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毕业设计_论文_选题方法的探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76129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本科毕业设计_论文_选题方法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本科毕业设计_论文_选题方法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本科毕业设计_论文_选题方法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本科毕业设计_论文_选题方法的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年第8卷第8期Industrial 选题设计;选题方法【 作者单位 】 马宁,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四年培养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总结之前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实践环节。通过组织实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可以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 系统、 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训练,从而将书本知识转化成更高层次的经验、 技能和技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实践综合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系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呢?选题是关键。一个良好的课题

2、,能强化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选题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毕业设计(论文)后续环节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阶段。选题过大或者过小、 过易或者过难都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 兼顾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体现选题“ 科学性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相应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基础。学生除了需要学习和掌握一般性的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 经济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等课程,还应该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

3、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其中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阶段,将学生的兴趣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的重要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先由学生提出几个比较感兴趣的题目,再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筛选,在此过程中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顺畅尤为重要,经过几轮沟通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向。二、 以文献综述为依托,强化选题“ 创新性 ”创新性是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毕业设计(论文)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可以通过撰写文献综述的方式得以体现。文献综述是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

4、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查找、阅读、 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以达到掌握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现状的目的,并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提供支持。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文献分析能力,养成严谨的学术作风。教师可以围绕相关领域选择23篇已经发表的文献综述供学生参考,并对学生所撰写的文献综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三、 结合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增强选题“ 实用性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要反映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更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尽可能地结合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通常情况下,本科毕业设

5、计(论文)的主要工作安排在第八个学期,这刚好是学生忙于找工作的重要阶段。近些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高校扩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丰富实践经验,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更多学生选择走出校园到公司实习。为此,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习内容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给学生提供适应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 接口 ”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科研项目也是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将科研项目细化为几个具体专题,避免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空洞。

6、四、 构思论文研究框架,审视选题“ 可行性 ”构思论文研究框架是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进一步明确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构思论文结构以及章节关系,考虑在解决关键问题时需要用到的模型或方法。如果说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寻找目标的过程,那么确定论文研究框架就是进一步思考并规划到达目标的具体路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将历年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学生参考,并对学生提交的论(下转第196页)791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年第8卷第8期Industrial 企业未来的实力,靠学校打造;企业未来的产品和服务,直接间接地都是由学校

7、开发的。把经济引入教育视角,就必须进一步摆正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孵化器和策源地。这就要求学校从办学理念到运作模式,都要进行改革。从办学理念讲,学校应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资源。因此,不但要懂教学、 懂治校,而且要懂全局、 懂经济,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经济的大体走势、 市场供求的基本态势和企业对知识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要使学校的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成为企业产业链、 价值链的有机环节。从运作模式讲,就是要彻底打破目前这种自我封闭、 自我循环的旧模式,进而模糊校企界限,淡化学科本位,拆除工学藩篱,推进产教结合;就是要让学校瞄准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计,针对企业难题进

8、行科研开发,把企业急需的实践操作能力、 产业开发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头戏来唱。从价值追求讲,就是要把提高创业创新素质、 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最高价值目标来追求。学校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并突出创业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开始锻炼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的能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市场意识、 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新人。(三)培养创业型人才,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产业意识,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创业者。传统教育由于缺乏经济眼光和产业意识,因而在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上都失之偏颇,往往重学业,轻产业;重饱学之士,轻实用人才;重学术造诣,轻产业开发、

9、市场开拓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改革要努力矫正这种偏向。事实上,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无论哪一个领域的知识,都不仅包含着“ 是什么 ” 、 “ 为什么 ” 的知识,而且包含着“ 怎么做 ” 、 “ 和谁做 ” 方面的知识,现行教育只关注前两个方面的知识,却忽视了后两个方面的知识,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学问人,而很少有创业家、 企业家。我们必须同时进行这四个领域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是什么 ” 、 “ 为什么 ” 的知识,属于可以符号化、 文字化,或者说可编码的知识,在书本上课堂上就可以学到。而“ 怎么做 ” 、 “ 和谁做 ” 的知识,是难以符号化、 文字化甚至不可编码的知识,单

10、从书本上、 课堂上和老师那里是难以学到的,必须结合学生自己的实践体验、 人际交往和社会经验来获得,必须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通过新的途径来获得。我们正是通过这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为学生提供应有的知识整体、 经验整体,激发其将知识转化为产业的意识,建构有助于产业开拓的认知模式,养成企业家的思维习惯,为以后抓住机遇、 自主创业作好思想准备,奠定好知识基础。三、 结语总之,现代高等教育要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作用,必须改革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走出理论认识的误区,真正实行教育的社会服务化,真正相信教育、 智力知识对物质生产和人

11、类本身的巨大作用,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地位,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和作用,以实现教育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创新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绿皮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高洪深.区域经济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邬大光.全面理解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9, 44.陈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 一个世界性的课题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725.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上接第197页)文目录及章节关系图进行重点审查,及时反馈修改意见。五、 重视开题答辩的组

12、织实施,确保选题“ 质量关 ”开题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的一场“ 口试 ” 。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增强其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答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化。通过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强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意识,为今后学生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晓梅.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法探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85872.程国君,于秀华,徐初阳.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08, 9: 1071083.毛力,袁励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08, 8: 35364.陈坤杰,赵桂龙,龚红菊,腾秀梅,陆凌云.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问题的重新认识J .中国教育导刊, 2008, 10: 83846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