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90976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 20 卷 第 1 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20 No. 1 1999 年 1 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Institute for Ethnic Group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Jan. 199910043926 ( 1999) 010145148论古希腊哲学中的逻辑优先性思想李蜀人收稿时间: 1998- 03- 25李蜀人 西南民族学院社科部讲师 (成都 610041)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文从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中勾画出了逻辑优先性思想的产生过程, 并阐释出了这一思想的含义及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2、: 哲学 逻辑 优先性中图法分类号: B5021西方哲学是从探求万物的本原开始。 这种朴素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凸现了西方哲学鲜明的特点, 从而也规定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立场。本体论 (ontoloyg) 始终是西方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这种本体论的哲学研究中, 其对象基本上都是超出经验世界的, 都不是人们可以通过感知所能把握, 所能穷尽的。所以, 从本体论的立场出发, 西方哲学家认为, 真正的哲学对象应该是没有历史的。也就是说, 他们认为, 只有人类的理性才能超越出时间性去探寻这样无历时性的对象。 因为人类理性中含有逻辑性思想。 这种逻辑性思想在人类的认识中始终优先于经验, 始终是认识的条件, 从而

3、成为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基石。可以这样认为, 逻辑优先性思想一直是西方哲学中最为鲜明的一面旗帜。据此, 本文将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中, 初步勾画出这种逻辑优先性思想的产生过程, 并在这一基础上, 阐释出这一思想的含义及对西方哲学所发生的作用。一众所周知, 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 他留下的哲学思想, 据说只有这样一句话: “ 泰勒斯把水看成始基。 ”人们往往将这一句话理解为: 泰勒斯认为, 宇宙万物还没有存在之前, 水就存在了。世界是先产生水, 由水再产生万物。时间性在这种日常理解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其实这种理解还只是经验层面的理解, 远没有达到哲学的高度。对此, 亚里士多

4、德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 他之所以得到这个看法, 也许是由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 以及热本身就是从潮湿中产生, 并且靠潮湿来保持的 (万物从其中产生的东西就是万物的始基) 。 他得到这种看法, 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 也可是由于万物的种子就其本性说潮湿的, 而水则是潮湿的东西的本性的来源”。可见, 亚氏认为, 泰勒斯那句话的含义不是先产生水, 后产生万物的问题, 而是对万物所具的共同本质, 即潮湿的分析。他认为, 万物的共同本质不是经验的, 它只能是人类理性的逻辑分析, 这种逻辑的分析优先于经验。因此可称为 “ 始基” 。这种“ 始基” 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它是万物存在的基础, 而不是指

5、万物同 “ 始基”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来的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致力于寻求人的一种普遍的道德行为准则。他敏锐地发现, 善和善的行为是不同的。在形形色色善的行为中应该有一种普遍的善。不搞清楚善的本质和善的行为的关系, 人们常常会陷入伦理的悖论之中。所以, 善的本质是更为重要的。在苏格拉底一系列的助产式论辩中, 他列举了许多具体对象和它们共同本质关系问题的事例, 例如, 美德、大小、高低等等。他试图从普遍意义上揭示出寻求本质的重要性。为此, 他创造了定义法, 即一种规定事物本质的方法。 要寻求本质, 就不能凭借感官而需要借助于心灵。 为此他批评了阿那克萨戈拉认识到心灵的作用但在分析中又遗忘了心灵的思想

6、。他说到, “ 我想不如求助于心灵, 在那里去寻求存在的原因。 ”(同上书, 第175 页) 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定义出许多事物的本质, 但是, 他已经可以透过世界的表象深入到了本质的领域并提出了普遍性和抽象性这样一些本质的特性,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启出了一大片理性的天空, 使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人们心灵世界上来。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 柏拉图深受他老师的影响,他认为, 整个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他果断地将苏格拉底的具体对象和其本质划分出了两界。他认为, 在可感知世界中, 总是具体对象的存在。这些对象始终都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之中, 因而是暂时的, 相对的; 在可知的世界中, 总是本质的存在,

7、他称之为理念。理念始终是不变的, 因而是永恒的, 绝对的。据此, 他认为, 可感知世界不真实的, 可知世界才是真实的。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摹仿。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 “ 理念论” 。在 斐多篇中, 柏拉图说道: “ 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 乃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上或者为它所 分有 的。 ”也就是说, 美的房屋, 美的花等具体事物, 我们之所以能称为它们是美的, 关健在于我们头脑中优先存在美的理念。 普遍地说, 具体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 就在于它们摹仿了存在理念。 这种幕仿就是“ 分有” 理念。从本体论上看, “ 分有” 一词鲜明地突现了理念在逻辑上的优先性。不管是怎样的 “ 分有” , 在分析论

8、证上, 理念始终是优先的, 否则就无法分有。 联系到柏拉图对善、 相等、数学理念的同样分析, 不难发现, 柏拉图始终想表明的就是逻辑优先性思想。 一方面, 他认为如果没有善、美、 相等、数学等理念, 人们就无法判断美的、善的、 相等的、数量的具体事物。简言之, 理念必然是具体事物存在的前提、基础和条件。逻辑优先性思想应该是柏拉图理念论中主要的方面。 另一方面, 柏拉图在“ 分有” 上也确实超出了本体论的范围, 在认识论中带有时间性来分析论证了 “ 分有”的含义, 致使他在 “ 分有”这一重大问题上并不是前后一致的, 有时还出现了内在的矛盾。也是在 斐多篇中, 他说道: “ 我们必然是我们出生之

9、前已经获得了所有这些东西的知识了。 ”这样, 柏拉图便不自觉也将时间性引入到了本质之中, 遮蔽了本源的源始性, 混淆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界限, 将哲学等同于自然科学。这说明, 一方面柏拉图意识到了逻辑优先性思想的根本性, 另一方面, 他的这种思想还不是很明晰, 很彻底。因此他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疑团。应该说,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明确认识到本体论中逻辑优先性思想的哲学家。在 形而上学一书中, 他说道: “ 我们可以在许多种意义上来说, 存在某个东西。 但是一切 存在 的东西都与一个中心点发生关系,这个中心是一种确定的东西, 它之所以被称为 存在 ,不是带任何含混的意义的。 ”这里, 亚里士多德明确提

10、出了 “ 存在物”与 “ 存在”的关系问题。 人们可以说, 一朵花存在, 一棵树存在, 也可以说某人存在等等, 但是,这些存在物都要同存在本身发生明确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 “ 存在”是 “ 存在物”的 “ 中心点” , 也是它们的起点。只有以中心点为基础, 一切存在物才能够存在。据此, 他最早使用了 “ 本原”这一概念。本原,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 一样东西, 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 都是首先从它产生, 最后又化为它的 ( 实体 substance 始终不变, 只是变换它的形态), 那就是万物的元素, 万物的本原了。 ”本原应该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第一因。照亚里士多德看来, 这种本原就应

11、该是“ 存在本身” 。 因此他反对柏拉图的“ 分有论” , 认为可感事物的存在也是真实的。 因为它们都是存在的体现, 都以存在为依据的。从这些具体的可感事物的存在状态上分析, 他认为, 任何具体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所组成, 没有质料, 形式仍然是纯形式; 丧失了形式, 任何质料便成为了无规定性的 “ 虚无” , 即非存在。 所以形式是主动的, 有目标的,它具有构成质料各种规定性的能力。 另一方面, 从绝对的本体上讲, 实体始终不变, 只是变换它的形态, 那么,从低级事物寻求到高级事物, 并进入到可知世界以此类推, 亚里士多德认为 “ 必须断定, 必然要有一个永恒的不动本性。 ”即第一推动者存在

12、本身。这样, 亚里士多德就从本体论的维度上, 消解了柏拉图可感和可知世界的鲜明界限, 粉碎了 “ 分有论”的主观性, 找出了万物同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 他认为, 本质性的存在是一物存在的先决条件, 也是万物发展的基础, 还是万物变化的先行前提。这些关系就是我们称之为逻辑优先性思想。14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20卷 二人们常常喜欢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人们是由于诧异才开始研究哲学的。 ”起初, 人们对眼前的问题感到困惑, 然后对日月星辰及宇宙是怎么产生感到诧异。然而哲学是要摆脱诧异, 是追求智慧, 并不是为了实用。因此从一开始, 古希腊哲学就不是对经验对象的研究, 而是对世界

13、一般性, 统一性和普遍性的追求。也就是说, 当时的哲学家们都企图为千姿百态的世界寻求到统一的基础。首先关注的是自然界。 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非常典型。但是, 水毕竟只是一种具体物质, 它如何能构成各种各样万物的本原呢?一作为多的本原缺乏合理性; 然后关注的是人。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作为人的伦理道德的本原, 尽管从伦理学而言, 美德具备了一定的普遍性, 但是美德仅仅是人这一对象的一种属性,远没有涵盖人的全部, 因而也不能彻底说明人之为人的基础。也就是说, 用一种属性也不能作为多种属性的基础。柏拉图的理念论将一和多统一起来, 他所谓的理念既是一又是多, 因为理念是全体, 是绝对的。这时人们已

14、经开始拒绝再用可感世界的对象作为世界本原的观点, 开拓出了抽象世界的广阔领域, 使得在认识上真正超越了经验层面。然而在 “ 分有”问题上, 柏拉图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 使他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之中。假若他的理念为一, 那么, 具体事物是部分分有理念呢?还是分有整体理念? 如果是部分分有, 这同理念本身相矛盾, 如果是整体分有, 这又回到了一与多的矛盾之中;如果他的理念为多, 那么,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理念,显然这又同经验常识相悖。 因此柏拉图在分有问题上在他的前后时期确实是非常矛盾的(参见 巴门尼德篇 ) 。在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认真研究了“ 分有论” 的不足, 通过对语言这

15、一类特有认识方法的检讨, 他用 “ 存在”这一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 巧妙地将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统一起来。从本体论的立场上, 运用逻辑优先性思想, 将存在本身定义为万物的前提、基础和条件, 从而使希腊哲学达到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崭新高度。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我们注意到了下列两点:第一,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哲学应有的高度, 具有本体论的趋向。它不是从具体的感知对象及其发展变化中积累经验, 然后再提升出本原。而是一开始就试图寻求万物存在的普遍性、一般性和统一性, 这种本原的东西, 从根本上说, 是绝对的、第一性的。因此,也就缺失了历史性, 遗忘了时间性。第二、这种普遍、一般和统一的本原必然不可能在人

16、类经验中存在, 必须超越出经验, 才有寻求的可能性。所以, 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形而上学性 (仅就形而上学的本义而言)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西方哲学崇尚人类理性的历史传统。 而理性的基本特征就在于逻辑性合理的分析论证的原则。 理性中的逻辑性是哲学认识真正的核心, 它优先于其它一切认识形式。在古希腊哲学的无历史性的理论背景和崇尚理性的哲学性质作用下, 逻辑优先性的认识方法基本成熟了。三我们这里的逻辑性含义并不是说哲学的研究仅仅符合逻辑学的规定。 我们是在源始的意义上使用这一词语的。据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 介绍:“ 逻辑一词源于古希腊语 K O C O D 。在汉语中, 逻辑这个名称是拉丁语的 logic 、 logik和 logigue的音译。亚里士多德在定义三段论时虽然曾用过 K O CO D这个希腊字, 但他只是在 议论或 论证的意义上使用。 ”从中可以看出, 逻辑的源始含义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