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14408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浅谈美学的造型艺术追求与西方园林建筑风格美术系:郭燕美术系:郭燕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同样园林艺术也不例外。任何一个建筑的形成都离不开它的设计和选题,它通过塑造可视的静态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情感,简单的来说把它界定为造型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具体的艺术形式。中国园林的含蓄婉约之美,西方园林的宏伟华丽之美,它们都不尽相同的向世人展示着它们美丽且妖娆的姿态,展示出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喜欢欧洲的文学艺术,梦想着有机会能游览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美丽的景色和欧洲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尽管是梦,尽管遥不可及,但生活在一个基本已经能够自主生存的环境中

2、,所以人生不应该有太多遗憾,当梦想真正抵达现实彼岸是,就应该及时伸手握住。欧洲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欧洲花园的美丽壮观深深地吸引着世人,还有那些欧洲的电影,欧洲的音乐,代表欧洲文化的咖啡等,尽情的让我们深入到所迷恋的欧洲文化中。中西方园林自产生起,都是为特权阶级服务的,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因为任何造园活动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作为一种奢侈品,任何国家的园林都受制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拥有大量财富,并在满足了一定物质生活需要之后,才会产生建造用以寄托精神和满足审美要求的园林的需要,而家徒四壁、食不裹腹的穷苦阶层是不可能奢谈园林的。在中外历史上,无论是中国的“半亩园”还是法国的“凡尔

3、赛宫”,抑或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都是为特权阶级所享用的。因此,中西方园林艺术自产生起就是贵族的艺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开始逐步淡化,公共园林逐渐形成。 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造型艺术运用物质媒介创造出的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至此,以哥特式美术为代表,12-15 世纪的中世纪欧洲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用“蛮族”哥特人一词,称之为哥特式。其最早产生于法国,哥特式建筑 11 世纪下半叶起源,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4、。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 世纪下半叶至 13 世纪中叶,“过渡”风格在英国和法国的抄本绘画领域均广为流传,在抄本绘画领域,如同在建筑领域一样。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

5、但已不是城堡式,而是由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垂直轴的骨架结构承载建筑物的重量。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包括钟塔也和教堂的轻巧、垂直的形体一样,高耸云霄。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蓬勃生机的反映。当时人们曾称赞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立面,亚眠大教堂的本堂,夏特尔大教堂的塔,兰斯大教堂的雕刻是哥特式教堂完美的典范。德国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以 3 个半圆室代替有礼拜堂花冠的法国圣坛,并在正面结构中采用严格的垂直处理,而且塔楼也从基础分离获得独立,成为其后德国哥特式建筑仿效的主要样式。英

6、国哥特式建筑受到法国影响,但很快形成所谓英国风格。法国教堂那种紧张上升的趋势在英国变成一种拉长、降低、水平伸展的形式,且更强调体积感的结构特征,同时很注意巧妙地利用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 世纪 80 年代动工,直至 19 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 49 米。中厅高约 45 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 65 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

7、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德国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 1248 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 46 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 152 米,极为壮观。同样哥特式文化和雕塑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哥特艺术从 12 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出现,14 世纪遍及欧洲,取代了罗曼艺术,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哥特式雕塑主要是为当时教堂的使用和装饰而制作的,大多细致地刻在大厦、照墙、洗礼盆和正门之上,特别是作为纪念碑上的图象。大多数哥特式的石

8、碑雕刻都是在大教堂的外部,而不在内部。一般来说它们特别是以修长 的形体、拘谨的姿态和程式化的服饰所产生的垂直静止的效果而著称。一切动作通常是由头部的前倾后仰、左顾右盼表现出来。由于各种雕像都是定型的,所以观赏者只要一看,便知道雕刻的人物是谁。亚眠的圣弗利明是个仪表堂堂、举止庄严的主教;兰斯的圣伊利莎白是 个顺从的老妇人,而圣母玛利亚的身上则焕发出青春的俊美。大多数女性雕像,尤其是圣母的雕像,都有修长的身材;同时表现出曲线的旋律,有时显著地呈现“S“形,而衣饰的 刻划也突出了这一特点。 手工艺人在为乡村教堂、贵族和富商制作小型雕像时,也喜爱圣母玛利亚这个主题。除了圣母、圣子之外,这些虔诚形象的题

9、材往往还包括基督和圣约翰:门徒睡在救世主的怀中;死去了的基督倒在玛利亚的怀抱里;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 相当一部分描写圣母玛利亚和圣子的雕塑出自波希米亚和德国的手工艺人之手,它们都是体态典雅,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在这些杰出的圣母雕像中,最精美的大概要算“克鲁莫圣母“了。哥式雕塑总是着色的。脸和手是自然色,头发是金黄的。外衣的色彩明丽,并饰以珠宝和环佩,壁炉边都镶上了宝石和色玻璃。这些雕像的整体效果极为动人,其目的是要暗示一种真正天国的意象。 哥特文化作为一场现代文化运动在艺术上表现为一种对十二到十六世纪西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强烈复古倾向,在文学上演变为那种隐郁和怪诞的神秘黑暗文学。哥特文化实际上

10、倾向于那种非暴力的、和平主义的、被动的、宽忍的生活态度。但在许多媒体中却将它错误地理解为那种极端暴力的,仇视少数民族的和至上主义的边缘文化。哥特文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的,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以及仇恨。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种思考。 巴洛克建筑是 1718 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

11、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美泉宫和它背面的皇家花园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

12、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传 1612 年他狩猎至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 1743 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 2.6 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美泉宫设计时的规模和豪华程度与凡尔赛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财力有限,原设计并未能如愿。现在的美泉宫共有 1441 间房间,其中45 间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 44

13、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美泉宫虽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依旧显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气派。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 16 个儿女的肖像。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也在其中。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 44 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和热带植物温室。美泉宫内的中国陶瓷不可胜数,据专家统计,其

14、收藏的成对的中国瓷器数量为除中国本土外最多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又称美景富或百乐宫。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1696 年动工,1713 年落成,历时 10 余年。它是奥卡尔皇帝为欧根亲王建造的。欧很亲王原是法国贵族,后来成了率领奥地利军队击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宫前的英雄广场上竖有他跃马英雄铜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筑艺术的武将,建筑师按照他的设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国凡尔赛宫的古典宫殿。这也是一座富丽堂皇巴罗克式的建筑,是欧洲最为壮观的宫殿之一。 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富、下它两部分。上下两它各有一个花园。上它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它作为起居接借宿用。全宫有 1400 间

15、装饰奇异的房间,镶嵌在一个四字形庞大的建筑群里。其中 44 间厅室装饰尤为富丽堂皇。如金碧辉煌的美景富大厅,1955 年 5 月有历史意义的独立条约,是在这里签订的,奥地利从此宣布了“永久中立”。还有玛丽雅公主花费百万金银装饰的大居室“百万室”。玛丽雅是奥国公主,后嫁给当年驰骋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拿破仑曾两度住进这座皇宫,这里还保存着他的真容画像和他的遗物。宫殿内的“奥地利画廊”珍藏着中世纪到现代的绘画和雕塑名作,这里实际上是奥地利宫廷美术博物馆。富苑内的珍宝馆存放着历代帝王的华丽服饰,传神的画像,光彩的珠宝。一顶镶嵌着各色宝石、珍珠的王冠,熠熠发光,它是哈布斯堡正朝统治的象征。巴洛克艺术包括建

16、筑、雕塑、绘画,它们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甚至神秘感。巴洛克建筑是最能显示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的一个艺术种类。运动是巴洛克艺术的生命,巴洛克风格表现在文学上主要就是夸张、繁艳、风雅,而且充满了宗教的狂热,人的情绪被夸大,形式则为混乱和破碎的。洛可可艺术,其原意是贝壳涡形的花纹图案。洛可可风格延续自巴洛克,开始于十八世纪的法国。范围涵盖绘画、建筑、音乐、文学。强调轻巧、华丽、甜美、精致、优雅的装饰性和不对称的设计。这时期的建筑很重视内部的装饰,喜爱模仿贝壳、钻石、植物等自然流畅的弧形曲线来雕饰家具、墙壁、天花板、门窗,表现出华丽优雅的气派。也有许多装饰室内的小雕像和银器、瓷器。其中这时期风格的画家首推有雅宴画家之称的华铎,他是洛可可风格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莱克桑勃尔宫殿,有鲁本斯三十六幅壁画。华铎研究这个巴罗克大师出色的宫廷艺术家的作品,颇有一些心得。化妆的女人是华铎的初期作品,看看画上有鲁本斯的影响,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此外还有一点,当时莱克桑勃尔的庭院还不是人工设计的,而是自然的森林,华铎可以随心所欲地观察古老的树林,美丽的草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