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94702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高校党建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阮 奎 人民论坛 (2009 年第 24 期)【摘要】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善于进行理性思索,乐于接受新观念,但也很容易受到误导的群体。共产主义理想是高校党建中容易使师生陷入认识误区的问题,要在高校党建中宣扬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多进行理性分析并立足现实,少说教和空谈。【关键词】高校党建 共产主义 理想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是党的建设中重要而敏感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仰者。然而,在当前我国高校的党建中,恰恰是共产主义信仰问题让许多师生陷入认识上的误区。师生们一方面难以阐释

2、清楚为什么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念的困扰进而怀疑或否定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笔者从认识共产主义的本义以及分析一些常见的怀疑或否定共产主义的错误观念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些误区。共产主义的本义首先,理解共产主义必须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阶级斗争着手。每一次的阶级斗争,根本上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进而产生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每一个阶级的存在都不是永久的,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奴隶阶级经过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最终得到了解放,资产阶级经过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最终也得到了解放。当今世界广泛存在的无产阶级最终也必然会

3、得到解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每一个阶级的解放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无产阶级也同样如此。其次,理解共产主义要同资产阶级所有制以及在资产阶级所有制下人剥削人的关系结合起来。否则,很容易陷入虚无飘渺的幻想和空谈当中。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著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根本矛盾所决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社会生产

4、力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长期积累,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仍然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认识共产主义理想方面常见的错误观念分析以目前不存在为理由来否定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性。这类观点在逻辑上最荒谬,但在现实中最容易误导人。从逻辑上看,这类观点就是以当前不存在来否定将来存在的可能性。但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原来不存在而后来出现的事物不胜枚举。就共产主义社会而言,只要从发展和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并不难理解“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存在的可能性。共产主义社会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二是作为个体的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并有极高的觉悟。当前情况下,仅在我国就还有

5、 2600 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15 周岁以上的文盲还有 1 亿多,因此,当今社会还有许多人有着难以满足的物质欲望以及表现出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当然不奇怪。但是,当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们都能得到良好教育的时候,社会风气和个人的思想行为都会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失败经验来否定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发表近 160 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多次失败。于是有许多人怀疑共产主义最终是否能实现,更有人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布热津斯基)然而,一种社会制度能否最终实现,不在于它诞生的过程中从不经历失败,而是它是否在根本上符

6、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类历史上,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交织着反反复复,错综复杂的斗争,而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代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的阶级,总是能在不断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和新的力量,最终取得胜利。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提出断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中,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曾饱受剥削压迫之苦,将共产主义实际上理解成为“平均主义”,并怀着极大的热情将这种所谓的“共产主义”付诸实践,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人根据“按需分配”而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然后又根据当今社会中普遍出现的人的欲望的无穷性来否定共产主义的可能性。还有不少学者对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法

7、律制度、管理方式、家庭形式等作具体的预言。这些断言、预言又往往被反对、怀疑共产主义的人当作批判的靶子,进而让更多人在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产生混乱。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对这些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有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认为资本主义是 “历史的终结”。日裔美国学者福山认为:目前的世界(指 20 世纪90 年代初)形势不只是冷战的结束,也是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事实上,福山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愿望:希望西方大国标榜的自由民主模式能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建立,不再被其他模式所取代。尽管从学术角度看,福山的著作中有许多闪光的思想,但是其著作的基本观点却

8、引发了一种思潮,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战胜资本主义。福山的观点之所以能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强烈的冲击,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人们在事实面前往往很容易接受一种看似能解释事实的观点,哪怕这种观点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如果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民主模式是人类政治的最后形式,这就否定了人类社会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现实面前,这种观点不攻自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在推行其所谓的民主模式时给人类带来的重大灾难,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领域正在不断进步。将共产主义理想等同于“天国”、“大同世界”等世俗观念。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预言,而“天国”理念则是迷信思想或者是宗教中所宣扬

9、的唯心主义观念,“大同世界”也只是古人在面对令人痛苦的社会现实时产生的美好愿望而已。诚然,无论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还是对“天国”和“大同世界”的渴望,都包含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强烈愿望,但是它们所带来的结果却是不同的。“天国”本来就不存在,也没有明确的道路走向“大同世界”,只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体系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道路,就是通过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和积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通过若干代人的不懈奋斗,一步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的内容进行曲解。一些人并未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而是抓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片言只语,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荒

10、谬的推论,进而得到各种怀疑、否定共产主义的结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决不能抱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放,而必须带着批判继承的态度来学习,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沉溺于眼前的生活和成就而忘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一些共产党员沉浸在眼前的舒适生活中,不思进取,慢慢地忘却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他们虽然组织上仍然是党员,思想上却已经远离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一旦祖国有危难,需要共产党员作自我牺牲,这些人肯定最先动摇,最先被打倒。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远大理想,一个人奋斗一生也许只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洪流中的一滴水,它的实现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更多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有把一生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11、的决心,在当前比较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要居安思危,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这样才能将共产主义事业代代相传,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为之奋斗。如何在高校党建中宣扬共产主义理想首先,高校师生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以严肃的态度认识共产主义的本义,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是由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决定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没有深入的学习,就很容易在阐释共产主义时苍白无力甚至自相矛盾。第二,高校师生尤其是学生在面对各种怀疑、否定共产主义的观念时要实事求是、冷静分析,用唯物的、辨证的观点来去伪存真,认识到各种怀疑否定共产主义的思想的错误

12、本质。必须破除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教条主义态度,鼓励和积极面对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共产主义的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从而让学生对真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三,在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的同时,要立足于我国社会的现实、立足于学校班级的现实、立足于自身的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扎扎实实奋斗进取,离开现实空谈如何实现共产主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 80 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这个道理。”(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