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69415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 学 月 刊一九九八年 第 六 期城市史研究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程 民 生内容提要 宋代城市的成熟和市民阶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使城乡差别日趋明显。 代表城市文化的市民文艺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是: 与农民对立, 以农民为取笑对象; 市场的产物, 商业气息浓郁; 风格柔软婉转; 固定的大型演艺场所涌现, 形成文艺市场并使文艺商品化; 具有侵 蚀封建礼教的非正统性。 市民文艺属于消费文化, 封建教化性质不仅淡薄模糊, 甚至于“ 是非颠倒” , 突出的是追求感官享受的娱乐性。因而, 宋代市民文艺一出现即满堂生辉, 成为民间文化的主流, 引导着文化向俗文化方向发展。其重大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不可忽

2、视。 关键词 宋代 市民文艺 商业导 言中国历史进入宋代以后, 在许多方面呈现出新面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更加繁荣, 即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适应并标志宋代城市繁荣的有两个基础性的新现象, 集中展示在东京开封等大都市。其一, 城市格局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宋代城市冲破了以往严格的封建堡垒式的坊市分离制度,不再限制商业区和居住区, 店铺遍布城市内外。神圣如皇宫大门宣德楼前的御街, 也不能免俗: “ 自宣德楼一直南去, 约阔二百余步, 两边乃御廊, 旧许市人买卖于其间。 ”狭窄冲要如桥道, 居然也簇集着店铺摊贩。宋仁宗天圣三年, 巡护惠民河官员抱怨说:“ 河桥上多是开铺贩鬻, 妨碍会及人马车乘往

3、来,兼坏损桥道。望令禁止, 违者重其罪。 ” 朝廷曾下诏: “ 在京诸河桥上, 不得百姓扌 答盖铺占栏, 有妨车马过往。 ”但是, 从描绘北宋末年东京街景的 清明上河图 中, 我们看到汴河虹桥一侧至少分布着 8处不固定的摊位, 足见并未能禁绝。连御廊、 桥梁也成了市场, 还有什么地方不可以设肆经商呢? 由此开辟了近代城市新格局, 使城市真正成为城市。其二, 市民阶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宋代户口分类的基本方式之一, 是乡村户和坊廓户, 也即农民户口和市民户口。法律规定, 各县的税租帐中, 须开列“ 坊廓、 乡村主户丁各若干, 客户丁各若干”。如宋神宗时, 两浙路“ 初诏坊廓户不及二百千, 乡村户不

4、及五十千, 并免输役钱”。市民从农民中分离出来,另立户籍, 表明市民阶层的形成与独立。城市的成熟与发展使城乡差别更加明显, 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应地有别于农村而发展起来。于是, 代表城市文化或市民文化的市民文艺应运而生。市民文艺的特点之所以说是市民文艺, 就是因为这种文艺产生于城市, 带有鲜明的市民特点和城市特色。 这一问题的揭示, 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其具体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与农民对立, 以农民为取笑对象市民文艺中有许多反映农民的内容, 一些艺术形式, 甚至是专门表演农民的。其中以杂扮最典型。杂扮又称杂班、 经( 或作纽) 元子、 拔(或作技)和, 是杂剧的散段表演形式

5、。在东京开封的瓦子中, 有“ 刘乔、 河北子、 帛遂、 吴牛儿、 达眼五、 重明乔、 骆驼儿、李敦等杂班”。南宋末的杭州, 著名的杂扮艺人和107 东京梦华录 卷5, 京瓦伎艺 。 宋会要辑稿食货 66 之 42。 庆元条法事类 卷 48, 税租帐 。 宋会要辑稿方域 13 之 21。 东京梦华录 卷2, 御街 。表演班子多达 26 家, 是一产生于北宋开封、 发展于南宋杭州的重要市民文艺形式。杂扮的特点, 是丑化农民, 表演市民眼中的乡野农民之拙朴。吴自牧指出:顷在汴京时, 村落野夫, 罕得入城, 遂撰此端。多是借装为山东、 河北村叟, 以资笑谈。今士庶多以从者。耐得翁也说道:在京师时, 村

6、人罕得入城, 遂撰此端, 多是借装为山东、 河北村人, 以资笑。今之打和鼓、 捻梢子、 散要皆是也。生长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东京之市民, 聪明灵俐,见惯了繁华和大场面。与之相比, 农民是质朴的, 而上述被做为典型来表演的两个地区尤为突出。 如 宋史地理志 云: 京东( 俗称山东) “ 人皆朴鲁纯直, 甚者失之滞固” ; 河北“ 人性质厚少文” 。其习性, 乃几千年农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熏陶而成, 在以往曾是一种美德被赞赏。但在宋代, 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 有了对比和对立面, 却成了弱点被嘲笑。偏远乡村的农民很少有机会离开田宅, 乍入城市这一新天地, 自然感到处处惊奇和不适应, 显得呆头呆脑, 自有

7、笑料产生。久居京华的市民也很少下乡了解真正的农民生活和农民形象, 不免以在城市中所见到的窘怯农民为摹仿对象和谈笑之资。遂编造出类似喜剧小品的杂扮, 搬上舞台。如耐得翁所说, 杂扮之外, 打和鼓、捻梢子、 散要等市民文艺也是以取笑农民为主要内容的。由于生产、 生活方式以及观念、 文化素质的不同, 首先在最繁华的城市东京开封, 市民将自己与农民彻底割裂开来。他们竭力贬低农民以炫耀自己的优越感, 不但表明市民已失去了农民的那种朴鲁质厚, 而且这也正是最初的市民意识, 是市民从农民中蜕脱而出的必然否定过程。正是这一否定, 标志着市民从思想意识上的形成与独立。鄙薄农民无疑是忘本的错误观念。但历史问题不能

8、用道德眼光对待, 所反映的其实是二者文化层次差距和城乡差别加大以及文化类型的截然不同。更深层的意义是对封建重农思想的否定。针对市民文艺中这一普遍倾向, 司马光曾痛心地说:切惟四民之中, 唯农最苦故其子弟游市井者, 食甘服美, 目睹盛丽, 则不复肯归南亩矣。至使世俗俳谐, 共以农为嗤鄙。诚可哀也!士农工商的传统排列中, 农民表面上地位高于工商市民, 实际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们中的一些年轻人或不良子弟, 一旦接触到较高层次的城市生活, 有了比较, 便感到农民的可悲, 同时看到了光明, 顿生决裂之心。农家子弟尚且如此, 何况工商市民呢? 上升到意识形态并经过艺术加工, 农民的形象更加灰暗, 被摆在

9、了受人耻笑的位置上。新兴的市民文艺,是市民自己在文化上战胜、 超越农民的赞歌。2 市场的产物, 商业气息浓郁 宋代城市整个就是一座大市场, 在其产生商品与利润的同时, 还产生了市民文艺。 北宋中期在开封形成的吟叫艺术即是一例。高承说:嘉末, 仁宗上仙。自帝即位, 至是殆五十年, 天下稔于丰乐, 不意邦国凶变之事。而英宗谅阴不言, 能昭其功。 然四海方遏密, 故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戏。 其本盖自至和、 嘉之间, 叫“ 紫苏丸” 洎乐工杜人经“ 十叫子” 始也。 京师凡卖一物, 必有声, 其吟哦不同。 故市人采其声调, 间以词章, 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 又谓之“ 吟叫” 也。宋仁宗死后, 按历史惯

10、例全国哀悼。 尚书舜典云: “ 帝乃殂落, 百姓如丧考妣。三载, 四海遏密八音。 ” 也即三年内禁止音乐娱乐。正值太平盛世的开封市民, 在天子脚下不能不遵守这一政治习俗, 但又不能长期没有娱乐活动, 于是巧妙地变通为不奏乐唱歌, 而以叫声的美妙变化为娱乐方式。 吟叫艺术正式诞生于宋英宗朝, 寻即盛行于世。南宋末年的杭州, 即有姜阿得、 钟胜、 吴百四、 潘善寿、 苏阿黑、 余庆等吟叫艺人。市场中总是充斥着嘈杂喧闹的叫卖声。作为商贩的广告行为, 叫卖声无不抑扬顿挫, 以响亮优美、悦耳奇特而吸引众人, 招徕顾客。叫声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生意的兴隆与否。所以商贩在叫声上颇为用心。 如开封街巷中, “

11、 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 歌叫之声, 清奇可听, 晴帘静院, 晓高楼, 宿酒未醒, 好梦初觉, 闻之莫不新愁易感, 幽恨悬生”。足见叫卖声富于艺术性,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叫卖的夸张本身就接近了艺术, 经过艺术加工, 配以具有社会意义和故事情节的词章, 变成一种新的曲艺形式, 由市场走向108 东京梦华录 卷7, 池苑内纵关朴游戏 。 事物纪原 卷9。 传家集 卷48, 乞省览农民封事札子 。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 。 梦粱录 卷 20, 妓乐 。 武林旧事 卷6, 诸色伎艺人 。舞台, 登上了大雅之堂。嘌唱、 唱要令(或唱要曲) 等市民文艺与吟叫同出一源。以击鼓敲盏等打击乐伴奏歌唱令曲小词, 谓之

12、嘌唱, “ 驱驾虚声, 纵弄宫调, 与叫果子、 唱要曲为一体” , 原本流行于街市之间, 南宋时普及到居民宅院。吴自牧说的更清楚: “ 若嘌唱、 要令, 今者如路岐人王双莲、 吕大夫唱得音律端正耳。今街市与宅院, 往往效京师叫声, 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 采合宫调成其词也。 ”以叫卖音乐为基础, 结合正规的宫调, 既有生活气息, 又有艺术性, 达到雅俗共赏。几种相近的艺术形式结合, 又派生出新的说唱艺术:吟叫“ 若加以嘌唱为引子, 次用四句就入者, 谓之下影带; 无影带者, 名散叫; 若不上鼓面, 只敲盏者, 谓之打拍。 ”花样不断翻新, 更加丰富多彩。由商业行为到艺术行为、 由俗到雅的升华

13、, 充分说明了商贩的聪颖与自豪。重农抑商是政策和传统观念, 主要体现在朝廷与士大夫阶层, 是宏观的。具体到城市之内, 却根本无法落实, 否则, 商业都会就难以存在和发展。在市民那里, 与农民、 农业并无直接关系, 重要的是自己的职业和城市生活, 与农民比较, 不但不自卑, 反而充满自豪, 根本不以经商叫卖为耻。而搬上舞台风行一时的吟叫等艺术, 无疑又成了整个商业和商人阶层的广告, 即叫卖自身的宣传,美化了商业。在享受吟叫等市民文艺的同时, 谁会蔑视商人呢?产生艺术的商业还进一步与艺术相结合。南宋杭州市场上的一些小商品, 就是市民文艺派生的。所买卖的“ 小儿戏耍家事, 如戏剧糖果之类: 行娇惜、

14、 宜娘子、 秋千稠糖像生花朵线天戏耍孩儿鼓儿、 板儿、 锣儿、 刀儿、 枪儿、 旗儿、 马儿、 闹竿儿及影戏线索、 傀儡儿”等等, 既普及了市民文艺, 又丰富了商品种类, 象征着二者互相促进。以上情况可以说明, 市民文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同时又为商品经济的发展鸣锣开道。3 风格柔软婉转 都市的繁华、 浮艳, 使居民失却了朴素; 建筑物的拥挤和人口的稠密, 使居民失却了粗犷。他们感情细腻丰富, 品位较高, 讲究美感, 追求形式技巧。这些特点都体现在市民文艺的风格之中。清乐( 又称清音) 、 小唱、 叫果子、 唱要令即是:清音比马后乐, 加方响、 笙与龙笛, 用小提鼓, 其声音亦清细轻雅, 殊可

15、人听。更有小唱, 唱叫执板, 慢曲、 曲破, 大率轻起重杀, 正谓之浅斟低唱但唱令曲小调, 须是声音软美, 与叫果子、 唱要令不犯腔一同也。这些“ 清细轻雅” 、 “ 浅斟低唱” 、 “ 声音软美” 的演唱风格, 突出了典雅, 显然适宜于室内演唱, 而不适宜于乡村的露天场地。而且须有一定艺术修养和闲情逸致者才能欣赏, 如同食品一样, 大部分市民需要的不只是填饱肚子, 而是讲究色香味的美感。 另一典型例子是嘌唱。程大昌说: “ 凡今世歌曲, 比古郑、 卫, 又为淫靡。 近又即旧声而更加泛滟者, 名曰嘌唱。 ”所谓“ 今世歌曲” , 即指新兴的市民文艺, 这种靡靡之音发展到极致, 即更加轻浮迷离的

16、嘌唱。4 固定的大型演艺场所涌现, 形成文艺 市场, 使文艺商品化固定的民间大型演艺场所大量涌现, 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社会条件。其一, 城市格局开放, 没有坊市制的约束, 居住区、 商业区和娱乐区相结合; 其二, 居民的生产活动不受季节的限制。农民的生产季节性强, 春、 夏、 秋三季都是农忙季节, 只有冬季农闲。固定的剧场, 如长期闲置便不能生存。 城市居民如工商业者、 官吏等一年四季并无明显的闲忙之分; 其三,人口密集, 并且有众多的闲散人员, 以保证观众经常满员。宋代开封、 杭州都是拥有百余万人口的大都市, 不但“ 浩穰之区, 人物盛伙” , 而且“ 游手奸黠, 实繁有徒”。如南宋杭州即形成一支游手好闲阶层。他们大都热衷于娱乐, 爱好文艺, “ 更专以参随服役资生, 旧有百业皆通者, 如纽元子、 学像生、 叫声、 教虫蚁、 动音乐、 杂手艺、 唱词、 白话、 打令商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