ,关键在于这个 “归人” 到底是不是 “你” 所期待的归人, 关键在于到底谁是谁的 “过客” 。“城” 相对于 “乡” 而言, 本应是繁华之地, 尤其是在江南,“寂寞” 二字就有 “潮打空城寂寞回” 之境。“城” 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寂寞, 在无人的时候, 读到这里我的心已经憔悴, 我甚而已经走到了那个时代, 走到了那个 “你” 的窗前, 看不到或看不清 “你” , 却能听到 “你” 沉重的叹息。城中无人再大也小, 城中无“你” 的 “归人” , 人再多也只能 “过尽千帆皆不是” 。所以此处的 “小小” 是心小, 用叠

13、词来表现, 让我感觉到 “心”是越来越小。笔者曾经漫步在江南小城的青石街道上,那一天,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 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 “细雨湿衣看不见” 。 当时的心境虽不似郑愁予, 但为我理解这首诗提供了感性的印象。此处的 “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让人心生冰冷之意,把心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将青石的 “青” 与 “向晚” 暗示出来的昏黄糅合在一起, 让人在冷暖交融之中, 享受着这份等待的痛苦。 脚踏青石, 细雨湿衣, 闲花落地, 容颜静凋, 虚虚实实间透着一丝凄美。青石的街道向晚是黄昏, 人心的向晚是青春的凋零。一个 “向” 字表现的是时间推移的动态过程, 让人想象到对 “黄昏” 的

14、无限接近, 折射的是内心的无限闭锁, 所以才有 “小小的窗扉紧掩” 。 对屋宇而言, 窗扉的作用是看世界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 是多么阔大的意境。可对于内心失望甚而是绝望的 “你” 而言,“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这窗却成了你闭锁心灵、闭锁希望的暗愁。 我说 “你” 的性格是忧郁的, 也许这也是一个理由。 我能理解那个年代,每个痴心等待的人都可能等成一场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 , 道出了多少思妇的苦悲。到此, 我理解的这首 错误 所蕴含的意韵就具有普适意义了。“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 因为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我不得不佩服郑愁予的语言功夫

15、,我也深切地懂得了当代诗人王家新所说的 “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 的深切含义。叠词 “达达” , 如果读出来, 让人感觉十分轻快, 这轻快的马蹄声在江南小城狭长逼仄的街道上不断回响, 这是 “东风” 吗? 这是 “跫音” 吗? 是 “你”听到了这达达的马蹄声后, 才慢卷春帷, 半开窗扉的呢,还是曾经经历了什么, 遭受希望重生而复又绝望的层进式打击后而又发出沉重的叹息呢?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这种错误确实是 “美丽” 的。它能给 “你” 、 给 “我” 以希望的慰藉, 哪怕这种希望如昙花般开落,“你”“我” 也应该知足。 无论是 “你” 还是 “我” , 都需要温暖的安慰, 无论是“你” 还是 “我

16、” , 都面临双重的失落。这首小诗真美, 美得让人不敢触碰; 这首小诗真美,美得让人不敢回味在成都赛课现场备课时, 我向同行的黑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李树泽老师、 哈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显彬老师、 大庆市高中语文教研员马玉杰老师、 诗意语文倡导者牡丹江二中董一菲老师请教, 向他们汇报我对此诗的理解。谈到最后,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大家读这首诗读了很多年, 都很喜欢, 但却不知为什么, 总有说不清的感觉。” 于是我的这节课就以此疑问为线。这个问题不是闭合式问题, 它较开放, 充满着解读的张力, 每个人的理解必然不同。同时它也是个 “真问题” , 没有预定的答案, 没有思考方向的限制, 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整堂课, 学生们探讨得很自由, 没有被老师环环相扣的问题牵着走的感觉。“教师有所不为, 学生才能有所为。”(李树泽老师 ) 我力求在这个课堂上退出来, 因为课堂是学生的。 在这一过程中 “让学生的精彩来成就课堂的精彩 (李树泽老师 ) ” 。课堂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 “导入引读感知精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