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51377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1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技术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谢 存 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摘 要 纳米压痕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文章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测量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关键词 纳米压痕?硬度?弹性模量?连续韧度测量 ? ? 2?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收到初稿? ? ? ? ? ?修回? 2? ? ? ? ? ? ? ? ? ? ? ?目前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

3、东三环北路?号亮马河大厦?座? ? ?室?邮编? ?电话? ? 引言纳米压痕? ? ? ? ? ? ? ? ? ? ?又称深度敏感压痕? ? ? ? ? ? ? ? ? ? ? ? ? ? ? ? ?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技术? ? ?它可以在不用分离薄膜与基底材料 的情况下直接得到薄膜材料的许多力学性质?例如?弹性模量!硬度!屈服强度!加工硬化指数等等? ? 在微电子科学!表面喷涂!磁记录以及薄膜等相关的材料科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压痕测量是将一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压头 在一垂直压力下将其压入试样?当压力撤除后?通过测量压痕的断截面面积?人们可以得到被测材料的 硬度?这种测量

4、方法的缺点之一是仅仅能够得到材料的塑性性质?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这种测量方法只能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试样?随着现代微电子材料科学的发展?试样尺寸越来越小型化?传统的硬度测量 技术无法满足新材料研究的需要?此外?材料科学家们不仅要了解材料的塑性性质?而且需要掌握材料 的弹性性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纳米压痕技术有效地满足了科学家们的这一需要? 测量原理在纳米压痕测量技术中?两种最常用到的力学性质就是硬度? ?和弹性模量? ?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如果不存在时间相关的形变?例如蠕变? ? ? ? ? ?或粘弹性? ? ? ? ? ? ? ? ? ? ? ? ? ?以及在压痕过程中材料不存在凸出? ? ? ?

5、2 ? ? ?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测量精度通常优于? ? ?211 压痕过程的一般描述 图?给出一个加载?卸载循环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这里最重要的物理参量是最大载荷? ? ? !最大位移? ? !完全卸载后的剩余位移? ? ?以及卸载曲线顶部的斜率? ? ? ?参量被称为弹性接触韧度?根据这些参量以及下述两个基本关系式?我们可以推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 ?和? ?这里为接触面积?为约化弹性模量?是与压头几何形状相关的常数?根据这个定义?硬度是材料对接触载荷承受能#?#物理图? 纳米压痕实验的载荷?位移曲线力的量度?这里必须区分该定义与传统硬度的区别?对于塑性形变起主要作用的过程?两种定义

6、给出类似的结果?但是对于弹性形变为主的接触过程?两种定义将给出完全不同的硬度?因为纯弹性接触过程?其剩余接触面积非常小?传统的定义将导致硬度无穷大?式的约化模量?可以被用来解释压头和试样的弹性形变?而测试材料的弹性模量则可以根据?计算出? ? ? ? ? ?式中为被测材料的泊松比?和?分别为压头 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于金刚石压头?其参量分别为? ? ?1? ?212 接触韧度()和接触面积( )的确定 为了从载荷?位移数据计算出硬度和弹性模量?必须准确地知道弹性接触韧度和接触面积?纳米压痕与传统硬度测试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纳米压痕是通过经验公式推算得出接触面积?而传统方法则是根据卸载后的压痕照

7、片来获得?目前被广泛用来确定接触面积的方法被称为? ? ? ? ? ? ? ?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卸载曲线顶部 的载荷与位移的关系拟合为一指数关系? ? ? ?此处和为拟和参数?为完全卸载后的位移?弹性接触韧度便可以根据?式的微分计算出?即 ? ? ? ? ? ? ? ?对于拟和一条完整的卸载曲线? ?式并不总能 提供正确的描述?特别是附着在基底上的薄膜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整条卸载曲线拟合得到的参量常常导致非常大的误差?因此确定接触韧度的曲线拟和通常只取卸载曲线顶部的?到?为了确定接触面积?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接触深度?对于弹性接触?接触深度总是小于总的穿透深度?即最大位移? ? ?接触深度可

8、以由下式给出? ? ?此处是一与压头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球形或金字塔形? ? ? ? ? ? ? ?压头? ?1? ?接触面积便可以根据经验公式? ?计算得出?一旦知道了接触韧度和接触面积?硬度和弹性模量便可以由?式和?式算出?213 连续韧度测量( 2:)?技术提供了另外一种接触韧度的动态测量 方法?其原理是将一相对较高频率的简谐力叠加在准静态的加载信号上?其中简谐力的振幅保持在较小的水平上?这种技术的成功关键取决于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压痕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图? ?给出纳米压痕设备的简图?图? ?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所有的运动都被严格地限制在一个自由度上?因此?纳米压痕系统可

9、以很好地被一维简谐振子描述?压痕系统的运动方程可表达为& ? ? ? ? ? 式中为等效质量? ? ? ?为等效阻尼?其中?和?分别为压头和试样的阻尼? ? ? ? ? ? ? ? ?为等效韧度?而?和?分别为加载框和支承弹簧的韧度?为总的力?图? ?纳米压痕系统简图? ? ?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为试样? ?为压杆? 为加载线圈?为支承弹簧?为压头的阻尼?为试样的阻尼? 为电容位移传感器? 为加载框?为加载框的韧度?为支承弹簧的韧度?为等效质量?#?#?卷?年? ?期假设力函数可表达为? ? ?该力产生的位移则为? ? ? ? ?为角频率?为位移滞后载荷的相位角? 将? ? ?式代入?式?我们可

10、以得到接触韧度为 ? ? ? ? ? ? ? ? ? ?其中?和均为仪器本身的参数?而?和均为实验设置参量?则由锁相放大器给出? 结果和讨论311 块材 本文选用试样为熔融石英? ? ? ? ? ?这种材料的优点主要是抗氧化!各向同性!无加工硬化?而且价格较便宜?所有测量均在? ? ? ? ? ? ? ? ?上完成?测量方法为?技术?图?给出试样的模量?压痕深度曲线?在? )?压痕深度范围内?试样的模量为?1? ?1?这与该试样的标称模量?非常接近? 从图?可以看出?当压痕深度小于?时?我们即可以得到相当精度的弹性模量?这表明?该技术可以图? 熔融石英标准试样的模量?压痕深度曲线图? 熔融石英

11、标准试样的硬度?压痕深度曲线用来研究超薄薄膜?图?为熔融石英标准试样的硬 度?压痕深度曲线?在较小压痕深度范围内?试样的 硬度随着压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压痕深度大于?时?硬 度 逐 渐 地 趋 向 一 稳 定 值?1? ?1?这主要是因为在较小压痕范围内?试样的 形变以弹性形变为主?随着载荷的增加?塑性形变逐 渐起主导作用?312 薄膜 通常来说?为了获得与基底无关的薄膜材料的 力学性质?压痕深度应当小于膜厚的? ?这个 规律的有效性取决于薄膜和基底材料性质的差异? 以及薄膜和基底材料哪个较硬?本文介绍的?动 态测量技术就是一种确定多大压痕深度处所测力学 性质开始有基底效应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12、因为该方 法使得我们可以获得硬度和弹性模量作为压痕深度 的连续函数?因而基底开始影响测量的深度位置变 得非常显而易见? 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薄膜的厚度是如此的小?以 致在所有有用压痕深度范围内的压痕数据都有基底 效应?这是一个在硬喷涂? ? ? ? ? ? ? ? ? ?中非常普遍 存在的问题?为了得到正确的硬度?压痕深度必须超 过某一特定值?以使得试样产生完全塑性形变?在这 种情况下?通常的目标就是根据复合结构的性质迭 代出薄膜的力学性质?对于文献中存在的经验或分 析公式?在使用这种迭代时必须慎重?近来? ? ? ? 等又发展出了一种将有限元模拟与实验载荷位移数 据相结合的新技术? 对于薄膜材

13、料?有些情况下? ? ? ? ? ? ? ?方法 并不总能给出正确的接触面积?例如软膜在硬基底 上?凸出? ? ? ? ? ?是常遇到的问题?因为硬基底限 制了塑性流变?对于硬膜在软基底上?凹陷? ? ? ?现象导致? ? ? ? ? ? ? ?方法过估了实际的接触面 积?结果计算出的硬度和模量太小?对于极端的凸出 或凹陷现象?实际的接触面积必须利用其他检测手 段? 由此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动态测量技术 是研究薄膜材料以及基底效应最有效方法?此外?对 于某些时间相关的材料?例如铅!铟或高分子材料 等?由于接触韧度在卸载曲线最大位移处出现负值? 因此利用传统测量方法将无法得到材料的硬度和弹 性模量?而?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结束语纳米压痕技术已延伸到微电子!半导体!刀具!#?#物理光学器件及其喷涂!磁记录介质!生物材料以及医疗器件等领域?随着?动态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必将在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