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845424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总复习(2011-2012)(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课 程程 考考 试试一、考试性质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地理专业知识的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考试的性质为地理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的达标考试。二、考试要求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初步但较为全面地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与解决自然地理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本课程考试的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卷分数为100分。四、题型结构及分数分配情况1. 概念解释 (5个,每个3分,共15分)2. 填 空 (20个,每空0.5分,共10分)3.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 多项选择题(10小题

2、,每小题2分,共20分)5. 简 答 题( 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6. 论 述 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五、答题要求举例1. 名词解释 (5个,每个3分,共15分)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其矿物成分、化学组成、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2. 填空 (20个,每空0.5分,共10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竞争 、 寄生 和 捕食与合作 。3.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背斜是 形态上凸,两翼地层倾向相背,由核部向

3、两翼地层越来越老 形态上凸,两翼地层倾向相背,由核部向两翼地层越来越新 形态上凸,两翼地层相向而倾,由核部向两翼地层越来越新 形态上凸,两翼地层相向而倾,由核部向两翼地层越来越老4.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 内,多选、少选、选错,该小题无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地貌形成的动力有内力和外力 内力作用趋向于增强地表高低起伏 内力作用趋向于减弱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趋向于增强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趋向于减弱地表高低起伏 大型地貌的形成发展受内力作用控制,而与外力 无关5.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

4、要特征。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众多。 具有较高的平均生物生产量和巨大的生物积累量。 环境的多变还使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也比较明显,包括季节性变化和各种类型的演替。 陆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6.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1)纬度地带性分布。与热量气候带相适应,植被或生态系统具有顺纬度方向延伸成带而南北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2)干湿度带性分布。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作用,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同一热量带,以水分为主导因素,使植被或各生态系统形成东西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 (3)垂直地带性分布。在山地,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

5、高,使生物群落和土壤类型从下而上也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植被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叫做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受水平地带性制约。自 然 地 理 学总复习总复习绪绪 论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的空间范围是地球表层(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底部)。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它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和研究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

6、测、规划、管理、优化和调控。二、自然地理学的性质1. 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2. 区域性: 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3. 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4. 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是一个系统,可称为地球表层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三、 “地球表层” 特征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四、有关概念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

7、球表层环境。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第一章 地球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1.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公里。这样,就可把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正午高度角从南北纬2327之间向两极减小。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

8、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2. 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如果地球没有现在这样大和这样重,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因而也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没有生物。地表平均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度较差将大得多,紫外线辐射将强得多,总而言之,地球将呈现完全异样的景象。 二、地球自传和公转的地理意 义 1.自转的意义 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9、间。 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2.公转的意义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总之,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第 三 节三、地球的内部构造l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特征研究,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l三者被两个显著的不连续界面所分

10、割:壳幔之间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界面(简称莫霍面),幔核之间为古登堡不连续界面。l地壳是指地表至莫霍洛维奇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l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花岗质层,称为硅铝层;下层为玄武质层,称为硅镁层。第五 节四、地球的外部构造 地球的外部构造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陆地水的地理意义 陆地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甚至土壤和岩石中的孔隙水、矿物中的结晶水等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 水是地表分布最广、最重要的物质,是参与地表物质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因素。水分和能量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地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溶解岩石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水分循环

11、不仅调节了气候、净化了大气,而且伴随着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五、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l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并对地表的几乎所有自然过程起作用。l固、液、气三态物质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系统。l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自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l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l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l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第六 节第 二 章 地 壳地壳是指地球

12、固体表面以下至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花岗质层,又称为硅铝层;下层为玄武质层,又称为硅镁层一、矿物1. 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概念释义:(1)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各种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自然产物;(2)具有相对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均质物体;(3)矿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4)许多人工合成的晶体物质,均不叫矿物。如果某些人工制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也存在,则可称之为人工矿物或合成矿物。第一 节2. 矿物硬度计

13、(摩氏硬度计):滑石(1)、石膏(2)、方解石(3)、 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3. 讲授过的几种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第一 节二、岩浆岩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的分类(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265)岩浆岩的产状(喷出岩和侵入岩深成岩和浅成岩)三、沉积岩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和剥蚀)阶段; 搬运作用阶段; 沉积作用阶

14、段; 硬结成岩(压固、脱水、胶结)作用阶段沉积岩的基本特征:(1)具有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2)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生物化石;(3)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4)有层面构造(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生物遗迹等)四、变质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类型(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五、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概念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第二节第二节六、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 关系岩相岩相一般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三

15、大类。 一般来说,若地壳上升,岩相可从海相向陆相变化,若地壳下降,可从陆相变为海相。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七、地质构造概念: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背斜和向斜的特征(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断裂构造基本类型:节理、断层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和断距等断层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旋转(枢纽)断层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摩根、英国的麦肯齐、法国的勒皮琼等人提出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它被诸如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巨大构

16、造活动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块体,这些块体称为板块。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区域,各板块之间的接合处则是相对活动的地带。目前认为,对全球构造基本格局起控制作用的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此外还有许多较小的板块。八、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 点第三节第三节九、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 扩张(增生)扩张(增生) 俯冲(汇聚)型板块边界俯冲(汇聚)型板块边界 转换(平错)型板块边界转换(平错)型板块边界一、火山和地震的共同特点一、火山和地震的共同特点 火山和地震属于快速的构造运动,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火山和地震属于快速的构造运动,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的强烈释放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