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145044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v 一、百家争鸣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标内容v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 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v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 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的局面1、 “百家争鸣”的含义:各学派不同看法社会上学术上“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v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 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 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 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

2、解释,于 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 见解。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v经济:v政治:v阶级关系:v思想文化: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1)经济: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 革时代,新的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 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 受任何条框束缚(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 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士”们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受到重视(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 文士,为学术繁荣提

3、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返回二、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v (一)、儒家学派(2).思想1、孔子(1).孔子的生平 v、政治思想:a、“仁”(核心)与“礼”b、注重政治与人事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 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 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 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教育思想v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贵族垄断的局面v此外:在教学方法

4、、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 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 主张。 v从六个方面培养学生:礼、乐、射、御、书、数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经、尚书、春秋等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 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 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 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 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 谈论之语48章。 (3)评价:我们该如何对待 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的 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 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探究

5、 问题(4)孔子的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 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为纪念这位 伟大的先哲,在他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 的祭祀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 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 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 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 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 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 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 影响。 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v2004年 10月 日孔子 文化展 在巴黎吉 美博物馆 拉开帷幕 。

6、 (1)、孟子的思想(2)、荀子的思想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孟子见梁襄王 v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 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 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v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v “谁能统一天下呢? v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v “谁会归附他呢? v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 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

7、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 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 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 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 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探究学习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 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 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 脚的)。”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

8、,得乎天子 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 者应怎样做?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后 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请回答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 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 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 认识到

9、了人民力量的巨大。唐 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 观之治”。(二)、道家学派v1、老子: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 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 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 以轻死。 材料三: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老子的思想:vA、“道”为世界的根本,用“道”来说明 宇v 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vB、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v 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vC、看不到事物的转化和

10、人的主观能动性, 消v 极悲观。2、庄子v思想主张:v(1)、把“道”作为世 界最高原则,宣传天 道与自然无为v(2)、崇尚自然,主 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 神自由的倾向人和蝴蝶的故事 v 这是一个让人类头疼了几千年的问题。庄子有 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双翼飘举,游历 花丛,他在花瓣和木叶间大声地笑。醒来之后的庄 子如陷浓云:是我作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作 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变成了蝴蝶,为什么我会体 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如果蝴蝶作梦变成了庄 周,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庄周的记忆里? 这个孤独的梦不可言说。成为中国人心底里永 远的浪漫。多年后有个叫李商隐的青衣诗人高唱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表 情无比沧桑 v 人和鱼的故事 v v “鱼们在水里多快乐啊!”庄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