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956221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9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 延安市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调查 杨 团 执笔 一、为什么选择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作为调查重点 一、为什么选择农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作为调查重点 延安农村中的社会组织,是本次调研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之所以选择以农 村社区的技术经济类组织作为调研重点,而将村委会、党支部等农村社区的公共 组织放在辅助的地位,只对其与农村技术经济类组织的作用关系进行考察,其理 由如下: 农村的根本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 解决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 题。改革前中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本质上是中央政府统制经济,尽可能压低农产品 价格换取工业品。自然,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很不经济。集体化的农业

2、在 70 年 代严重亏损主要是农机、化肥产品抬高了农业生产成本,但农产品的价格没 有提高。70 年代末期之所以在农村推行改革,实施大包干,根本原因在此。大 包干等于把农村集体对国家的“欠债”分摊给农户。农村改革以后,国家在农村 社区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退出了农业, 从直接介入、 指挥农村经济活动, 到完全由农民自己运作,国家收取税费、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土地和其他生产 资料都分给了农户,村集体也退出了农业生产领域。1996 年中央文件规定,村 集体保留的机动地总规模不得超过 5%.在改革后, 村委会、 党支部介入村镇事务, 已经不再是对本村农业发展的介入, 而是作为乡镇以及乡镇的上一级

3、部门在农村 最底层的代表, 收取与本村农民并无直接联系的三提五统等费用和贯彻来自上级 的各项指示精神。显然,村委会的功能在改革后发生了重大改变,尽管在法律上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性质,但在实际上,却有着再明显不过的行政代表性。这导致 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寻求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组织化道路时,不能不考 虑跳出现行的体制框架和思考模式,另辟蹊径。 农民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是不同于村委会的另类农村社区组织, 目前被称为 农村的中间组织或中介组织, 它在生产者农民和购买者城乡居民和各类 社会机构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活动, 主要解决售买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 运输渠道、 品种种类、时间和价格要求等等问题。所以,

4、这是一类与农民物质利益息息相关 的组织形态。考察三农问题需要找到超越现行体制的新视角,切入这类组织,研 究它的发展形态和对农民增收的效用, 有可能找到与现行做法不同的组织和制度 创新的新路径。 另一个原因是,农民在粮食农业生产中已经没有了收益权,粮食作物种得越 多,农民的亏损额越大。而农民不得不以非粮收益来补粮食农业收益的亏空。在 适宜的非粮农业领域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被公认为是发育中间组织,避 免市场中间商的盘剥。课题组经过 5 月 21 日的考察,发现延安市的农业发展战 略已经打破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传统结构,走向以林果、畜牧、棚栽三大非粮 产业为主导的新格局。这些非粮作物产值的年均

5、递增率达到 11%,2001 年,粮食 作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下降到 31.4%.非粮作物的高成长率,表明农 民的增收有了基本条件。 但是, 条件不等于现实, 要把增收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需要研究如何发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而构成这个体系的细胞是农民的技术经 济合作组织。 二、调查状况 二、调查状况 1、延安市农业技术协会的基本状况 按照延安市科协的文件,延安的农业技术协会是以“以农村产业为基础,以 科技为先导,以技术能手为骨干,以增加收入和提高素质为目的,集科技应用和 生产服务于一体、农民自愿互利组成的合作组织。 ” 延安市的农业技术协会诞生于 1984 年,政府对这种农民的技术经

6、济合作组 织一直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认为它是“广大农民继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又 一伟大创举” , 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1996 年全市农技协联合会成立。 1997 年以来,市科协和农技协联合会提出抓好建立实体型协会和组建新的专业 技术协会的具体目标,还制定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以 促进农技协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截至 2000 年底, 全市已经有各类农技协 1154 个,会员达到 31060 户,占全市总农户的 8.9%.协 会涉及农、林、牧、副、加工等 18 个专业门类,种植业占 67%,养殖业占 24%, 乡镇企业占 5%,服务业和其

7、他行业占 4%.按照活动形式划分,农技协可分为技术 服务型、技术协作型、技术经济联合型和生产、技术、经营一体型,四种类型所 占比例依次为 60%、33%、6%、1%.按照组织层次划分,市、县、乡、村四级的农 技协组织个数分别占到 1%、4%、85%和 10%.从农技协成员的技术结构看,科技人 员占 5%,农民技术人员、专业户占 61%,一般农民占 34%.从市农技协调查的情 况看,坚持活动受到农民欢迎的协会约占总数的 53%,活动一般的占 21%,流于 形式的占 26%. 农技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 、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农村科技能人,即“懂理 论、会操作、留得住、用的上、养的起”的乡土科技人才,

8、这是农村经济发展和 农民致富的重要的人力资本; b 、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据初步统计, 各级农协近几年转化科技新成果 120 多项,直接经济效益 5.6 亿元,全市 2000 年主导产业科技含量增加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 70%以上;c 、加快农业产业化 的步伐,带动了从技术专业户、专业村向专业市场的发展,专业生产规模孕育了 专业市场,使各县区的农业经济逐渐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d 、促进了农村社会 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入会后,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 争相传播, 打破了小农经济狭隘观感的束缚。 农协通过章程向农民提出具体要求, 做“四有三无”新人(有理想、有道德、

9、有文化、有纪律、无超生、无封建迷信 活动、无违法违纪行为) 。 2、安塞县农村技术经济组织发展状况 位于延安市北部的安塞县,总人口 16.39 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77%, 农村人均耕地面积 11.2 亩。近几年来,全县实施“石油强县,林牧富民”的发 展战略, “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保持了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农村发展方面, 形成了 “近水近路建大棚, 远山拐沟果杏羊, 家家户户建产业” 的非粮农业的发展战略。1992 年,安塞县率先从山东引进大棚方式生产蔬菜, 之后逐年扩大规模,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致使大棚菜从 1997 年的 641 棚增加到目前的 7483 棚,4

10、年间增长了 10.7 倍。种植区域也从原来的 2 乡 3 村 扩展到现在的 14 乡 125 村。安塞蔬菜已经远销西安、宁夏、山西、甘肃等 8 省 和 20 多个大中城市。除大棚菜之外,县委县政府抓住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机遇, 近期出台了“安塞县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从 2002 年起每年拿出 新增财力的 20%扶持畜牧业,设立畜牧产业开发奖励基金,大面积实施人工种草 和科学养羊。开发非粮主导产业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 脱贫致富的步伐,1998 年全县整体越过了温饱线,贫困人口由 1997 年的 1.07 万人减少到目前的 2926 人。2001 年,农民人均纯

11、收入达 1741 元。我们所 考察的沿河湾镇杨家沟村、候沟门村为大棚蔬菜生产村,方塔村则为“农、林、 牧并举” ,招安镇闫庄村为苹果专业村。2001 年,杨家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4500 元,侯沟门村 4200 元,方塔村 2400 元,闫庄村 2800 元,均超过了全县和全市 (2001 年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为 1483 元)的水平。 侯沟门村之所以人均收入较高,是因为地处川地,大棚可以连片,规模化生 产和规模化销售都较为便捷。据调查,该村的蔬菜销售主要采取向外地菜商直接 供货的方式,当地并未形成营销组织。其他村的蔬菜、苹果、羊子销售的方式也 大同小异, 即以外地中间商营销为主、 农户个体自营

12、销售为辅。 不过, 在调查中, 据菜农反映, 大棚菜的销售价格近年不断下降, 而成本 (包括建棚和化肥成本等) 不断上升,利润率逐渐降低,扣除非人工成本后一棚菜赚不了几千块,如果再算 上人力成本,就不赚钱了。可见,大棚菜等非粮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尽管的确为 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但要实现增收,并非沿着这条途径走下去就可以自然 而然地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售价的具体政策和办法还有待于研究。 3、洛川县农村技术经济组织发展状况 洛川县地处延安市南部,耕地总面值 52 万亩,人口 19.1 万人,农业人口约 占 90%,人均耕地 3.2 亩,属于以苹果产业为主的农业县。苹果产业发展已有 50 多年历史

13、,2001 年,全县苹果销售提供的农业特产税达到 2860 万元,占全县财 政预算收入的 38.5%,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 1500 元,占农民全年纯收入 2269 元 的 67%.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洛川强县富民的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在苹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上, 洛川县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见下图: 为加快苹果专业县的建设, 洛川县确立了以建设苹果专业县统揽经济工作全 局的产业开发的整体战略, 成立了覆盖全县所有政府机构和和乡镇区域的苹果产 业开发管理指挥部。如上图所示,该指挥部系举全县之力构建的苹果产业网络系 统。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委书记出任,指挥部主要领导职务由县委县政府几套班子 的主要成员

14、分别担任。县苹果集团公司系由县产业局翻牌而成,一套班子、两块 牌子,从而搭建了洛川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县苹果集团公司本部为苹果开发总公司,它的主要资产是气调库、果袋加工 厂、果园和宾馆,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县果农产前产后的生产销售服务,包括产前 赊销化肥等生产资料,产后与各果农协会签订销售合同、收购苹果上市或进行季 节存储。为推动销售,县苹果集团将产业局所属全县 16 个乡镇的苹果产业管理 服务站翻牌,建成乡镇一级的苹果销售公司,还在苹果指挥部的要求下,负责指 导由县政府的 79 个部门按照目标责任制承包到村的 41 个销售公司。 这些公司都 有具体的任务指标,县指挥部要求政府机构的每个职工

15、须销售 6000 斤苹果,因 此,各部门如县供销社、教育局、卫生局、邮政局等都抽调若干人,开办这类销 售公司。苹果集团就因管辖这 57 个销售公司而得名。 洛川县政府不仅举全县之力构建龙头企业,而且大力开发市场,组建了苹果 交易批发市场、苹果交易仲裁委员会和苹果交易信息服务中心。2001 年,还建 成了一厅式办公的苹果交易信息平台,将各地的苹果交易信息以大屏幕展示出 来。苹果交易仲裁委员会由县工商局主管,县法院、植保站、苹果检疫站、苹果 产业局、以及公安、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共同参与,专门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种 纷争和矛盾。 综上所述,洛川县政府在苹果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功能是:a 、战略规划与政 策

16、制定;b 、规范市场;c 、资金、技术与信息服务;d 、直接介入营销组织。 在苹果产业的生产经营组织方面,民间的力量主要体现在:a 、民间形成了 颇具规模的销售大户。洛川县有 120 户销售大户,每户的销售量每年在 500 吨以 上, 总销量占到全县的四分之一。 b 、 民间形成了一支有经验的销售经纪人队伍。 经洛川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苹果经纪人有 110 人。其成员大都为农民,也有个别的机关干部和下岗职工。经纪人通过各个上介绍生意收取中介费,成交之后每斤 苹果对售卖双方各收一分钱。c 、果农协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果农协 会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在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行 资金、技术、生产、供销、加工等互助合作和服务的民办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它 的主体是农民,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 。从合作性上看,果协不以牟利为 目的,对外讲求经济效益,对内则坚持惠顾返还,即将所得利润按照会员交易额 的比率返还给会员。果农协会建立之初的 1995 年,因政府直接号召,各村当作 任务完成,当年即建立了 102 个。不过真正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