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17150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 08250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00)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 1958 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1981 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 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1993 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 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

2、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 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7 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 88 名,其中高层次人才 5 名,教授 20 名,副教授 50 名。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 973 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

3、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 3 项国家 973 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 1 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 20 项。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1 篇,为国防

4、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强调培养理论与工程并重的高层次研究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先进设计思想与概念、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与优化、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飞行轨迹与弹道优化设计、飞行器组网协同、系统建模与仿真、飞行力学与气动辨识、惯性/卫星导航、气动弹性结构一体化设计、飞行器结构强度分析/计算与实验方法、飞行器结构非线性分析等。 2.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控制与制导系统总体技术、执行元件及检测技术、动力学控制与仿真、弹载计算机和导航设备、控制与制导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复合制导与多源

5、信息融合技术、目标信息探测与识别技术、控制与制导半实物仿真技术。 3.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主要针对未来空间探测过程中航天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自主运行以及科学数据获取和处理,研究航天器系统设计技术、自主导航技术、自主任务规划技术、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姿态和轨道控制技术、着陆与返回技术和数据自主获取与处理技术、航天器系统仿真技术。 4.宇航推进技术:火箭发动机燃烧流动理论与测试技术、推进系统理论设计与实验技术、火箭发动机稳态燃烧与不稳定燃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发动机羽流信号特征研究、固体装药结构完整性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 08250

6、0 与寿命预估、超燃冲压推进技术、固液混合发动机技术、电推进等非化学能推进和微推进技术、含能材料在推进系统中的发展与应用。 5.航空宇航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超精密、微细制造工艺理论与设备自动化技术、可重配置数控复合加工机床与制造系统技术、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飞行器精密装配理论与精度控制技术、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建模、仿真及信息化技术和飞行器可靠性及维修性相关理论与技术。 6.振动与噪声控制:振动理论与实验、运载系统和机械设备减振降噪技术、结构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运载系统 NVH 特性研究、主动与半主动减振降噪、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仪器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损伤识别、设备安全及可靠性、振动与噪

7、声对人及环境的影响、热环境控制与优化、人机工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人机系统工程设计等。 二、培养目标二、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学制三、学制 学生类型 学制 硕士研究生(全日制) 3 年 (留学生 2 年) 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 3

8、年 普博生(含留学研究生) 4 年 本科直博生 5 年 硕博连读生(硕一转) 5 年(含硕士阶段 1 年) 硕博连读生(硕二转) 6 年(含硕士阶段 2 年) 本学科普通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 2年。 原则上普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本科直博生应在前两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应少于 3 年。 全日制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0.5 年,非全日制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2 年,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2 年。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9、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 082500 类别类别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课程编码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学时 学分 学期学期 是否是否 必修必修 备注备注M/D-B 27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 1/2 必修 M 27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1 1/2 必修 D/D-B 270000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2 1/2 必修 D/D-B 27000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1 2 选修 M 240001* 硕士英语 483 1/2 必修 D/D-B 240

10、002* 博士英语 482 1/2 必修 F 3700001 汉语 966 1+2 必修 F 3700002 中国概况 322 1/2 必修 公共课 M/D/D-B 22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161 1/2 必修 M7 D5 D-B7M/D-B/MF 1700001 数值分析 322 1/2 必修 M/D-B/MF 1700002 矩阵分析 322 1/2 必修 M2 D-B2D/D-B/DF 1700003 科学与工程计算 483 1/2 必修 D/D-B/DF 1700004 近代数学基础 483 1/2 必修 D3 D-B3M/D-B 0100033 航空宇航工程 322 1

11、必修 M/D-B 0100015 飞行器总体分析与设计 322 2 必修 M/D-B 0100043 结构动力学 322 2 必修 M/D-B 0100006 飞行力学设计 322 2 必修 M/D-B 0100013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 322 2 必修 M/D-B 0100066 线性系统分析 483 1 必修 M/D-B 0100039 航天器自主导航 322 2 必修 M/D-B 0100038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322 1 必修 M/D-B 0100035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 322 1 必修 M/D/D-B 0100029 固体火箭推进基础及发展 483 1 必修 M/

12、D/D-B 0100032 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 483 2 必修 M/D/D-B 0100023 高等化学反应动力学 322 2 必修 M/D-B 0300045 机械动力学及测试 322 1 必修 M/D-B 0300051 精密微纳制造技术 322 1 必修 M/D-B 0300063 数控系统设计方法 322 2 必修 M/D-B 0300042 高等振动理论 483 1 必修 M/D-B 0300072 现代测试技术 483 2 必修 D/D-B 0100011 飞行器系统设计 322 1 必修 M/D/D-B 0100007 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 483 2 必修 D/D-B 0

13、100014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综合设计 322 2 必修 D/D-B 0100022 高等飞行动力学 322 1 必修 D/D-B 0100076 自适应与鲁棒控制 322 1 必修 专业课 D/D-B 0100068 应用最优控制 483 1 必修 M14 D3 D-B14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 082500 类别类别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课程编码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学时 学分 学期学期 是否是否 必修必修 备注备注D/D-B 0100031 行星着陆与返回控制 322 2 必修 M/D/D-B 0100054

14、燃烧理论基础及诊断技术 483 1 必修 M/D/D-B 0100046 聚合物特性及装药结构完整性 322 2 必修 D/D-B 0300074 现代控制理论(1) 483 1 必修 D/D-B 0300048 高等机械振动(全英文) 483 1 必修 D/D-B 0300014 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 322 2 必修 F 0100024 高等计算流体力学 322 2 必修 F 0100070 宇航推进原理 483 1 必修 F 0100012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留学生) 483 1 必修 F 0100043 结构动力学 322 2 必修 F 0100049 控制原理 322 2 必修 F 0

15、100030 轨道力学(留学生) 483 1 必修 F 0100052 喷气推进反应流动 322 2 必修 M/D-B 0100005 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322 1 选修 M/D/D-B 0100069 有限元方法 322 2 选修 M/D-B 0100077 组合导航技术 322 2 选修 M/D-B 0100072 战术导弹自动驾驶仪和制导律设计322 1 选修 M/D-B 0100001 变结构控制系统 322 1 选修 M/D-B 0100008 飞行器非线性控制方法 322 2 选修 M/D-B 0100036 航天器系统仿真与 CAD 483 1 选修 M/D-B 010006

16、0 现代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483 1 选修 M/D/D-B 0100034 航空宇航推进原理 322 1 选修 M/D/D-B 0100059 先进推进技术 322 2 选修 M/D-B 0300087 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 322 1 选修 M/D-B 0300088 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设计 322 1 选修 M/D-B 0100067 叶轮机内部流动环境与液压设计322 2 选修 M/D/D-B 0100037 航天器智能任务规划与优化技术322 1 选修 F/M/D/D-B 0100057 网络化系统协同控制与应用 322 2 选修 F 0100050 连续介质力学 A 483 2 选修 F 0100019 复合材料力学 483 1 选修 适用范围说明: “D”表示博士生, “M”表示硕士生, “D-B”表示本科直博生, “F”表示留学生, “M/D”表示该门课程既适用于硕士也适用于博士生,“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